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河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通过加强交通和电信等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密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开发沿海地区和更有效地吸引外资。
  关键词:京津冀;基础设施;交通;电信
  
  京津冀经济区近年来一直被看作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甚至被认为是这三大经济圈中未来几十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但这一经济区这些年的发展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过大,即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京、津相差过大,因而不能形成高效的产业转移或协作梯度。所以,加快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可使河北省受益,而且可以推动京津冀经济区更快发展,甚至能加速我国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参与。
  要更快地发展河北经济,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加快河北省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年以来,学术界以国内外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为案例,对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结论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有一些研究的结论显示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的发展既有可能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又有可能超前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当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时,它的发展才会显著地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当然,作为一种先行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整体经济的显著推动效应的出现一般会有一段时滞。那么,河北省基础设施建设是超前还是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呢?如果是滞后,那又将如何有效地加快河北省主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呢?本文将在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这一问题做更系统的分析。
  根据世界银行的归类,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公共设施,主要包括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管道煤气以及排污和固体废物的收集与处理。二、公共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大坝和灌溉及排水渠道工程。三、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城市与城市间铁路、城市公共交通、港口、航道和机场[1](P.2)。但上述几类基础设施一般被称为经济性基础设施,此外还有教育、科研和卫生等社会性基础设施。
  各类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不尽相同。一项研究表明,以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指标和人均国民收入为样本,分别计算出了交通运输等7 类基础设施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邮电通讯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交通运输,相关系数都在0.9 以上,证实了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2] (P.2)。
  在我国,与电信设施相比较,交通设施的地域性更强一些,地区差异一般也更为明显。就河北省而言,与电信设施相比,目前交通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直接一些。所以本文重点讨论河北省交通设施(包括铁路、公路和港口等)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河北省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
  
  有资料显示,在京津冀经济区中,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基础设施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而河北省却处在全国的下游水平(具体排名和分值情况见表1[3] (P.13))。而很多资料都显示,河北省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应居于中上游水平,这就说明河北省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
  表1 京津冀和长三角六省市基础设施竞争力全国排名及分值表(2004 年)
  其实,河北省的地理位置是比较优越的,是沟通华北与东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以及海外的交通要道。河北省的交通也比较发达,京广等十八条国家铁路干线从省内经过,公路的通车里程在全国名列前列,港口运输在全国港口运输中处于主力地位, 487 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和正在建设中的唐山曹妃甸港。
  但目前河北境内的交通设施仍不足以满足其经济发展,特别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北省现今的交通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层次较低,整体协调性也明显欠佳。以港口设施为例,目前河北省沿海各港口的港口功能还比较单一,基本上仍局限于装卸、堆存等传统领域,仍以煤炭码头及杂货码头为主,临港工业和物流、金融等临港服务业的发育都很不成熟。同时,河北省港口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较低,港口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大。而且,河北各港口间以及与同属京津冀经济区的天津港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腹地交叉”现象,这必将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低效竞争。
  就电信设施而言,有关研究也显示,就全国比较来看河北省的信息化设施水平还是比较低的[4] (P.116)。
  而且,河北省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地区分布也不够均衡。这也是河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够理想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加快河北省交通和电信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更快增长
  
  (一)通过交通和电信设施的发展进一步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
  河北省具有“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经济地理特征,区位优势很突出。但这两大区位优势目前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内环京津”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的主要表现就是河北省未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区位优势高效地参与到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去。
  京津冀经济区不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增长极区,而且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协作中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域。
  但目前河北省还没能很好地参与到与京、津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去。这也是京津冀经济区整体发展不够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河北省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区域经济合作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中央政府和北京地方政府一直都希望把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大都市圈。根据国际经验,大都市圈形成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发达、完善的交通、通信网络。而京津冀经济区目前尚不真正具备这一条件。
  其实,京津冀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比较密集的区域,是中国航空、海运、铁路、公路和管道网络的枢纽地带。同时,京、津的信息化程度也比较高,电信业有较好的基础。但这一区域内河北省的交通和电信设施还不够完善。而且,这一区域内的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协调性较差。有些设施的利用率不足,而有些设施却超负荷使用。区域内各部分的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性和协调性较差。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低效竞争现象。所以,京津冀经济区的交通、电信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些相关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例如,有研究者就指出,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国内外大城市区发展的实践,加强京津冀和长三角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治理结构的协调将成为重要的选择[5] (P.33)。
  河北省八市地域在京津冀区域交通体系上作用明显,地域面积占都市圈面积的近85%,公路里程占70.5%,铁路里程占70.4% 、管道里程占40.2% 、港口泊位占 34.4%,万吨级泊位占44.3%[6] (P.28)。京津冀经济区需要兴建和完善的交通、电信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大部分都在河北省境内,所以河北省相关地区交通、电信设施的发展和完善对京津冀经济区的发展非常重要。而京津冀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对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长远的有益影响。虽然很多资料都显示,目前京津冀经济区尚处于资源集聚(主要是向北京集聚)大于扩散的时期,但随着京津冀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资源从北京或天津向河北扩散的现象会越来越显著。
  例如,近年来受市场力量的驱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京津冀都市圈跨行政区的产业转移比较频繁。一些不再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资源察赋和环境要求的产业因此搬迁到河北具有较强产业基础的地区。2002年以来,已有近500 家北京企业搬迁到了周边河北各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首钢的搬迁。另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产业价值链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将研发、营销等产业链上的高能级生产工序放在高梯度地区,而将产品加工等低能级生产工序放在低梯度地区。目前,京津冀都市圈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在天津、河北的聚集趋势[7] (P.55)。
  
