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CP模式的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状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赛玲

  摘 要:通过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模式可知,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市场结构属于竞争型,并存在市场定位雷同,业态创新性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扩张及降低行为,市场绩效相对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弊端,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公平竞争环境;从业者应树立新观念,培育盈利新增点,同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连锁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市场绩效;SCP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1-0030-05
  SCP模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它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人物贝恩(Bain)、谢勒(Scheerer)等人建立的三段论式的产业分析范式。[1]本文主要根据“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层次,对我国连锁零售业市场结构、效率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国连锁零售业市场结构分析
  所谓市场结构,通常定义为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2]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市场进入、退出壁垒的高低、短期成本结构等,本文主要从产业集中度角度对我国连锁零售业进行了测量。
  (一)行业集中度的测算
  行业集中度反映了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是指某一行业中少数几家企业对市场的控制程度,集中度越大,竞争程度越高。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CR)是指市场上前几家最大的企业在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因而,行业集中度常被用于确定该行业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对行业集中度进行测量的相应指标和具体方法有很多,本文选用行业集中率(CRn指数)。计算公式为:CRn=∑Xi/X(其中i=l,2,……,n),设某产业的销售总额为X,第i企业的销售额为Xi,n通常取4或者是8,该指标也称为4家或8家企业集中度。贝恩根据行业集中率对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如果行业的集中率CR4≤ 30%或者CR8≤ 40%,即属于竞争性行业。如果CR4 >30%或者CR8>40%,则该行业为寡头性行业。
  测算连锁零售业的行业集中率,CRn通常以全国连锁零售业内年度销售额最大的前4家或前8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之和占该年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来计算(表1中的CR4、CR8是按公式计算得出的)。[3]
  (二)行业集中度的结果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我国连锁零售业的CR4和CR8都在5%以下,市场集中度仍处于低水平状态。2006―2012年,CR4最高也只达到3.5%,取其七年的算术平均数为3.13%;CR8在2012年急剧降低,下降为3.3%,2007年高达4.9%,取其七年算术平均数为4.4%。CR4和CR8的数值都处于较低的状态。根据美国学者贝恩对市场结构的分类,可得中国连锁零售市场仍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
  表2是连锁零售业前100强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相对值来看,2006-2012年这七年CR100的平均值只有10.4%,与国际连锁零售业巨头相比我国连锁零售行业集中度还是相当低,真正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4],全国性大型的零售连锁企业亟待建立。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手段和水平的提高,我国连锁零售行业还大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将面临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和扩张的浪潮。[5]
  二、我国连锁零售业市场行为分析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以及城镇化、信息化的加快推进,我国连锁零售行业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单纯追求规模数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是连锁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市场的供应看,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连锁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一二线城市零售市场趋于饱和,租金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单店销售增长难度加大。面对强劲的市场竞争,部分零售企业开始注重自我品牌的开发,加快了实体与网络零售的融合,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企业正在从前端店面的竞争转移到后端供应链上的竞争、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从市场的需求方看,居民消费将更加重视安全、环保,对个性化、多样化追求越来越强烈。为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连锁零售业必须尽快适应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不断创新消费服务方式,加快业态结构调整。
  (一)扩张行为分析
  1.扩张速度放缓,运营效率提高
  随着区域市场地位的基本稳固,以及近几年部分连锁企业盲目追求规模导致的效益低下,甚至关门倒闭,不得不让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调整了企业的经营策略,由之前的快速扩张带动销售增长转变为提升单店经营效率拉动企业健康发展。[6]根据统计,2012年百强企业的门店数量增幅8.0%,是百强统计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如表3所示2006年到2010年,百强企业开店数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6%、17%、10.6%、18.9%和9.8%,总体呈下降趋势)。分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06年-2012年的“中国连锁百强”名单可发现,虽然从2010年开始连锁百强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增幅下降,但总体销售额增幅度仍快于总体门店数量的增长,说明连锁零售企业放缓了扩张的步伐,更加注重门店运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大举进军网络销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物流、支付等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人们对网购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网购对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需求有着独特的优势,网络销售成为国内消费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发展电商,网络销售快速增长。部分连锁零售企业利用自身在营销管理、物流管理、商品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线上渠道的运营力度,加大对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的投资,展开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O2O)的多渠道经营探索。统计显示,2012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67.5%。[7]   3.扩张步伐向三、四线城市拓展
