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踢球”所想到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36页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小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学生分析后列式计算,得出结果是1821.2平方厘米。随后我讲解如何取近似值和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的方法,学生得出结果:需要1900平方厘米铁皮。正当我想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时,有位学生举起了手。
   生1:老师,为什么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呢?
   是呀!为什么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为何不保留整十、整千平方厘米?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问,我一时束手无策。为打破僵局,我灵机一动,把“皮球”踢给了学生。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把我也给难住了。为什么呢?请小组讨论讨论,帮我解决一下!
   学生交流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讨论充分,大致见解有:
   生2:估计是为了考查我们取近似值的能力。
   生3:是大家偏爱整百数吧!
   生4:我觉得,这是要让我们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
   生5:对!结合实际情况思考这个问题比较好。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做这个水桶剪铁皮时可能产生的情况,看看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请大家就这个问题,结合实际估计一下。
   生6:用“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7:1900平方厘米正好等于19平方分米,也就说明裁剪铁皮时是以分米为单位的。
   大多数学生也都同意生6和生7的观点。到此,我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不料生1又举起了手。
   生l:老师,既然做这个水桶裁剪铁皮时是用分米作单位,那么做这道题时也可以先把高24厘米化成2.4分米,底面直径20厘米化成2分米,算出要用18.212平方分米铁皮,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19平方分米,再化成1900平方厘米。
  ……
   此时此刻,我被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回答震撼了。对于学生的“多此一问”和自己的“踢球”之举,我心底生发了偶得的几多感悟!
   首先,“踢球”给学生搭建了创新的舞台。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我庆幸自己没有草率地像以前那样主观地解释为“这是题目的要求”,而是“多此一举”地让学生去充分讨论和广泛交流,最终对“为什么用进一法保留整百平方厘米”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开辟出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回顾例题教学的全过程,我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发表观点,解释问题。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能力,形成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会成为煞费苦心的问题吗?
   再者,“踢球”之举给了我处理问题的警示。这道例题,我已经教过至少四五遍。然而终因课前没有慎思斟酌,对于学生“为什么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的问题几近失措、险陷窘境,这显然暴露出日常教学中的症结所在,警示了我工作中的疏漏与缺憾!同时,我清醒地意识到,应该多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平台。当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时,切不可随意回避或敷衍草率地处理,以免湮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多一些类似的“踢球”之举,教学中柳暗花明的喜人之景便会常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48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