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傣族本生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云南西双版纳勐龙地区是傣族历史上佛学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西双版纳的佛学中心。该地区的佛经不仅可与西双版纳其他地区的佛经相印证,而且极具代表性。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勐龙地区本生经为中心,对上座部佛教的傣族化、地方化进行了考察。勐龙地区《维生达腊》本生经传承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传上座部佛教及其佛学思想傣族化的历史。
  主题词:本生经 西双版纳 南传佛教 维生达腊 傣族化
  
  1952年以前,勐龙傣族本生经有“五百世”、“四百世”、“五十世”、“十世”四种分类,下有十种版本。傣族每年“献经节”最后一日要举行最隆重的滴水仪式,届时由僧侣从拂晓到深夜在佛寺大殿中念诵十二册的《维生达腊》本生经。笔者近年来一直在傣族地区做调查,现将所得的傣文本生经情况,作一介绍。
  
  一、本生经的分类和版本
  
  (一)分类
  一般说来,傣族本生经按佛陀轮同的不同时段、轮回的界分类。一般分为四类:
  l、“五百世”类,专录佛陀遥远前世的动物轮同故事。
  2、“四百世”类,专录佛陀距悟道较近时期之贫苦人身轮同故事。
  3、“五十世”类,专录佛陀距悟道更近时期为大神、人君之五十次轮同故事。
  4、“十世”类,专录佛陀悟道前之十世人身轮回故事。
  (二)版本
  上述四类本生经在勐龙地区流传有十种不同的版本:
  
  一般认为这时的佛陀尚处心灵祈求阶段,不能以语言表达祈求成佛的心愿。每一般
  
  
  
  由勐龙曼笸寨子的叭龙咯涛宰山(1765―1881)翻译。僧侣口耳相传,叭龙咯涛宰山50岁时,根据《千行诗本》直译的巴利原文,无任何增减。贝叶刻本,13册。原藏“瓦目囡”、森林藏经处。目前在勐龙仍有留存。
  《沙卜本》保留《千行诗本》巴利原文,有助于僧侣进一步理解巴利原意,傣语译文则有助普通佛徒理解、传播《维生达腊》,指导自身修道、修养。因此,这个译本被公认为是叭龙咯涛宰山对傣族佛教的最人贡献,为《维生达腊》七版本之冠,受历代傣唉僧侣推重。此外,这个译本对后来两双版纳的几种《维生达腊》译本有较大影响。叭龙咯涛宰山的弟子,老挝万象长老据此译写出《维生达腊》的“万象本”。
  3、《沙乃本》(或《意译本》)
  为勐龙曼秀寨子之都坝罕腊以《千行诗本》、《沙卜本》为底本意译而成。内容含《千行诗本》的全部巴利原文,每一句巴利原文用百句以内的傣语意译、解释、阐发。贝叶刻本,13册。原藏“瓦目囡”、森林藏经处。现已失传。这个本子对后人认识、理解《维生达腊》本生经有较高的辅助功用。
  4、《金象牙本》
  作者是勐龙曼栓寨子的纳拉塔叭龙宰雅宋罕。以《千行诗本》、《沙卜本》、《沙乃本》为底本扩充而成,除内容有扩充外,还有描写细致、阐明清晰、主题深入的特点。内容包含《千行诗本》、《沙卜本》中的全部巴利原文,贝叶刻本,13册。原藏“瓦目囡”、森林藏经处。现已失传。据说缅甸掸邦、勐养等地尚有留存。
  5、《金龙本》
  勐龙曼康弯寨子叭龙罕纳曼康弯(1765一?)译本,以韵诗注释、解释巴利。巴利语部分,依照巴利前后经文押韵。傣语部分,依傣语语音押韵。逐一对《千行诗本》巴利词汇,先以巴利解释、后译为傣语,再后以傣语解释、阐发。书中的巴利较《千行诗本》巴利原文多出近一倍。故该书一直是勐龙傣族僧侣学习《阿佧雅》的范本。以此而入、领会巴利扩大、押韵、韵脚之规律。这个译本是勐龙傣族僧侣巴利语语音学、语法、文法水平的佐证。贝叶刻本,原藏森林藏经处有藏本,1967年毁。现勐龙曼栓寨子纳拉塔叭龙宰雅宋罕出家佛寺所在的傣寨尚存此经。
  6、《勐豁本》
  这个本子是祜巴两未砦(曼阁祜巴)的弟子景谷长老所译。主要内容不变,全诗五言韵诗,将巴利《维生达腊》全部用经典傣文译成傣语。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维生达腊》本生经的傣族化、通俗化之佐证。1952年以前,勐龙各佛寺的比斤.通常指定以《勐豁本》为贝叶经入门之启蒙读物,凡学会经典傣文体巴利字母和傣文字母、韵母的沙弥都以之作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天文、佛学的入门书,故在两双版纳景洪、勐龙傣族民间广为流传。贝叶刻本,13册。目前,两双版纳嘎洒曼塞尚存一部《勐豁本》,是20世纪80年代从缅甸勐垒抄录来的。景谷也有藏本,但名字是《白象经》。
  7、 《万象本》
  作者是叭龙咯涛宰山的弟子老挝万象长老。前4册内容只是较《沙卜本》有所增加。从第5册开始,大量扩充内容。第5册至第13册,每册内容均较《沙卜本》增加近50%。其中第8册较《沙卜本》第八册增加2/3强的内容。贝叶刻本,13册。原藏“瓦目囡”。现已毁。
  《万象本》因篇幅庞大,一直不太流行。献经节时,僧侣们通常要历时一壁昼夜才能够将整套《万象本》轮流诵读完毕。《万象本》第9、第13部一直是傣族佛徒经常抄献佛寺的经书。
  本生经以最贴近傣族思想、情感的语言、旨意,配合相关的宗教仪式,使得南传佛教、佛学基本思想在傣族中传播、普及并傣族化。勐龙地区的傣族《维生达腊》本生经经历高僧300余年不懈努力,是南传佛教、佛学在勐龙傣族地区发展演化的极至。勐龙本生经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南传佛教、佛学傣族化之历史。尤其它更与“献经节”的结合,有助于上座部佛教教义在妇孺、稚子中获得广大的信徒,并融入傣族佛徒血脉,行诸于日用生活。
  
  (责任编辑 于 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27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