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处理的几个辩证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当前的重要任务,需要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即要正确处理彰显主渠道与多项渗透的关系、一元主导与多元互动的关系、理论引导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6-0072-03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一、彰显主渠道与多项渗透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这一主渠道是否畅通,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能否真正落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就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就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科学设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之中,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就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头脑”,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告诉我们,大学生对既定思想理论的认同、内化和外化。光靠单纯的理论灌输是不够的.它更需要一个整体的环境和氛围。而这种整体的环境与氛围其“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往往是单纯的课堂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高思想理论武装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渗透于学校教育与教学的全部过程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高校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从而使主渠道与多种途径良性互动,形成合力.而后者所需要做的努力和可以开拓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充分挖掘校内各种教育资源,实行有机结合,多项渗透。要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专业教学科研相结合.发挥专业教师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与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发挥制度约束、管理育人的作用;与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相结合,使基层党团组织成为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坚强堡垒;与学生创优评优相结合,发挥各种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作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与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经济资助相结合,将教育融合于各种服务指导之中。
  
  二、一元主导与多元互动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这一发展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态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精神生活日趋复杂,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有利于解放思想,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但是必须看到,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一个社会越是呈现出价值多样化,就越应该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否则,社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
  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要凸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主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潮,整合多元价值。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交锋的焦点,是各种思想观念衍生、碰撞、传播的园地。高校要想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高校的统领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思想文化和谐,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需要一定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前进,同时又要包容多样性的社会存在。社会就是在这种一元主导与多元互动中前进的。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要注重多元互动,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广泛聚合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积极因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潮.首先要主动汲取和广泛聚合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既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和创新.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又不断寻求和扩大思想共识.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和合理性差异,尊重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扩大思想认同,增进思想共识,提高大学生的理论鉴别力和思想敏锐性。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三、理论引导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强调理论引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又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首先要强化对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因为先进的理论不可能在头脑中凭空产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不能靠自发来实现的,必须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来解决大学生的价值认知,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提。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采取适当的手段和形式,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提高大 学生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实效,还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任何教育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激发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要求,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我要求。大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对任何理论观点的认同、选择与接受,都是要通过其思想认识的内在矛盾运动来实现。离开了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内在矛盾运动,离开了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任何理论教育都是不能成功的。高校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要使大学生了解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指导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成长发展规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我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成长发展的持久动力。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要多加帮助指导和督促检查,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高校要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经常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给大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在自觉自愿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会、学生社团、班委会、党团支部建设,发挥集体生活中个体成员相互影响的效应,努力将个体的自我教育扩大为群体的自我教育,促进集体成员间的互帮互教、互相提高、共同进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持久的教育力量。
  
  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同时又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所谓显性教育,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正面灌输”,它取得的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是一种“硬性教育”。所谓隐性教育.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渗透”、“融合”,是一种“软性教育”,它追求的是长期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是一种自然习得的教育过程。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注重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互为渗透,功能互补。首先,要充分发挥显性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显性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为常见、最为多用、最为普遍的手段,具有目标明确、内容系统、效果显著等特点和优势。要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形势政策报告会、先进典型示范、大众传媒宣传教育等显性教育渠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充分挖掘潜力,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同时,要高度重视隐性教育渠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隐性教育具有作用持久、影响广泛、效能渗透等优势,在强调个性解放、价值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更能为大学生所接受。因此。第一,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大学文化建设,用学校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来影响学生,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来引领学生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用奖惩来激励学生,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学生,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第二,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使他们在实践中认知和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标兵等不同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荣辱、讲文明;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军政训练、专业实习,激发大学生团队精神,锤炼意志品质。第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大学生在各种亲身体验中感知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组织大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学校的各类学习、实践、研究活动,动员大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活动,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参与.促进学生自我领悟、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五、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利: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坚持理沦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第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既要重视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认识能力和觉悟水平.也要重视实践教育,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第三,通过学习理论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再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
  注重理论教育.就是要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认同教育。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教学方法是关键。为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和新颖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及内在逻辑结构等,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建立在理性的认知基础之上。在其它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采用恰当的形式、适当的方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内容,使大学生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实践。要围绕教育教学目标,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鼓励大学生到社会中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开展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社会发展变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对照,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代的要求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统一起来,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82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