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恰好(外二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时候读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最喜欢后两句,“恰恰”是多有意思的词语,生动饱满,惟妙惟肖,读来有音律之美。原来“恰恰”是形容黄莺的鸣叫声,看蹁跹的蝴蝶在花丛中起舞,枝头的黄莺忍不住唱起歌来。春天的气息一瞬间扑来,莺歌燕舞,桃之夭夭,内心充满无限的喜悦。
  “恰”在诗中竟然这样地传神。
  真正的好文字也是恰好。
  古人这样说: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恰好”在文字里有说不出的微妙。恰好就是文字的度,是分寸。它不多不少,不增不减。此时,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文字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好文字不会写得太满,也不会把话说尽。好文字是从容不迫,是花开陌上迟迟归,几分诗意,几分留白,几分回味。
  沈先生的《边城》结构异常完美,也是沈先生盛年时最美的文字。
  结尾出奇的好:“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到此处,戛然而止。让人心中不免有一丝淡淡的哀伤。可是,正是这种结尾,看似平淡清丽,又恰到好处,余韵悠长,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弥漫一种生命的美丽和悲凉。
  此处的留白,像是一幅水墨丹青,留白处是天空、云朵,是秋水长天,意境优美,给读者以无限遐思。
  作家海明威说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说的真好。其实,每个作家的一生,都在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它能准确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和生活体验,也在学习掌握文字的火候、分寸、留白、节奏。写作是最为寂寞和孤单的事,一生的寻觅是文字的磨练,更是一种内心的修炼。
  恰好的文字,没有技巧和雕琢。其实,恰好的爱情也是。因为,世间万物皆是如此,无论文字还是爱情,再娴熟的技巧都抵不过脉脉真情。
  读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华的人。”遇见正当最好年华的人,就是恰好,仿佛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真是春水映桃花。这样的遇见是《诗经》里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她一直在那里等着,等到萋萋的荒草都长满来路,他终于自己寻来了。她岂能不满心欢喜??
  读朱生豪写给妻子宋清如的情书:“要是我们俩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恰好的爱情,原来是一起在春雨滴答声里入梦,那梦一定是淡蓝色的。或者一起在雨声里失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一起听雨打芭蕉,吟诗、作画、品茶,伸出手去,总有一双温暖的手和你紧紧相握,不怕长夜漫漫,不怕风雨潇潇,因为有你在我身边,哪怕时光老去。
  这是一代翻译家朱生豪写给妻子的书信,真是才子文章,绮丽浪漫,有无尽的情思。
  最美的爱情是恰好之时的一见倾心,如春之原野邂逅你心仪的那个人。那一刻,草长莺飞,烟花开遍,眼波盈盈处,怦然心动,一往情深。这样的夫妻如沈从文和张兆和、朱生豪和宋清如、钱钟书和杨绛。他们像黑夜里茫茫大海上的两盏灯火,相遇的时刻,一瞬间照亮了彼此的人生,也成就了一代大家。
  简静
  静夜里,翻阅吴冠中先生的画,画上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用笔极简极淡,画上大面积的白色,是粉墙,黑色的线条勾勒飞檐、门窗、乳燕、春柳、湖水中柳树的倒影。只用黑白两色,表现出东方文化唯美的意境。宛如一首小令,干净,简静之极。
  暮春,院中的栀子花开了,洁白的花朵静静立在枝头,入夜,枝桠上像是落满了皎洁的月光,有说不出的简静。晚风清凉,风中就飘来一阵阵花香,无限花香染暑衣,连衣角也飘逸一缕淡淡的花香。《幽梦影》中言: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是在说栀子花吗,或者在说一位穿白衣的女子,她的美,在于内心的空灵洁净,那是一种难得的清雅。
  江南采莲的季节,去看苏州博物馆,这是大师贝聿铭的杰作。你会被它弥漫着的东方气息深深吸引。建筑是以灰白两色为主色调,没有红墙碧瓦、金碧辉煌。简洁的线条,三角形的屋顶,几何图案组成的窗棂,白色的粉墙和灰色的屋檐,不失苏州园林的气韵和灵动。灰白两色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让你不由地赞叹,建筑简约到极致的美,竟是最动人的。
  在博物馆看宋代的瓷器。人站在一尊宋瓷面前,也会一瞬间安静下来。因为,静美的瓷器,竟有一种奇特的气场。
  天青色的一尊瓷瓶,宛如身着青衫的女子,素雅端庄,闲静少言,温润如玉。瓷器到了宋代就和唐代截然不同了,唐代的唐三彩,五彩斑斓,华美大气,光彩夺目。宋代瓷器则舍弃了一切外在的艳丽和装饰,它删繁就简,平淡天真,它渐渐向内而求,不再姹紫嫣红、绚丽缤纷。她像一位中年的女子,慢慢舍弃那些耀眼的光环,将人生渐渐往回收拢了,内心逐渐洁净和安宁起来。回归朴素、含蓄,清丽的色彩,简静的宋瓷,诠释了古老文化的淡泊、典雅,质朴无华的美。
  宋徽宗是历史上一位不称职的帝王,不爱江山,只爱琴棋书画诗酒花。可是,他却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书法――瘦金体。
  瘦,是风骨,是一支孤独的兰,是一支清寒的竹。
  金,是锋芒,一种多么耀眼的光芒,那是掩藏不住的才气和冷傲。
