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中国工笔画的当代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工笔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代形势下,有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尽管有庞大的创作队伍,作品数量也可与中国绘画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相比,但作品的思想性、创造性却很贫乏,许多作品观念陈旧、没有摆脱传统模式与流行式样的影子,大多数画家在审美取向、绘画语言、技术手段等方面雷同,缺乏探索与实验精神。应该说,当代中国工笔画丧失了艺术最根本的特征――当代性。
  艺术当代性的精神实质是一种文化创造力,是历史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变革与自我拯救的一种文化本能。具有当代性价值的艺术,更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当代人的思想、当代人的审美价值判断,而且将赋予现实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赋予艺术更宽阔的表现空间,能积极地引导人们多视角体察世界、关注人性,使人们在品读、欣赏作品的同时,灵魂得以升华,智慧得以开启。可以说,具有当代性特征的艺术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独到经验和思想个性,也充分展示了人类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也是艺术生存和发展的本源。工笔画当代性的缺失,创造力的衰败,必将导致工笔画最终丧失其生命力。因此,对中国工笔画当代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已成为当代工笔画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探索中国工笔画的当代性?本人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一、更新绘画观念
  
  观念即意图。绘画观念源于现实生活,源于创作实践,画家创作的目的、意义总是在一定观念支配下完成的。画家作画的观念多种多样,有的再现自然,有的表现精神,有的追求形式。不管其创作意图如何,艺术作品都必须与时俱进。
  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艺术回归民族传统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理念也受到很大影响。从近几年全国工笔画大展的情况来看,许多作品为了体现“民族特色”,无论是作品意境还是作品形式构成、笔墨技巧等方面都与传统工笔画没有太大的距离。有的作品虽然在技法上有些新的尝试,但作品中传递的思想、意识仍然较为保守,不敢大胆超越与突破。这种过分迷恋传统、缺乏创造精神而不作为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工笔画在当代语境下创作观念的滞后。
  不可否认,中国工笔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但今天全球化经济的高速运动,以及现代科技带来的资讯爆炸推动了文化传播,人们的时空观、价值观、审美观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传统工笔画式样以及审美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期待。人们渴望能看到更具前瞻性、学术性、实验性、创造性的具有当代意义的工笔画作品,而不是古人作品的复制。当代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古人的时代相比,今天的生活是流动、立体、多元的。因此,当代工笔画画家不能只抱着老祖宗不放,而应满腔热忱地致力于工笔画当代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在当代工笔画创作过程中,用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当代人的审美态度去观察生活、研究生活,表现生活,而不是用静止、平面、单一的观察方法去审视这个时代,去表现当代生活。作为当代工笔画家,我们必须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另外,不同民族之间的艺术交流也是观念更新的一个重要途径。艺术是不分国籍的,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打破狭隘的民族主义,大胆吸收西方当代艺术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更新我们的艺术观念,推进当代工笔画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笔画在当代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二、创造独特绘画语言
  
