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城画派”的提出者李代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古人曰:“礼乐百年而后兴”。说的是一个政权建立之后,经过数十上百年的累积,文化艺术达到全盛局面。在新中国建立近60年、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等综合国力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文化艺术日益繁荣。与前些年就文论文、就画论画的情形不同,目前中国内地正出现一股实力派的艺术潮流,提倡艺术家在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发扬创新。发轫于大西南四川的“青城画派”,堪称当今中国画坛实力派的代表之一。这个画派乃是四川画家李代远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现已受到学术界认同。
  李代远自幼学画,1962年起先后师从胡立、赵蕴玉、龙国屏、王永年(他们都是一代宗师张大千门下入室高足)以及雷启厚、李启明(是董寿平先生早期入室门人)。1966年,李代远因动乱发生而失学,便发奋自学,转益多师,系统研究学问。1977年,他入京,更蒙董寿平器重,留在身边深研书画;又向吴一峰、岑学恭、苏葆桢、程漫父、丁献廷、杨子长、姚治华(他们分别是黄宾虹、徐悲鸿、黄君璧、刘海粟、蒋兆和、李可染等近现代名家的弟子)学习绘画、书法、篆刻。李代远还向川大名教授向先樵、庞石帚的弟子刘襄遵、王价藩、许金銮等学习文学;从道学先师易心莹、全真派方丈傅圆天(他们分别是国学大师华阳颜楷、全真派道学大师张永平的关门弟子)学道;还学习马克思哲学,相信辩证法,因而最终破除门户之见,超越学科樊篱,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他同时亦漫游天下名山大川,寻师访友,颇有古代文人遗风。
  李代远在青年时期就萌发变革中国诗画的理想。1965年,他开始用普通话新韵作诗,1967年开始系统研究西方思想文化艺术,1971年起隐居成都西郊道教名山青城读书鬻画;此后陆续提出“青城画派”、“昆仑诗派”、“现代文人画”、“现代格律诗”、“中西结合的现代东方美学”等系列学术创想。1979年,李代远试创“生宣生绢泼墨泼彩法”、“冲虚引灵法”、“原始丛林法”,1996年完成山水画“皴拓破渍法”、“青城十幽法”等技法创新,并创作《青城百景图》系列、《配画注音唐诗三百首》和《长江万里图》。他的诗文结集为由国学大师陈立夫题签的《大观堂丛集》。其收录系列专著38种、90余卷集、200余万言,诗歌5300余首。
  20世纪90年代后,李代远的研究重点从传统文人画向现代过渡,已扩大到对传统院派画的全面研究。他认为“文人画和院派画都是民族绘画的精华,现代文人画必须自觉全面吸收国学和历代文化艺术的精华,而不能偏执一端”,从而确立了“系统研究中国历代院派艺术发展变迁”的时代主题,为“现代文人画”的历史走向提出了新的思考。
  
  学者们认为,李代远的“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富有原创性,是具有主导思想的艺术家和典型的学者文人画家”。他的“中国传统文人画”,“合道佛儒思想于一体,融诗书画印于一炉,除扎根于生活现实性外,尚具有特殊的抒情表意性和一定的抽象浪漫性”,遵循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主线,达致新的境界。他的作品“不仅汲取了传统理论和实践的精华,更具有个人对世界的独到体悟,善于把景物风格化、个性化、思想化”。“他笔下的名山大川、君子名花,历史人物、宇宙万象,都是国格、人格的精神化身。他善于通过诗书画印款识的互为补借,互为生发,传达他的感情世界和宇宙思维。其作品不仅给人以崇高感、严肃感、神圣感,更能给人以亲切感、质朴感、自然感”。他的一系列研究变革,为中国传统诗文书画的传承创新和向现代转化作出了有益探索。他因此也先后获得30多个奖项,2006年连获国家六部委推荐评定的“世界百名(行业)创新杰出人才金奖”、“中国书画风云人物金奖”、“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金奖”、“中国爱国专家贡献奖”和“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的崇高荣誉。李代远领衔的“青城画派”近年在中国画坛异军突起,与其他流派汇合,正酝酿着21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新高潮。
  作者: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北京)研究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34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