  他的书法,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枝孤独盛开的腊梅,临深渊而有清香袭人,美得动人心魄。中国的书法美学讲究藏锋,不外露,刚柔相济,绵里藏针,浑厚拙朴,暗合了东方文化内敛、含蓄、典雅的审美观。可是,他的书法笔锋尽显,锋芒毕露,峭拔凌厉,如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剑,这是书法美学之大忌。可是,也是他的书法,打破常规,率性随意,呈现本真自我,彰显了书法另一种凛冽、冷艳、寒气逼人的美。   好书法都是直见性命。欣赏他的书法,仿佛能看见他的灵魂。
  他的书法,瘦到只是枯水寒山,却铁骨铮铮。没有一丝圆滑、退让和妥协。瘦金体是一位君王留给中国书法的绝笔。他的字多像他自己,坚硬、率真,不盲从,不迎合,我行我素,独树一帜。
  他的诗写道:“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都是他心灵的写照。他是一只在斜阳里迷路的蝴蝶,徘徊在清凉的晚风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是一个朝代日落西山的时刻,也是他玉石俱焚的时刻。简静的书法留在光阴里,仿佛还能听见玉碎的声音。
  唐诗里的简静之美,大都和雪有关,你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境优美,诗意和画境交相辉映,这些诗可以随手拿来入画。
  一夜北风呼啸,楼下的银杏树卸下一身金黄的叶子,只留下枯瘦的枝桠伸向明澈的天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深夜里,落了大雪。天地一派洁净晶莹,所有的树枝上落满了积雪,一树红梅映着皑皑白雪,如同齐白石的那幅画――《几树寒梅带雪红》。
  简静,原来是雪落梅花,当空皓月,纸上云霞,陌上花开。
  杨绛先生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此时,简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也是人生的繁华过后,内心的豁达和优雅,清澈和安然,那是生命另一种大美的境界。
  删繁
  清晨,落了大雪。墙角一树梅花在雪中盛开,疏影零落,凌寒留香,自有一种冷艳、清丽的美。
  榉树的红叶在寒风里纷纷落尽,光秃秃的树枝上蹲着几只麻雀,它们披着灰色的大衣,将小脑袋缩进脖子里,仿佛冬天里穿着棉衣匆匆赶路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是郑板桥的诗句,似乎在描写冬日的景致。
  那天和老师聊天,他说,人的一生,年轻时宾朋满座,把酒言欢的朋友多得数不清。随着年纪渐长,中年的人生便是在做减法,删繁就简,剩下三三两两的朋友,成了一生肝胆相照的知己。
  是啊,时光是一把神奇的雕刻刀,镂刻世间一切的情感,将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都舍弃了,无论友情还是爱情。钱钟书先生在《论朋友》中说:“假使爱情是人生的必需,那么,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可见,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友情从来都是金钱买不来的奢侈品。漫漫人生,得三两知己,足矣。
  午后,树枝上落了积雪,那些树就成了吴昌硕笔下的一幅画。此时,雪中的树木瘦劲秀挺,冰清玉洁,没有细枝密叶,简洁、静美,别有风骨。
  鲁迅先生谈写作时说:“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掉,毫不可惜。”这是他写作时的秘诀。删繁就简三秋树,是郑板桥作画时的感悟,作画时以少胜多,用简洁的笔墨表达饱满丰富的内涵。可见,任何一门艺术要达到至高的境界,都是以洗练取胜,无论绘画还是写作。
  看吴冠中先生的一幅画《墙上秋色》。画中大面积是雪白的墙壁,苍劲的藤条枝枝蔓蔓,爬满粉墙。那是秋深霜降的季节,藤上的叶子枯萎飘零,枝条却潇洒闲逸,似流云、微风、浅草、霞光,又如春水初生,碧波荡漾。
  原来,一面粉墙是素洁的宣纸,一扇轩窗,是粉墙的眼睛。墙上枯藤几枝,残红几片,诗意盎然,却有说不尽的禅意。
  这幅画好像一个人的中年,把多余的一切都删除了,心头的烦忧,生活的失落,眩目的光环,全都放下了。只剩下铮铮铁骨的枯藤,坚韧、闲逸、随性。吴先生以简洁的线条表达了画外诗情,意蕴无穷。
  画家笔下的墙上秋色,原来是画外的人世春秋啊。
  中年的人生,就是一棵落尽繁华的榉树,苍劲挺拔,沉静从容。读叶芝的诗:“她劝我们从容相爱,如叶生树梢。她劝我们从容生活,如草生堤堰。”其实,人可以像植物一样简单生活,内心从容而身体舒展。
  渐渐年长,才懂得删繁就简的深意,慢慢学会节制、舍弃、惜福。舍弃内心的贪念、名利、浮华、奢望,像雪中的一树寒梅,剪雪裁冰,芬芳暗盈,却有清气满怀。
  李娟,陕西长安人,现居汉水之畔,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读者》《格言》《文苑》等报刊签约作家,《语文报》《北京青年报》《青春美文》《时代青年》等报刊专栏作家。散文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散文年选和《中国散文年度排行榜》,入选中学生读本和全国中学生高考、中考语文试卷。出版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等,散文作品公开刊发于《读者》《散文・海外版》《创作与评论》《人民日报・海外版》《格言》《散文选刊》《黄河文学》《散文百家》等报刊,作品常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刊及加拿大《大华商报》、香港《大公报》转载。曾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以及“中国徐霞客旅游文学奖”。
  责任编辑 张韵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1638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