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丽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舞台。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提升就业能力。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与就业工作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大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就业的几种途径,希望对工作有些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就业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192-02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这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自身竞争力的不强。关于大学生就业、学生社团建设的研讨方兴未艾,然而却很少有人将审视的焦点集中于学生社团与学生就业的互动关系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学生就业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对将来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大学生社团建设意见,很可能会成为“只有良好的愿望,缺乏成长的土壤”的空想主义者;若只有大学生社团建设意见,没有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使行动因为没有正确的目标而陷入困境。只有将社团建建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才算完美。
  一、高校社团与学生就业工作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是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社团建设本身蕴涵着进行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的契机,学生社团建设为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提供了现实基础,为大学生就业规划的科学规划提供了实践平台。两者互为需求,相得益彰。
  (一)大学生社团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契机
  学生社团建设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需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社团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社团有着必要的需求
  高校学生社团独具的功能与特征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则需要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媒介。因为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是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潜移默化于教育之中,以此弥补课堂教育“说教”的种种弊端。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社团建设有着深刻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社团建设应有层次性,一方面这符合青年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逐步上升期时期;另一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一年级的试探期、二年级为定向期、三年级的冲刺期、四年级的分化期。在这四个阶段,学生都有不同的价值、心理、素质拓展诉求,因此只有分层构建学生社团才更有利于逐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社团建设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新平台”
  学生社团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显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和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在当前班级的影响和凝聚力正在逐渐变小,学生社团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的大学校园里,学生社团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往需要在班级通过教育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现在则可以借助学生社团这个有着共同爱好、共同目标的团体,学生也更加容易参与共同事业,积极地去掌握知识,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不仅如此,学生社团建设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深入推进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可以通过相对稳定的社团文化、价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通过社团的规范、章程形成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保障,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多样性社团活动的开展,逐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让学生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依托,切实打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平台”。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融合了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因素,在就业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1]。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内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素质不高
  就业竞争力就其本质而言,是表现力的一种,具体指把握就业机会、赢得企业欣赏的资本。其基础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标志便是能力。这使得那些只重视专业不重视基础、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只重视益不重视素质、只重视培养不重视特长、只重视现实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从而不容易被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造成就业不理想[2]。
  (二)核心竞争力不强
  就业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每个学校的毕业生要想在就业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超越对手的“必杀技”,那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需要自己精心去培育,要克服不良心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3]。
  (三)人文精神不足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性格、特长、协调团队能力等,也开始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工作或经营的理念等。这对于企业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素养十分重要,那些不重视文化素养培育的学生,就在人文素养方面表现出了缺失,也自然无法被用人单位选中[4]。
  三、高校社团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健康发展的高校社团在大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工作能力、职业精神、身心素质等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载体。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知识面,激发创新意识
  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课程知识陈旧,学科、专业与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的问题,教师仍旧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生社团的活动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大学生年龄相仿,相处起来环境比较轻松,彼此相互信赖,相处也相对随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是比较好的。此外,学生社团的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他们多具有的不同专业知识,融合、交叉在一起,使大学生扩大了知识面[5]。在这种交流、合作中,大学生们开阔了视野,进而容易迸发出创新思想与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513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