  近两年,一、二线城市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受租金和人工成本两个方面影响,经营成本大幅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而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网点分布相对稀少,竞争相对缓和,开店成本较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大量人口从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发展零售业的优势逐步显现,我国连锁零售市场布局向三、四线城市延伸。目前,我国部分实力较强的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在区域内向三、四线城市扩张,跨国零售巨头也将三、四线城市作为未来投资的重点方向。国内电器连锁零售业巨头国美已宣布将重点转向三、四线城市,沃尔玛也将江西新余、江苏镇江、河北保定等纳入拓店计划中,预计2013年将在这些城市开设30家左右新门店。湖南步步高将扩张层级由县下沉至乡镇,计划在湖南省内一些主要乡镇新设门店。
  4.跨区域并购加速发展
  通过跨区并购及强强联合是兼备资本实力及跨区域扩张能力的连锁零售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网络,增强竞争实力,迅速占领区域市场优势地位的有效途径。通过并购能将竞争对手转变成合作伙伴,可消除行业内部的竞争消耗,增强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控制,增强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2011年零售百强中销售超过百亿的企业有55家,区域性企业26家,跨区域企业29家,跨区域企业数量首超区域性企业数量。跨区域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进入新区域、扩张新业务。例如银座股份收购石家庄东购是为它进军河北市场做铺垫的。华润万家为进军江西市场,实现短时间内拓展多业态,2011年它以32.7亿元的代价收购了洪客隆百货100%股权。连锁零售业跨区域并购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连锁经营、不断增强辐射力,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农村市场拓展,强化区域市场整合能力,提升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
  (二)价格行为分析
  根据市场集中度分析可知我国连锁零售行业仍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具有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经营商品类别相近,方式雷同,产品的替代性很强的特点。在中国零售业市场上价格依然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为扩大产品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价格战为主的营销策略仍是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价格大战愈演愈烈,连锁百货、连锁超市、连锁仓储式超市常常推出特价优惠、抽奖、打折、赠品、返现金券、会员卡等形式进行价格战。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战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多实在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市场结构的调整。连锁零售企业要想在降价竞争游戏中分得一羹,必须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和流通费用,则一些劣势企业会退出市场或被资产重组,有利于市场结构的优化。然而,将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并非长久之计,利润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营成本的上升以及利润空间的压缩,往往让企业力不从心,会忽略对商品质量的掌控,出售假货、劣质商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连锁零售企业声誉及持久竞争力的培养。企业要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依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
  三、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绩效分析
  根据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市场结构的最终作用点是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厂商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状态。[8]以下主要从厂商是否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是否满足社会需求两方面来评价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市场绩效。
  1.资源配置效率层面
  在产业组织学研究中,利润率这一指标常被用来衡量行业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连锁零售业利润微薄,从2004年零售市场开放至今,零售业在一、二线城市的扩张已将近持续10年,一些城市的大型商业网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扩张、雷同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经营效率降低、竞争无序。2012年百强连锁零售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近半数企业的利润增幅低于5%,利润出现负增长或亏损的企业数量明显高于往年。
  面对激烈的竞争,内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纷纷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已由规模转变为规模和效益并举的综合能力的竞争阶段,但我们必须看到内外资企业在利润率这个绩效水平上的重大差距。近年来,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而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lO%左右,纯利达3.4%。[9]图2是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制作而成,选取了沃尔玛、亚马逊、苏宁电器、银泰百货和当当网五家囊括国内国外、不同零售业态,以及不同零售行业的零售企业。沃尔玛代表国外传统零售;亚马逊代表国外电子商务行业;苏宁电器和银泰百货分别作为国内家电专业卖场、百货商场的代表;当当网代表国内图书、百货电子商务。从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国内零售业利润率与国外零售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满足社会需求层面
