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试图通过探析当前中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农民 政治参与 对策
  
  政治参与是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制度化是指依据国家的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参与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的行为;而非制度化是指采取不符合国家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而进行的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对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引导和实现农民的制度化,避免非制度化参与进一步扩大,实现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力求探索出一条既能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将农民纳入制度化轨道的道路,这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政府对农民政治参与也日益重视。但由于复杂的国情使中国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当然,造成这种局面有诸多因素,既有制度本身的问题,也有农民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
  (一)法律不兜善或制度本身有缺陷
  从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实现所需的前提来看,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还要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以及对法律的严格执行。制度的实现需要有法律提供依据,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保证一套良好制度的实现。目前,我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渠道主要通过村民自治制度、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和政党制度来实现,涉及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法律有《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政党法规以及农村地方法规等,但这些基层民主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全面满足农民利益表达和需要。
  (二)农村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问题
  我国很多基层政府由于对国家大政方针理解不够准确或部分基层干部歪曲政策法规,使制度和法律在基层的执行存在很大问题,没有切实反映农民的意愿和的要求。基层干部在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具体活动组织方式和引导上也简单粗略,使农民看不到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具体实效,因而往往引发一些非制度化的方式。
  (三)农民在制度化政治参与中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农民本身受诸多因素影响,素质不够高,现代化意识不强,甚至在某些方面缺乏基本的政治参与的能力,造成对政治的冷漠和误解,最终导致农民的利益不能充分表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高但农民利益代表不足。农民对缺乏长远、全面的价值判断,对自身真正利益需求缺乏长远认识,从而使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形式。二是低组织化制约农民政治参与。长期以来,农民组织处于低组织化和不规范的状态。没有形成团体意识,制约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加大了实现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难度。三是农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参政能力不强。对政治的冷漠大于对的激情,在寻求自身利益时很少走法制化和程序化的道路,影响了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正常步伐。
  
  二、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民制度化问题的因素很多,既有制度和法律的因素。也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还有基层干部和农民自身政治素质不高等诸多原因,共同制约着我国农民制度化。
  (一)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不足
  从制度和法律上看,由于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财政转移制度,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受社会地位,经济贡献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农民这一最大社会群体始终缺乏相应的权。这种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使农民被排斥在工业化之外,农民的内容范围实际上非常狭窄,村民自治制度对农民的规定不够详细和明确。人民信访制度解决问题能力弱,基层民主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使农民难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解决自身利益需求和乡镇政府的矛盾,必然会导致官民矛盾的加剧。也由于立法空白、权责不分、官官相互的存在,使农民的问题无法解决,非制度化的参与就很难避免,制度化政治参与也就无法真正实现。
  (二)基层政府行为失范,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
  有的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滥用行政权力,乡村官员权力几乎在无监督约束下行使,在决策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直接诱因。在广大农村地区基层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为干部行为失范,以政府的名义巧立名目,强行向农民收取各种费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使农民失去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当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就采用极端的方式进行报复,这是影响我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和触发各种非制度化参与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另外,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参加基层选举、基层人大等,但由于参与机制和渠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问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真实的反映农民意见,农民利益得不到表达和维护,参与的积极性也得不到发挥,就难以满足农民政治参与活动的要求,限制了农民要求以正常和合法形式政治参与生活的实际效果。
  (三)缺乏参政意识。导致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动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法制观念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目前仍然还有部分农民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壮年,这必然带来思想的落后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加上中国农民居住环境分散,农户之间相互分离,处于无组织状态,农民人数众多但政治资源却甚少,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程度也最小。由于农村的分散性和无组织性,使他们缺乏团体意识,也没有哪个部门与农民成立经济利益共同体,更没有任何组织直接代表农民参与政策制定。使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缺乏动力,这也是制度化政治参与在中国农村迟迟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农村经济不发达限制了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通讯事业落后,导致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相对落后,它严重地限制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农民无法同农村以外的地域取得很好的联系和沟通,就更难获知参加公共事务的足够信息。而政治参与的前提是人们能够相互了解,形成利益上的共同认识。这种不发达的农村经济,对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形成农民参政意识在结构上和空间上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使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受到经济实力的限制。
  
  三、解决当前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的对策
  
  农民的制度化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一个社会的水平直 接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以及执政党的合法性。有学者认为:如果农民默许并认同现存的社会制度,他们就会为该制度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如果他们积极反对这个制度,就会成为革命的载体。因此,农民政治参与的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和谐稳定。
  (一)进一步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各项制度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协调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健全村委会制度和选举制度,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制度。使农民通过制度化渠道参与本村政务,真正体现“民主自治”原则。其次,要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制度和选举制度,加强代表同农民群众的联系。农民组织可以自己推选代表来表达利益诉求,保证各种利益主体能产生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管理。在基层选举中要加强监督,保证农民选出的村干部能够切实为自身利益的表达和实现服务,同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基层选举中。自己参与决策。第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信访制度。信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之一,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洞察民情的窗口。要有效处理各利益群体的矛盾,首先要重新构架信访机构,适当扩展其职能,流畅信息传输渠道;二是要建立基层信访信息员制度;三是要建立有效的针对信访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信访工作人员的行为;四是成立专门的信访工作网站;五是要建立信访跟踪制度。
  (二)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要保证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实现,必须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由于乡镇政府的行为失范是造成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从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人手来提高农民利益实现率。首先要提高基层干部素质,规范干部行为。其次要加强法律细则的完善,对那些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侵犯农民利益、引起农民群众强烈不满的要查清事实,依法严惩,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三是要强化各行政部门和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四是要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基层政治舆论监督工作。
  (三)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是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参政水平
  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因为有健全的认知技巧,学历高的公民政治关心程度也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着教育与的关系。人的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素质与其的层次和水平是成正比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在一定的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设计安排和主体的素质都是事关政治体系发展的重大变量;在一定的政治体制下,参与主体的政治素质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农民的文化素质,尤其是政治文化素质在他们的政治参与中起到很大作用。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
  农村经济的发展,能为农民政治素质的提高创造经济条件。经济发展与呈正相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农民的意识、竞争意识由单纯的经济现象上升为一种政治意志,把握法律赋予他们的政治权利。所以政府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鼓励农民进行合作。大力发展农村副业,因地制宜的开发农村经济。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实行切实可行的富农政策,为农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实现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扩大化和合理化的首要前提。
  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当中我们看到了农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和对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对社会稳定的破坏作用。所以,党和国家必须把农民的逐渐纳入制度化轨道,为农民构建一个和谐的制度环境、公平的法律环境和和睦的人文环境。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教育,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使农民积极主动的通过一系列存序的制度化参与活动表达政治热情和利益需求。避免非制度化、非理性化、狭隘性的,促进对政府农村决策的科学化和决策运行的合理性,使我国农村政治建设真正走上制度化的轨道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章荣君: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的对策思考,人文杂志2001,1。
  [2]王志强: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A],《中国农村观察》2004,4 。
  [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96。
  [4]唐佐英:我国农民有序化政治参与问题研究[Z],《安顺社科论坛》2007,10。
  [5]陈晓莉: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探析,《行政论坛》2005,6。
  [6][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P267 。
  [7]曹月柱: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探析2005,4。
  [8]肖剑忠、黄宇:目前我国非制度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理论与改革》2004,4。
  [9]杨正喜、唐鸣: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政治学研究》2006。
  [10]陈明明、陶东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P2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44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