  绘画作品的产生总是要运用一定的形式、色彩、明暗、线条等元素,这些元素统称为绘画语言。无论何种风格的画家都要借助某种绘画语言才能使作品得以完成,进而使作者的观念得以实现。绘画语言是作者情感与观念的载体,绘画语言的新与旧直接影响到绘画作品面貌的新与旧,绘画语言的变化与革新会带来绘画图式的彻底改变,带来观念上的突破。传统工笔画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懈努力,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绘画语言风格。正是这套极度程式化的语言风格,形成了传统工笔画显著的特点,但同时又极大地阻碍了当代中国工笔画创新的进程。
  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互联网的开通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人们视野的扩大、各种图式的刺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审美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挑剔。人们期盼看到贴近当代生活、充满锐气与活力、富有创意的崭新当代工笔画作品,传统工笔画的图式语言已显得无能为力,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工笔画家重新审视工笔画创作,对既定的工笔画图式语言与流行式样进行评估与反思,否则当代工笔画就无法摆脱陈旧的模式。当代工笔画不应是历史精神与审美习惯的再现,不应是传统工笔画的延续。当代工笔画必须介入到中国乃至世界当代文化进程之中,才能展现其应有的艺术魅力,才能让中国工笔画这朵艺术奇葩保持其永恒的生命力。因此,在强调更新绘画观念的同时,如何用新锐的思想、崭新的工笔画语言去表现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去挖掘这个时代的真、善、美,是当代工笔画家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
  绘画语言的形式要素在绘画中具有充分的重要性,以视觉为主导的当代文化正在改变人们的视觉感受和经验方式,图式已成为人们获取画面信息的首选方式。那么,如何表现快节奏生活下当代人的视觉感受,并构造出当代人在不断变换的空间中所形成的新的图式概念,从而使工笔画具备当代性特征呢?工笔画家要在形式构成上标新立异,富于创造性,打破传统工笔画中常用的构图法则如工笔花鸟画的折枝、山水画与人物画所遵循的S形构图以及所谓的黄金分割法等,甚至采用完全与之相反的构成方式如完全对称式构图以及随心所欲的画面分割形式等,在视觉图式上打破现实生活特定的时空关系,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组织在同一画面之中,多方位、多角度呈现当代人的生活,运用并置、叠加、串联等艺术手法把当代生活中不同的事物组织在一起,扩大作品信息量,增加作品视觉上的新奇感。在色彩的运用上,大胆突破千百年来工笔画所遵循的“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用色法则,大胆启用色彩,甚至是非常跳跃的原色,因为在绘画语言中,色彩是最具表现性的,它不但能表现物体的固有色,更能表现画家的喜、怒、哀、乐。因此,充分挖掘色彩的语言魅力,不但能增加工笔画的表现性,更能贴近当代人的审美心理,从而体现工笔画的当代性特征。在造型上也可打破传统中国画“意向造型”观的束缚,大胆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造型语言如超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纯抽象风格等,或完全源自于画家内心体验的独具个性的造型语言,从而增加作品的陌生感,扩大当代工笔画的视觉张力。无疑,作品的陌生感与视觉张力将会大大加强工笔画的当代性特征,并吸引观众的积极参与。同一式样反复的视觉刺激,会让人的大脑产生惰性,继而产生审美疲劳,只有陌生、异样的图式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并引导人们情感的参与,从而实现与作品的互动关系。总之,艺术当代性确立于新的创造价值之上,因此, 我们探索工笔画的当代性,就必须彻底告别传统的、流行的绘画语言,追求适合当代人审美趣味与表现空间意识的、崭新的绘画语言图式。
  
  三、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人类走到了今天,对中国工笔画来说,材料的更新、技术的革命也将带来当代中国工笔画审美图式的彻底改变,破除工笔画严重的程式化倾向,推动工笔画的当代性进程。
  材料有着无限的丰富性,材料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便会带来思维方式、创作理念的彻底转变,当代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由于“国松”纸的发明,使刘国松改变了他从前的画法,进而实验出一种刘国松特有的、不同寻常的绘画技术。他的这种独特的绘画技术,不但增强了他独特的太空山水画的感染力,更提升了他作品的当代品格。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材料已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探索工笔画的当代性,必须突破一切陈见,突破传统工笔画材料的局限,比如改变传统工笔画仅用绢、熟宣纸作画的习惯,尝试用各种画布、麻纸、皮纸或自制的纸作画。材质的改变或许会引发一系列技术或观念上的突变。在颜料的运用方面,也不要仅限于中国画颜料,可以尝试运用丙烯或其他添加剂,以及自制的颜料等,拓宽当代中国工笔画语言的表现空间。
  绘画艺术属于视觉艺术,它既不同于哲学的思辨,也不同于文学的描述。它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形象去引起观者的注意,唤起观者情感的参与。不管画家的观念多么当代,思想多么深邃,如果技术语言贫乏,手法单一,所塑造的形象就没有说服力,他的艺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当代工笔画家在绘画技术上,也要以颠覆性的突破排斥一切既定经验的再现,尝试与常规画法迥然不同的全新技术,赋予画面全新的感觉。打破传统工笔画“三矾九染”过于程式化的着色方法,以及勾线、晕染、罩染等常规性技术手段,运用冲洗、对印、拓印、泼洒、点彩等新的不常见的技术手段。毕加索在谈到绘画艺术时曾说:“重要的事是创造,不是别的,创造就是一切。”既然艺术当代性确立于创造价值之上,那么,我们在研究探索当代工笔画新技术的进程中,就要尽力排斥一切既定经验的再现,回避主流的、时髦的潮流,努力探索实践,创造发明新的工笔画技术,而不是过度依赖既定的经验和祖宗的遗训。
  可以说,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绘画技术不仅是一种手段,它还具有引起观念联想、情感体验、审美通感的功能。材料、技术与绘画形式一样,具有独立审美的意义,对推进工笔画的当代性进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要广大工笔画家有着对艺术诚挚的心,以及对中国当代工笔画强烈的使命感,在绘画观念、绘画语言、材料技术等方面敢于突破传统、突破他人、突破自己,勇敢地解构和重建工笔画艺术新秩序,当代工笔画一定能走出困境,再现辉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79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