  目前,80、90后已成为消费的主群体,消费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更加注重服务消费,更加重视品牌和文化内涵,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购物的便捷性等问题更加关注,个性化、情感化、便利化消费特征更为明显。连锁零售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城市大型商业区迅速扩张,商场、超市、百货、商店等各种零售业齐步并进,全国各地普遍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中国连锁零售业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缺乏自主创新,市场定位雷同。大部分零售业态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或相互模仿的,创新精神的缺失导致商品品牌、商品价格、商品陈列以及商店环境设施等趋于雷同,营销手段、管理方法大同小异,品牌形象模糊,给人千店一面的感觉,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难以培育自己的忠诚顾客。由于各零售企业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准差异不大,对顾客难以形成长期吸引力,导致各商场多在同一层面上过多竞争且多采取层次较低的价格竞争。虽然近年来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已意识到创新零售业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混合模式转变,在专业化和精品化方面也开始了新模式的探索,出现了大众百货、时尚百货、高端百货、社区超市、生鲜超市等,但规模还较小,模式还较少,市场的潜力还值得更深刻的挖掘。在未来,连锁零售企业要做的不是紧跟消费需求,而是创造市场需求,引导消费需求。   四、我国连锁零售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外国连锁零售巨头进入中国连锁零售市场,为国内零售业发展增加了新元素,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市场化调整。然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零售业,不仅仅是挤占部分零售业市场的问题,还事关制造商的生死。当外资企业手持巨额订单大规模采购时即可凭借网状流通渠道优势和定价优势,向制造业终端、乃至向中上游产业链实施纵深控制的战略。[10]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鉴于零售业渠道命脉的影响力,我国理应按照国际惯例,就国内零售业和制造业的后续发展,作出独立自主的政策安排,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要继续完善与连锁经营有关的管理条例和政策法规,加强对零售企业实行跨产业转移的指导和支持,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地区分割,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零售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不断壮大零售企业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规模的零售企业集团。此外,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要做好商业网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必要的政府调控,引导连锁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向有效市场集中度发展。
  (二)树立新理念,培育盈利新增点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目前存在规模过小、类型相似、业态趋同、竞争过度等特点。连锁零售企业必须打破一味模仿的旧观念,树立新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培育盈利新增长点,以实现自身实力的壮大和规模的扩大。加速店铺扩张,低位价格竞争治标不治本,连锁零售企业唯有转变原有盈利模式,提高自营能力,开发自有品牌,才能减少中间流转环节,有效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为消费者需求服务,最终创造企业价值。此外,多业态经营是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群体的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打造差异化、专业化、精品化的不同业态品牌,既可培养消费群体对品牌的忠诚度和信赖感,也有利于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
  (三)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连锁零售业要在现代市场中实现不断发展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必须借助自动化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连锁经营创造了条件,完备的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唯有不断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才能提高货物的配送效率,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才能增强企业协调、管理能力,快捷高速且精确无误地处理连锁带来的大量繁重事务。连锁零售企业可通过信息系统加速普及自助结账、电子价签、RFID技术,利用技术设备实现部分岗位自动化处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候艳良.谈SCP范式在中国的应用与新发展[J].商业时代,2011(5):127.
  [2]刘颂.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37.
  [3]吴波.我国零售连锁企业规模化扩张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17.
  [4]王崇彩.中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发展状况分析[J].经济纵横,2012(8):108.
  [5]朱亚萍.中国零售业面临第三次挑战及其应对思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7):83.
  [6]闫星宇,王小佳.我国零售连锁企业城市扩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7.
  [7]中国行业咨询网.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特点浅析[EB/OL].[2013-10-30].www.china-consulting.cn.
  [8]叶森.中国超市业市场结构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4.
  [9]欧亚菲.2008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研究[J].西部金融,2008(4):21-22.
  [10]宋则.十年得失冷静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7):9.
  (责任编辑 汪永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5646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