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文博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长足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深入剖析,借助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来指导现阶段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03-0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了三十余年,国内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飞速发展证明了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正确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遇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等问题,使得一些人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质疑。为此,通过分析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内容,认清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本质,坚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对于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坚持“与时俱进”,邓小平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就是促进经济良好快速发展。在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中,经济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部分。
  1.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我国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伊始,我国通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清晰地认识到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要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开放将国家发展和改革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坚持改革开放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设立经济特区
  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来引进国外资本、技术、设备和经验。在1980年,从地理位置考虑,中国确立了深圳、汕头、珠海、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后又增加了海南经济特区。
  在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实践过程中,经济特区的设立首先需要明确经济特区的性质:经济特区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方法;其次经济特区既是中国发展经济的实验区,同时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最后,经济特区之所以被称之为经济特区,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应该有特殊的政策支持,可以做一些特殊的事情。特区经济并没有动摇公有制的主导地位,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经济特区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但是并不能因为特区经济重视市场经济而认为特区不是社会主义。
  从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来发展中国经济来看,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重视经济的最终发展,认为只要在不影响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可以不拘泥于经济的发展手段,更加充分地表达了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中“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
  (三)经济非均衡发展
  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的经济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和农业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1.城市与农村的经济非均衡发展。由于受到自然、体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在改革开放时我国推行了东西部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东部地区国家给予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同时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导致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发展的格局。
  2.工业和农业的非均衡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特别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并通过对工农业产品的区别对待来支持工业的发展,但是相对而言对于农业发展重视不够,对农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不足。
  3.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使得国内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都不尽相同,为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让国家经济走上协调发展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东部的经济政策。
  (四)共同富裕思想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中,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地区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地区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但是在共同富裕思想中,邓小平也明确指出了目前的不均衡性是为了以后的整体发展,最终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实现的目标,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群众精神文明水平较低,缺乏在短时间内实现共同富裕所需经济条件,因此共同富裕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另一方面,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富裕与贫穷是同时存在的,一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好,可以先发展起来,而另外一些条件不好的可以发展慢一点,这个过程是长期存在的;除此之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富裕与贫穷的同时存在并不是永久存在的,先富起来的地区应该主动帮助落后的地区,明确了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的义务。
  二、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当代社会价值探析
  通过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抓住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重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但是同时也不拘泥于具体的经济管理和发展方法。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不仅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具有如下的社会价值。
  (一)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律   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首要社会价值就是较为系统地解释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律,坚持符合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中国实际出发,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成功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基于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该实事求是,坚持中国实际,强调解放思想,走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人口众多、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必须要基于中国实际国情,不能照搬别国经济发展模式,应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同时,在处理经济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上,既要保证和突出发展经济的中心地位,又需要坚持经济与社会、资源、人口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通过可持续发展道路来发展中国经济。
  (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制定了行动纲领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不仅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同时也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指导人们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来看待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认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符合社会客观实际情况,进而确定怎么发展中国经济。
  基于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其中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应该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创造性地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国外发展的经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于有利于发展我国经济的做法需要借鉴和学习,但是同样需要根据中国发展的特色,不能够照搬照抄,将不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内容强加到我国经济发展体制中。
  (三)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将人民利益放到首位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到首位。一方面,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紧密联系群众和引导群众;另一方面,要坚持全面发展,人民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同时也包括了精神利益,为此我们在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与自然协调发展;除此之外,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余年间,社会上产生了住房问题、医疗保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副作用”,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
  将人民利益放到首位,重视人民利益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同时也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与其他经济专家的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区别所在。
  (四)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终极目标
  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承认了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同时也确定了共同富裕这个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在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中,通过设立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且根据区域特点,让一些具备条件的区域先富起来。这些看似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背道而驰,但是,在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中,同时又强调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从而保证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并且强调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有实现了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总结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来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索过程,因此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也必然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完善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加强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学习和完善,坚持用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来指导当前具体的工作,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进而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同时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学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成果及其特点[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5).
  [2]杨长福.发展: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读《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研究》[J].经济学动态,1997(5).
  [3]赖井洋.论邓小平发展区域思想[J].特区经济,2006(8).
  [4]丁文胜.浅析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J].特区经济,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7316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