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省略”折射出的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江

  【内容摘要】以语言风格简洁、洗练著称的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在他的许多杰出作品中,《杀手》是一篇能代表海明威文体风格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在目睹罪恶以及人性的冷漠和绝望后,变得更加成熟的过程。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简单的人物对话、简短的叙述以及重复效应等叙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叙事模式中,作者巧妙地把握了“省略”的尺度,在删除一些信息的同时留下必要的线索,让读者有章可循,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海明威在创作《杀手》时运用的“省略”策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位文学大师笔下隐含的匠心独运,走进那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空间。
  【关 键 词】海明威 杀手 省略
  在英美文学史中,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创作方法,文学大师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也不例外。他追求语言的简明蕴藉,往往在有限的文字中暗含无限丰富的内容[1]。在欣赏海明威小说的过程中,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管读上多少遍,总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发现新的信息。这便是“省略”所折射出来的巨大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省略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文学作品的真正目的还是在于艺术表现[2](p81)。因此,“省略”的尺度就成为了小说创作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对于一位一流作家来说,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怎样做出取舍,“省略”哪些内容而又保留哪些内容呢?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完美地诠释了这一问题:即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和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2](p81)。
  那么,海明威又是怎样合理而巧妙地把握住“省略”的尺度,既让读者们有章可循又不至于暴露太多文本隐含信息呢?本文以短篇小说《杀手》(The Killers,1927)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作者所省略掉的“弦外之音”。
  一、简单的人物对话
  《杀手》这部作品一共有2962字,其中人物对话内容就有1688字,占了全文多于一半的篇幅。小说情节的发展也主要依靠人物对话来推动。整篇小说几乎没有使用书面用语,读者所见到的都是常用的口语词汇。比如,在小说的开头,当两个杀手走进餐馆时,乔治和他们就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们要吃什么?”乔治问他们。
  “我不知道,”其中一个人说,“你要吃什么,艾尔?”
  “我不知道,”艾尔说。“我不知道我要吃什么。”[3](p329)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没有对故事的背景做任何介绍,也没有对话者的心理描写,甚至没有交待人物的姓名和身份。对话也都是单句,没有形容词,但是通过仔细地揣摩不难领悟其中内涵:来餐馆吃饭的两个人连自己要吃什么都不知道,可见他们一定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接下来点菜的过程中,两位杀手艾尔和麦克斯百般刁难餐馆老板乔治,尽点些只有在正餐才能吃到的菜,而且语言粗暴、蛮不讲理,其不同寻常的倪端已初步显示了出来。在他们吃饭的时候,乔治仅仅看了其中一个杀手一眼,就遭到了一连串的厉声挑衅:
  “你在看什么?”麦克斯望着乔治说。
  “不看什么。”
  “浑蛋,你是在看我。”
  “也许这小伙子是闹着玩的,麦克斯,”艾尔说。
  乔治哈哈一笑。
  “你不用笑,”麦克斯对他说。“你根本就不用笑,懂吗?”
