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实践教学为依据,通过分析学生现状,阐述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素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2-007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1.02.039[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素质主要指人经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等为目标的教育,所追求的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结合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对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分析学生的现状
  (一)身体素质:主要是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中,所表现的运动状况。大体分为,(1)协调性、灵敏性较好而力量、耐力不足;(2)力量、耐力较好而协调性较差;(3)整体素质偏低(这部分学生极少)。
  产生原因主要(1)缺乏锻炼,身体机能不足;(2)由于对体育运动缺少系统学习,身体素质尚未开发。(3)受到伤害产生恐惧心理或厌倦心理。(4)由先天性疾病。
  (二)思想、心理素质:现今学生大部分是独子、独女或家中最小的,由于受到父母的宠爱,父母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而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劳动、独立和吃苦锻炼的教育。造成目前学生,普遍缺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且他们意志力相对薄弱,好逸恶劳,适应能力相对较低。
  二、对策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以提高身体、心理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及团结、协作的高尚品质为目的。但面对目前学生的现状,如何发挥体育教学工作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新兴的一类高等教育,其主要为社会、企事业的一线输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一线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国际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健康身体包括道德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殖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在提高学生健康的体质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心理和社会适应力。
  (二)师生关系的培养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学的实践练习、室外环境、亲近接触等特殊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情绪,老师有好的情绪,容易让学生接近、信任,反之,学生会避而远之,甚至厌倦体育课。(2)交心,教师通过主动接触学生,倾心交谈,了解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指导学生,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上课练习才会主动配合。(3)融合,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一起练习、做游戏、打比赛。在活动中很容易指导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的品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喜爱,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教学模式的改进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其他素质的前提。面对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媒体的宣传,学生对运动内容、运动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传统教学中强制练习某一运动项目,越来越厌倦。因此教学要有的放矢。教学计划要针对学生的现状;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要强调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同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教学空间。如在加强学生耐力素质的中长跑课程中,学生厌学情况严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转换成爬山、野游、游泳等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很容易就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协作交流,在有意无意中发展了身心理素质。
  (四)评价和考核机制的革新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突出与职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如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运动技能的状况及身体素质的状况等等。在考核中可以先考查学生对运动技能理论方面的掌握情况,其次是对运动技术技能运用水平的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及身体机能变化的测定,达标考核应放在最后位置。通过这种综合评定方式,既衡量了学生运动掌握状况,减轻差等生的学习负担,又可以提高优等生的理论知识和自我练习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五)加强课外活动
  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对上课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既要学习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提高身体素质,效果不会明显。通过课外活动,体育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发展空间,如成立多方位的代表队、协会或俱乐部,组织、安排、指导学生,弥补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经过多层次,多方位的练习、训练、比赛及组织、裁判和解说工作等等,可以充分发展自身素质。
  (六)对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有极大的促进。心理素质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社会竞争的适应及顺境和逆境中情绪的调节。体育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使个体置身于社会群体之中,通过身体运动的非语言接触,不由自主地加强了与他人的交往,对改善不同个性人群的相互关系和调节多种心理积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也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有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如通过观看本国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通过参与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逆境中积极向上的斗志;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如长跑、越野赛,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七)身体素质的培养要具有专业性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一线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压力都比较艰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抗疲劳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分析、判断的能力。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和一定难度的练习项目。如:对野外作业的学生,重点加强其力量、耐力和灵敏性的练习,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抗疲劳的能力。实践表明,通过这种针对性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为将来适应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地位对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高职学院在实施教育中必须认真切实抓好教学中的体育工作,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62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