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范畴交融的迷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0月出版的赖贤宗教授的《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一书对作为中国美学思想基础的意境论进行了意境美学的本体诠释,会通于当代诠释学现象学美学思想,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情境中具有跨文化沟通的视域。作者立足于异质文化的对话与融通,对海德格尔与庄子的诗学思想,进行了深度比较研究。作者还对海德格尔与庄子的诗学思想在学理上的内在联系与沟通,从总体思维模式、基本观念系统、主要思想方法和表达形式的学理联系方面,首次做了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现代性以来中国文化的美学建设一般会出现三种现象:一是在一种追赶西方的学术心态中,建立了一种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西方一致的美学,具体表现为对西方美学的直接模仿,朱光潜美学是这一倾向的典型代表;二是在一种尊重时代而又文化自尊的心态中,用西方的美学框架,填进自己文化的资料,王国维美学是这一倾向的典型代表;三是在用本土文化的资料填入西方美学这一框架的过程中,发现二者的巨大差异,又有了世界学术中比较学的背景,于是就在文化本体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平行比较,宗白华美学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而赖贤宗明显地具有第三种倾向。而且,从更高的角度看,这种中西方美学的平行比较代表了中国美学在走向世界化过程的一种最高的境界,因为只有在具有根本文化差异的比较中,在中西比较的对照中把握住中西文化内在精神的基础,一种既具有中国独特境界又具世界性意义的中国美学才会真正地产生出来。《意境美学与诠释学》明显地把握住了中国美学具有的独特性,书中除了展开禅美学、道家美学的意境说的系统之外,也印证于禅画、当代书法美学、当代水墨与抽象山水的实作,以一种平等的方式显示出来。书中还采取了中西对照这样一种一对一的比较形式,论述了多方面的丰富复杂的内容。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国比较美学尚处在中西一一对比的形态之中,也可以说只是处在比较美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一书中国美学的中西比较里的“中”,基本上是指中国古代。当然,古代中国,由于相对地独立于世界其他文化,与现代中国比较起来,具有一种纯粹性,更容易显出文化的特点。但现代中国既来源于古代中国,又全方位地融入以现代性为目标的世界一体进程,呈现为一种古今中西的“混杂”,然而,它仍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无论是与中国古代比、与西方文化比,还是与其他非西方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呈现的文化特征比,其特征都是明显的。而中国美学的中西比较,基本上还是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比较,缺少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当然就更不用说现代中国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了。
  面对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现实,以及各种相互冲突的理论图景,尽管中西比较美学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学术积累,但是如何站在当今学术前沿进一步提升,依然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重大课题。《意境美学与诠释学》包括了赖贤宗教授不同时期对不同科目所做的哲学研究成果,将伦理学、宗教学与艺术美学结合在一起,透露出一个活泼生动思维生命的本体以及其向多面的展开的潜能,也使人们意识到宗教的信仰、伦理的善意、美学的意境都有其内涵的真实,一方面自成一体,另方面却又彼此涵摄,相互旁通,融会了本体诠释的本体与方法用在当代中国美学文学诸学者的理论之上,而统合成为他所说的中国的“意境美学”。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一书具有跨世纪跨哲学与跨文化的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谢 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53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