  “懂,懂,”乔治说[3](p332)。
  通过阅读上面的对话,不难看出杀手麦克斯挑衅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对于乔治这个餐馆老板来说,顾客就是上帝,他没有理由得罪来他店里吃饭的任何一位顾客,所以当麦克斯第二次厉声叱责他在看自己的时候,乔治只是息事宁人地笑了笑。另一个杀手艾尔替乔治打圆场,因为他们此行的目标是瑞典人安德烈森,不是眼前这个小伙子。但乔治友好的笑却进一步激怒了麦克斯,他再次大声训斥乔治,不许他笑。在麦克斯看来,要顺利完成他们的谋杀任务,这个餐馆里的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们两人的命令,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他们有丝毫的不尊重或不服从,因此大声地威胁乔治,让他别笑。
  在通过“叙述空白”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过程中,海明威表现出了深厚的功力与娴熟的技巧。整篇小说没有任何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但书中所有角色的性格特征都以对话的方式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给读者以一斑窥全豹之感。
  在两个杀手吃完饭后,艾尔将厨子萨姆和小伙计尼克·亚当斯绑了起来,乔治被留在柜台旁打发顾客,麦克斯则监视着餐厅内的动静,他得意洋洋地告诉乔治他们要杀安德烈森,出于好奇,乔治问道:
  “你们干吗要杀奥利·安德烈森?他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他从来没有机会对我们怎样过。他连见也从来没有见到过我们。”
  “他只是要和我们见一次面,”艾尔从厨房里说。
  “那你们为什么要杀他呢?”乔治问道。
  “我们是替一个朋友杀他的。只是受一个朋友之托,聪明小伙子。”
  “住口,”艾尔从厨房里说。“你他妈的话太多了[3](p335)。
  奥利·安德烈森与两个歹徒素未谋面,更谈不上做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然而两人却仅仅因为受朋友之托而来到这小镇上的餐馆,处心积虑地等了1小时50分钟,意欲置其于死地。由此可见他们的残忍和对生命的漠视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象。虽然麦克斯和艾尔一样性格残暴冷酷,但两人却有细微的差别。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麦克斯比较鲁莽,喜欢说大话,在被乔治问及为什么要杀奥利·安德烈森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说他们是为了帮一个朋友的忙,而艾尔却在麦克斯说完这句话后制止了他,可见其头脑冷静,善于思考,是两人中的领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艾尔比麦克斯更可怕,也更难对付。
  在确认了他们要谋杀的目标不会来了之后,两个杀手离开了餐馆。乔治赶到厨房,为尼克和萨姆松了绑,随后,三人在要不要将餐馆里发生的事通知安德烈森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一定分歧:   “你听好,”乔治对尼克说,“你最好还是去看一下奥利·安德烈森吧。”
  “行。”
  “你对这事情还是一点也别去插手为好,”厨子萨姆说,“你最好还是别卷进去。”
  “如果你不想去,就别去。”乔治说。
  “同这种事情搅在一起,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那个厨子说,“你别卷进去。”
  “我去看他,”尼克对乔治说。“他住在哪儿?”[3](p339)
  通过细读上述对话,不难发现乔治的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的语气有着明显的差别。在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乔治出于对安德烈森人身安全的考虑,以一种不容违抗的口吻命令尼克去见安德烈森。“你听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乔治这种口吻和当时的心情。但在萨姆提出反对意见之后,乔治又出于对尼克人身安全的考虑而改了口,语气也相对缓和下来了。从这两句话不难看出乔治是一个既善良又练达的人,他比尼克年长,经历也多,因此考虑事情相对周全些。萨姆胆小怕事,始终在劝说尼克不要卷入这样的是非之中,看似为尼克的安全着想,实则害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尼克则始终坚持到奥利·安德烈森的公寓去将情况转告给他,丝毫没有考虑过此举所冒的危险。和乔治一样,尼克很善良,但他相对缺少社会阅历,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显得天真单纯。在目睹了人性的罪恶与冷漠之后,他毅然地离开了这个小镇。
  此外,在这篇小说中,镇上餐馆里的伙计和两个杀手非常喜欢使用俚语和熟语,这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和所受教育的程度,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能够更加有力地表达小说的主旨。
  二、简洁的叙述
