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素霞

  摘要:笔者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针对一些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理顺教育管理体制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 思考
  
  一、问题的引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竞争的更加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显著加快。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寄托着社会、家长的期望,而且承载着民族繁荣和时代进步的重任,其面临的压力也是空前的。而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的特殊群体,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高职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高职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和具体,他们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增大,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这就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高职学生中由于心理问题或由心理因素引发的休学、退学等情况,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了极少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到了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所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力度已经是施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势在必行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适应能力较差
  大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由于环境的改变、角色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更,大多数学生初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交往能力欠缺,使他们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去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便产生了程度不同的适应困难。对大学生活的焦虑、恐慌、苦恼、不安等情绪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学生幼稚、脆弱的心灵,从而产生了心理困惑。
  (二)学习障碍
  这是大学生面对的最重要和最主要问题。造成学习障碍的原因首先是个人理想与客观现实不一致的心理落差。表现为学习动机不足,无方向感,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自卑感强,压力大,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其次是学生对高校学习环境准备不足。大学学习环境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授课方式、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法等几方面。
  (三)情感、情绪上的困扰
  这是大学生心理矛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从调查中了解到:2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情绪起伏过大;29.7%的学生认为缺乏热情和积极性;29%的学生认为情绪易被破坏。这说明大学生情绪化倾向较高,而情绪控制能力较低,易受外界暗示和干扰,主观臆断,波动性大,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嫉妒、愤怒等消极情绪。
  (四)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大学生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相对较少,在短期内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大学生们往往只感受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压力,而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一方面,他们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报有极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谐、友好、真诚的人际关系。但同时,这种期望又往往过于理想化,即对别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又会反过来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消极的影响。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与心理闭锁的矛盾集于一身。
  调查中显示,有50%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交往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缺乏自信心,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2)在社交场合十分拘谨,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从而使自己胆小慎微,害怕出错;(3)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苛求别人。对他人的言行吹毛求疵、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同情心;(4)不懂宽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5)过分固执、任性、偏激甚至喜怒无常等等。
  (五)自卑、抑郁、焦虑
  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自身缺陷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因为自身的个性缺陷,如性格内向、心胸狭窄、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或者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等。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这样恶 性循环,其心理承受力将越来越差。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其建议
  高职在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简单个别的心理问题,而是关系到开发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高职教育就会陷入“低智商,低情商”的困境。因此,必须从政治的、历史的、战略的高度重视和研究这一课题。针对高职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一)开展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人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核心,只有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热爱生活,热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对人生和前途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并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正视前进中的挫折和坎坷。
  1、对人生的态度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承担者和社会生活的成员,在真正走上社会之前,必然会遇到这个问题。受知识面、思维方式、舆论主流的影响,如改革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在青年学生中很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多重标准。由此,不同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也就产生了“人的价值在于自身,在于个人的自我完善”;“人的价值在金钱,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很显然不同的价值观“指导”的人生奋斗历程是相去甚远的。
  2、对学业的态度
  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业态度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 学好专业,争取优秀属于这一类的高职生准备在校期间能专升本,并希望能够有所成就或作为。
  (2)“60分万岁”
  大多数的高职生抱这种态度,他们一般不想从事专业工作,或者厌倦学习,不求上进,只要能及格,能拿到毕业证就行。
  (3)无所谓
  学不学习,考试及格不及格,他们根本不在乎,混日子,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这类学生可能往往在校乱花父母的血汗钱,没有羞愧感。
  3、对政治的态度
  通过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大多数高职生注重实际,注重具体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忌谈远离现实的政治理论是当代大学生关心政治的特色。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对于有些政策和活动的认识,高职生易主观、偏激,不能客观地予以评价,看法可能有点绝对化,不合实情,思想活动处于“不成熟――成熟”之间。
  4、 对社会的态度
  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毕业即失业的现实令一部分学生感到惊恐不安,通过就业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克服功利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自大心理等,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既能充分展示个人的优势,让对方能了解和接纳自己,又要避免过高估计自己,错过就业的机会。因此,通过就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类型及自身特点,了解社会对职业的要求,从而缩小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使心理期望值与社会实际相符。

  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高人生理想抱负。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不苛求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做事。同时,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专业的动机,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与爱好,从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角度激发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全方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二) 开展心理知识教育活动,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1、学习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情况,应注重在学生中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如开设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学等课程或讲座,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安和忧虑,也可为毕业生的社会化奠定心理基础,走出高职低人一等的心理误区。
  2、生活辅导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人格教育、生存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思考”。首先,在学生中开展公共关系、青年人际交往问题的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实践、参观等活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在社会中学会做人、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交往中学会思考。同时,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协调一致,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一个人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往往反映出心理素质的高低。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很多都与各种挫折有关,挫折所引起的消极心身反应,往往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4、邀请技术能手,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
  聘请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能手、业务骨干或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才的潜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也是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5、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培育、建设好校园环境,达到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人文品位景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包括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如在师
  生中征集校训、校歌、校徽、校标,并把这些体现高职院校良好精神风貌的标志物印发给师生员工;强化教风、学风培养,在教师中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人文学术讲座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评比“十佳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等,大力弘扬正气;同时,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校园中建设了一批人文、自然景观,如雕塑、草坪、小径、林中石凳石桌、展览窗等。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社会实践与调查、学术交流、勤工俭学、科技服务等等。这不仅能使大学生在"玩"过程中增长才智,发挥特长还可以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心态,更快乐、健康的成长与成材。 通过这些建设,让充满青春活力、健康文明向上、富于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占领校园。
  (三)构建心理咨询三级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和学生日常管理、招生就业一起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成立院、系、学生三级工作网络,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见到实效。院级专业化咨询中心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构成,一是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培训系和学生协会或社团人员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三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四是个别面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或团体心理训练;五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开展学生自助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对心理学感兴趣、积极性高、有热情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聘请心理学专家做专题报告、系列讲座以及开展丰富多采的讨论会等方式进行培训,使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通过开展“心灵之约”、“心语”活动向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中的影响。学生自助组织成员分布广泛,共同的生活与情感使他们易于与同学沟通,并容易发现同学中的
  各种问题,特别是危机事件。另外,自助组织成员在学习、工作中助人又自助,培养了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和提高。
   (五)定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发掘高职学生自身潜能、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观念等。
  心理拓展训练的本质是一种体验式培训,有个人项目、双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学生通过个人挑战类项目的体验来克服失败的恐惧以及逃避的心态,产生成就感,形成高峰体验,借助成功的完成一个个艰巨的任务,帮助学生延伸自我,突破自我设限,建立充分的自信;双人协作项目重要的是改善心境,相互信任、支持和鼓励;团队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成员在面对问题时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拓展训练看似游戏活动,其实是为导致某些预期的结果而设计的。目的是使参与者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悟道理。同时,拓展训练又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参与者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知识。
  心理拓展训练让大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通过高峰体验来促进大学生的心智的完善,心理拓展训练的成功不仅仅是在于按规则完成了项目,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成项目的亲身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心理拓展训练就是这样通过设定特定的环境和活动规则来使学生潜藏的负面情绪显性化。使其能够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心理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指导他们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加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培养和维持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网
  [2]周瑛主编.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3]郑思明.高师学生健康自我建构初探东北师大学报,2001.
  [4]徐继素.浅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四川心理科学,2001.
  [5] 张金明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卷第2期
  [6] 张剑平博客 青少年心理拓展训练的基本方法与作用2008.08
  [7] 贾书文 心理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初步探讨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09
  作者:
  张素霞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