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对比及相关习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璠 许希明

  摘 要:本文从反身代词的基本定义着手,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乔姆斯基的“管辖”概念,分析约束原则及参数化理论下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对比及相关习得的异同,进而提出此异同下习得方法的区别。
  关键词:反身代词 英汉对比 约束原则 参数化理论
  反身代词作为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和语用存在,不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有着其他普通代词和词汇无法产生的语用影响,进而在语言习得中引发出一系列独特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乔姆斯基(Chomsky)以“管辖”概念为基础发展了一套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作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拟构的一个模块。以下将主要通过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Binding Principles)以及参数化理论(Parameterized Binding Theory)来对比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及相关习得。
  一、反身代词的定义
  英语反身代词有完备的屈折特征,与先行词在性、数和人称上完全一致。它在形态上不具有最简性,而在指称上具有最简性,并与代词在分布上呈现互补性。英语的反身代词具有照应用法兼有强调作用。根据形态分类的标准,英语反身代词只有一种,就是由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有格和第三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加后缀“-self(复数selves)”构成。其表现形式为“myself,ourselves,yourself,yourselves,himself,herself,themselves,oneself,itself”。汉语反身代词不具备屈折特征,不与先行词在性、数上保持一致,但与人称必须一致;在指称形态上不具有最简性;汉语反身代词不但可以局部区域内与代词形成互补分布,还可以出现在词所不能出现的非主目位置上,兼有照应和强调两种用法。与英语反身代词有所不同,汉语反身代词在局部区域之外和代词存在严重的指称重叠,而且在主目位上与代词的分布完全相同。另外,汉语反身代词还有指用法。汉语反身代词分为两类:一种是简单形式的反身代词“自己”;另一种是复合形式的反身代词“代词+自己”。本文中汉语反身代词指的都是前者,即简单形式的反身代词“自己”。本文将探讨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的对比问题。
  二、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是普遍语法理论的一个模块(module),旨在探究语句中名词短语(NP)的句法关系(徐烈炯,1990:307~311)。乔姆斯基(1981)把约束范围称为管辖语域(Governing category),并总结出三条约束原则:
  约束原则A(Binding Principle A):照应语在管辖语域内受约束;
  约束原则B(Binding Principle B):代名词在管辖语域内是自由的;
  约束原则C(Binding Principle C):指称语总是自由的。
  乔姆斯基借用逻辑术语“约束”表示照应关系。“受约束”是“受论元(argument)约束”,即被一个在论元位置(主语、宾语等的位置)上的成分所统制(c-command),而且与其共指。“自由”即是“不受约束”,就是没有被成分统制而且不共指。根据乔姆斯基(1986)的观点,一个词语的管辖语域指一个包括中心语、主语和补语,可以体现一切语法功能的最小“完整的能体(complete functional complex)”,即含有该词语在内的最小的名词词组NP或句子CP。
  三、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特征
  (一)长距离约束特征
  关于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特征,文献中讨论最多的是长距离约束特性。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可以超越所在管辖语域的约束,即通常所说的长距离约束;而英语反身代词则只能允许局部约束。例如:
  (1)a.李先生i想像某个人j杀了自己i/j。
  b.Mr.Browni imagined that someonej killed himself*i/j.
  在例句(1)a中,“自己”既可以受到根主语“李先生”的约束,也可以受到本小句主语“某个人”的约束;而在例句(1)b中,英语反身代词“himself”只能受到近距离主语“someone”的约束。
  汉语复合式反身代词“他/她自己”的约束特征也引起了很多关注。一种观点(Yuan,1994)认为,它与英语反身代词一样,可以在本管辖语域内受到约束,即可以受第一原则的制约,也就是说,汉语复合式反身代词没有长距离约束的特性。徐烈炯(1999)指出,对于汉语复合式反身代词是否一定不允许长距离约束这个问题,汉语界还未达成共识。有一些反例说明这种反身代词是可以允许长距离约束的。
  (2)a.他i不让我j超过他自己i/*j。
  b.父亲i知道我j只想超过他自己i/*j。
  c.小倩i以为母亲j知道姐姐k喜欢她自己i/*j/k。
  在例(2)a和例(2)b中,“他自己”都受到根主语的约束,受到小句主语约束的可能性不大;而在例句(2)c中,“她自己”似乎也可以受根主语约束,“她自己”在这个例句有较大的灵活性。一种观点(Tang,1985;徐烈,1999)认为,复合式反身代词能够受根主语的长距离约束是与“他自己”重读时可以表示强调的用法有关。在例句(3)a中,“他自己”受根主语约束的可能性较小;而在例句(3)b中,如果语境是:在父母离异时儿子选择其中的一位老人给予照顾,那么“他自己”似乎可以受到前一小句主语“父亲”的约束。在理解句子时,说汉语的人认为“他自己”是否可以受长距离先行词的约束,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他是否根据自己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给句子提供某种语境。
  (3)a.父亲i知道儿子j不想照顾他自己*i/j。
  b.父亲i知道儿子j不想照顾母亲k,而想照顾他自己i/j /*k。   (二)主语导向性
  黄正德(1982)认为,主语导向性是长距离反身代词的一个基本特性。二语习得的研究也确立了主语导向性与长距离反身代词之间的联系。Yip & Tang(1998)认为,允许长距离约束的反身代词的先行词大多是主语;而允许局部约束的反身代词的先行词可以是主语,也可以不是主语。
  (4)a.小明i卖给小刚j一本自己i/*j的书。
  b.Jimi sold Samj a book about himselfi/j.