  虽然叙述性文字在整篇小说中只占了2/5的篇幅,但其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在文学创作中,海明威特别善于使用简洁、洗练的叙述手法来对事物或人进行描述,在看似简单明了的文字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在他的短篇小说《在密执安北部》(up in Michigan, 1923)中,海明威就巧妙地运用了“叙事间隔”的手法,在特地隐藏一些文本信息的同时,又给读者们留下了足够的线索,使他们能够根据已掌握的信息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在《杀手》简洁叙述的字里行间,同样隐藏着不少“弦外之音”。比如小说开头的第一小段采用的就是平铺直叙的手法:
  亨利那家供应快餐的小饭馆的门一开,就进来了两个人。他们挨着柜台坐下[3](p339)。
  可以看出,这两句话中没有任何修饰性词语,简洁到任意修改一个词就能影响句意的程度。但尽管用词简单,叙述直白,它们同样不妨碍读者领略其深层含义。亨利餐馆的门刚打开,两个人就进来了,接着他们挨着柜台就坐下了。他们的行动中透着一种急迫,这种急迫的程度已经超出了一般人到餐馆吃饭的必要程度,让读者不禁怀疑两人到餐馆的动机,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虽然在本篇小说中,海明威所使用的句子大多是短句,但这并不表明作者不善于使用长句,举一个例子:
  乔治做好了三明治,用油纸包好,放进一只纸袋里,拿了出来,那人付了钱后就走[3](p336)。
  这句话描述的是乔治应一个顾客的要求,到厨房去准备外带三明治的情景。在这个句子中,海明威一气呵成地使用了四个动词:做好,包好,放进,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乔治当时紧张的心情。他的动作迅速利索,无疑是希望顾客赶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免受歹徒侵害。这样简洁明了的一句话使乔治善良的品质与此刻急迫的心情跃然于纸上。
  三、重复效应
  除了使用简洁的叙述来隐藏深意,海明威还非常善于巧妙地使用某些词或句子的重复来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譬如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1927)这部短篇小说中,有一段关于年长侍者对于虚无的意识:“他心里很有数,这是虚无缥缈。全是虚无缥缈,人也是虚无缥缈的……他知道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一切都是为了虚无缥缈……”[4](p213)海明威通过重复“虚无缥缈”来展现年长的侍者对虚无的普遍存在及其巨大威力的深刻认识。在《杀手》中,作者同样使用了重复效应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
  1.乔治瞄一眼挂在柜台后面墙上的那只钟[3](p329)。
  2.乔治抬头看看时钟[3](p336)。
  3.乔治抬头看看时钟[3](p336)。
  4.乔治看看时钟。六点二十分[3](p336)。
  在整篇小说中,乔治一共看了4次钟,第一次是在两个杀手来到餐馆后,他出于职业需要看了看钟,其余三次则是在杀手们等待安德烈森来餐馆那个时间段里看的钟。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和第二次看钟的时间间隔比第二次和第一次看钟的间隔短,第四次和第三次看钟的间隔又比第三次和第二次看钟的间隔短,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的心里越来越紧张,他迫切地希望奥利·安德烈森不要来餐馆吃饭,免遭杀身之祸。
  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重复“墙”来描绘奥利·安德烈森得知自己危险处境后的心理状态。在尼克到达安德烈森的公寓后,“墙”的重复多达6次。在与尼克的对话中,安德烈森一直在看墙壁。对于他来说,墙壁象征着罪恶与暴力泛滥的现实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他因为一个小小的过失而触怒了某些黑恶势力,继而遭到杀手追杀,无处可逃,无所可避。在对逃生已不抱任何希望之后,他开始毅然面对残酷的现实。透过这堵象征现实世界的墙,我们不难读懂安德烈森此时的心理状态:绝望而又坚定——因现实而绝望,又因绝望而坚定。
  海明威生前曾经这样强调过: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了似的。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他的作品只会出现漏洞[5](p85)。在《杀手》的创作中,他不铺排大场面,不描绘大情节,力图以简洁、明快的笔墨,从他丰富多彩的社会经历中吸取素材,塑造人物,揭露社会。可以说,海明威所创造的这种简洁,洗练的写作风格对于今天的叙事文学来说仍然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他运用的这种高层次的“省略”所折射出来的巨大艺术魅力将永不褪色。
  参考文献:
  [1]孙华祥.从《乞力马扎罗的雪》看海明威的文体风格[J].外国文学研究,1999(3):104.
  [2]张国申.“空白”折射出的魅力——析海明威文学创作中的省略尺度[J].外国文学,2005(3).
  [3]陈良廷.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册)[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4]海明威.永别了武器[M].汤永宽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5]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4041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