  (二)加强河北省沿海地区的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沿海地区
  “内环京津”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主要体现为未能高效地参与到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去。“外环渤海”区位优势的未能充分发挥则主要表现在河北省沿海地区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上。
  河北省的沿海地区之所以开发利用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外在原因看,多年来国家对河北主要港口比较单一的职能定位束缚了它们的充分、高效发展。在过去的数十年中, 珠三角、长三角、山东、辽宁的优良港口几乎全都建成了国家级的集装箱枢纽港和大型专业性深水码头, 依赖于这些码头, 南方各省发展了大规模的临港物流产业和重化工业, 沿海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河北几乎所有的优良港口都被国家赋予了煤炭转运枢纽港的单一职能。虽然河北多次申报, 但国家仍然不批准河北发展大型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和铁矿石、原油等专业性码头, 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河北沿海临港产业优势的发挥[8] (P.9)。从内在的原因看,多年来河北省似乎一直把发展的重心和整体经济的牵引点放在内陆,而对沿海地区的重视和开发则略显不足。
  但是,近年来国家对于河北省沿海港口的职能定位政策已经发生变化,河北省本身也已经开始重视对沿海地区的开发。
  从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来看,在现代开放型经济中,临港地区往往是率先繁荣起来并能有力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目前全球临港经济占世界GDP 总量的60%以上。据初步测算,中国沿海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可创造1亿元以上的GDP 和2000 多人的就业机会。所以港口是沿海地区的主要交通基础设施,河北省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便是沿海几大港口的建设。
  但河北省几大港口的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和协调。具体来说,就是按着省委、省政府的规划, 在秦皇岛临港工业区要加快造船业、动力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曹妃甸和王滩临港工业区, 要加快钢铁、石化、电力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黄骅临港工业区, 要加快化工等产业的发展[9] (P.5)。
  当然,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港口的建设,还包括整个沿海地区其它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同时,临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与河北省内的腹地统一协调发展,力求实现高效的互动式发展。
  
  (三)通过加强交通和电信设施建设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河北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10] (P.112)。魏后凯利用1985~1999 年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就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期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 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11] (P.450)。而河北省虽具有沿海优势,但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投资环境较差,利用外资率偏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的有关研究就显示,在东部沿海地区,河北省对外开放相对落后,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强[3] (P.18)。
  但随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推进,河北省将会面临更多引进外资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区域GDP约占世界的1/5,占亚洲的70%以上。日本、韩国等国家与我国尤其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目前日本和韩国已经跃居对华贸易的第一和第五大国。对世界上主要国家在华投资倾向的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经济区依托其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交通区位优势及涵盖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经济腹地,成为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投资的重点区域[12] (P.32)。
  但河北省要大规模引进外资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分析指出,京津冀都市圈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交通便捷、人力资本存量高、经济发展基础好、产业配套条件优的城区及近郊区[11] (P.450)。另有研究显示,除政治稳定、熟练劳动力之外,电信基础设施是决定跨国公司选址的第二个重要因素[13] (P.38)。所以,河北省要在未来几十年中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强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在河北省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与协调。实际上,在这一方面,近年来京、津、冀三方都在不断地努力。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200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表示,2007 年北京市要加强与周边省( 区、市) 的联系与协调, 深化水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2006年11 月,河北省与北京市签订了《关于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在交通、水利、环境、农产品、产业调整等9 个合作领域达成了协议。但这方面的合作还明显不足,河北省还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加全面、深入地加强与京、津的合作,特别是把这种合作尽早地付诸于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或口头上。
  第二,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吸引私人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资本往往不足以满足其需要,而且单纯的政府投资往往会表现出较低的投资效率。虽然基础设施一般为公共品或准公共品,但其生产也可由私人承担或部分承担。当然,政府部门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有研究者就指出,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有效地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既需要政府公共投资,也需要市场化的私人投资,而且公共投资 资本和私人资本投资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比重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14] (P.40)。
  第三,要协调好近期和长期基础设施需要的关系,为较长远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必要支持。例如,有研究显示,虽然目前在河北等省份,信息化对第二产业的弹性为负值,但这种现象将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而得到改善,最终带来正的产出弹性,从而有力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4] (P.117)。所以在电信设施的建设方面要考虑到长期经济增长的需要。当然,在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应如此。
  第四,要加快内陆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建设的区域均衡发展。在这方面,河北省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例如,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大对“环京津贫困带”地区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实施了《张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完善了道路、电力、水利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994 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施(中文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2]李善同、冯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10).
  [3]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提高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8).
  [4]吴静等.信息化设施水平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7).
  [5]踪家峰、刘姗姗.基于协整与Granger 因果分析的地区一体化进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
  [6]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SWOT 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8).
  [7]孙久文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2).
  [8]陈璐.实现河北临港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J].领导之友,2007,(2).
  [9]于刃刚.河北建设沿海强省必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J].领导之友,2007,(2).
  [10]赵奇伟、张诚.区域经济增长与FDI 技术溢出: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
  [11]马国霞等.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及其动力机制量化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4).
  [12]杜瑜.京津冀都市经济区国内功能定位研究[J].开发研究,2007,(2).
  [13]李克. 电信业改革:新加坡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6).
  [14]唐清泉等.我国投资基础设施的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效率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2).
  [责任编辑:李继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83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