  在例句(4)a中,“自己”的先行词更倾向为句子的主语“小明”;而在例句(4)b中,“himself”的先行词既可以是主语Jim,也可以是Sam。国内汉语界多数学者认为,主语导向性是长距离照应语的基本特征之一。徐烈炯(1999)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主语导向性既非绝对,也不是长距离照应语的本质特征。从本节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汉语反身代词的约束特征还存在争议。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争议则是围绕着汉语复合式代词是否具有长距离约束特征这一问题。另外,关于“他自己”是否也有主语导向性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除Yip & Tang(1998)的研究外,二语习得研究也未考察过“他自己”的主语导向性。我们则认为这是探究主语导向性迁移问题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参数理论
  约束理论有效地解释了英语等语言中的照应现象。而通过对更多的语言事实的研究,乔姆斯基的经典约束理论又被加以参数化。Wexler & Manzini(1987)提出:各种语言的反身代词的语法性质,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参数解释——管辖语域参数(Governing Category Parameter)和适当先行词参数(Proper Antecedent Parameter)——分别解释了约束的范围(局部约束Local binding),即先行语与照应语必须在同一语域;或长距离约束(Long-distance binding),即先行语与照应语可以在不同语域内和哪些成分充当照应语的先行词(只允许主语先行语或允许主语及非主语先行语)。管辖语域参数:r是α的管辖语域,当且只当r是包括α和α的一个管辖成分的最小语域,而且(a)有主语;或(b)有屈折变化;或(c)包含时态;或(d)包含直陈时态;或(e)包含根句时态适当先行语参数:α的适当的先行语是(a)有主语;或(b)任何成分管辖语域参数应用乔姆斯基(1981)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中的原则A(Principle A)。根据原则A:照应词(anaphor)必须在管辖语类(Governing Category)受约束。GCP是一个具有多个值(Multi-value)的参数,不同语言的反身代词采用不同的参数值,即选择不同的管辖语类。正如英语反身代词“himself/ herself”以包含反身代词和主语的最小句子作管辖语类,故此只容许近位约束(local binding),不容许远位约束(long-distance binding),即不能与远位先行词共指。相反,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则以包含反身代词和根时态(root tense)的句子作管辖语类,容许远位约束。
  五、反身代词习得概况浅析
  反身代词的习得是近二十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与反身代词的理论发展紧密相关。反身代词习得研究的重点是想回答一个问题: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是否仍然可及普遍语法(access to Universal Grammar)。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世界上的语言有一些共同的语法原则,这些原则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是婴儿习得第一语言之前的“初始状态”,所以孩子不论在哪一种语言环境中,都能很快掌握那种语言。普遍语法是否也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起作用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反身代词给研究者提供了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性。既然约束原则是普遍语法的一条规律,如果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理解第二语言反身代词的约束性与操母语的人一致,我们就可以说普遍语法同样对成人起作用。通过运用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对英汉语反身代词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语言中的反身代词存在着句法结构的限制。对两种语言中反身代词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两种语言在这一语法现象上的差异,以利于对外汉语教学,而且有助于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当然仅从句法结构考察不可能充分描述和说明所有的反身代词的照应关系,只有充分考虑语义、语境和语用等因素,才能从更深层次上全面认识反身代词的本质特征。
  母语的迁移作用在长距离约束和主语导向性两个方面影响着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反身代词约束特征的习得。长距离约束的迁移作用在低水平的学习者中更为明显,但其作用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弱;主语导向性的迁移作用则比前者更加突出,并且明显与英语水平无关。由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和“他自己”都具有主语导向性,这就有可能加大母语迁移的效果。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没有机会接触英语反面输入。Schachter(1983)认为验证某个已经形成的假设是否成立的最有效途径是寻求反证。
  参考文献:
  [1]Chomsky 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t:
  Foris,1981.
  [2]Chomsky N.On Binding[J].Linguistic Inquiry,1980,(112).
  [3]Chomsky,N. Barrier[M].Cambridge: MIT Press,1986.
  [4]Ying,H.G.Access to UG and language transfer:A study
  of L2 learners’ interpretation of reconstruction in Chinese[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9,(15):41~72.
  [5]Yip,V.&G.Tang.Acquisition of English reflexive binding
  by Cantonese learners[A].In M.-L.Beck(ed.).Morphology and Its Interfaces in Second Language Knowledge[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8.
  [6]Yuan,B.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reflexives
  revisited[J].Language,1994,(70):539~545.
  [7]Yuan,B.Asymmetry of null subjects and null objects in
  Chinese speakers’L2 English[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7,(19):467~497.
  [8]陈月红.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研究——验证三种分析反身
  代词的语法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
  [9]何国贵.实用中学英语语法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10]李红.中国英语学习者反身代词习得中的迁移作用[J].外语教
  学与研究,2002,(2).
  [11]王文斌.约束论与反身代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纵观[J].四
  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2).
  [12]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11.
  [13]曾华,杨惠馨.约束理论与英汉反身代词语法功能对比分析
  [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樊璠 许希明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4322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