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新生适应与其人格特质和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新生适应与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2013级本科新生185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新生适应状况(SCL-90单项因子得分≥2.5者考虑适应不良,分入阳性组;单项因子得分均<2.5者适应良好,分入阴性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价人格特质、大学生多重人际动力特征问卷(MIDQ-U)评价家庭人际互动特征。结果:SCL-90阳性组(n=50)在16PF上焦虑性人格因素得分高于阴性组(1800人)[(7.2±1.4)vs.(4.6±1.9),P<0.001],而外向性、安详机警性和果敢性得分低于阴性组。SCL-90阳性组在MIDQ-U上冷漠、顺从因子得分均高于阴性组[(17.3±6.0)vs.(14.9±4.2),(11.5±3.2)vs.(10.3±3.1);均P<0.01],独立因子得分低于阴性组[(18.7±3.0)vs.(19.8±3.4),P<0.05]。通径分析显示,16PF焦虑性、外向性人格特质部分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57~-0.01),部分通过MIDQ-U冷漠因子中介作用影响新生适应(β=0.031~-0.004),而16PF果敢性人格特质则完全通过MIDQ-U冷漠因子产生间接影响,通径系数为0.008;除MIDQ-U冷漠因子部分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10),部分通过16PF中焦虑性人格因素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084),其他因子均完全通过16PF焦虑性人格特质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大学新生适应受其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影响,且人格特质与家庭人际动力特征互相作用进而影响新生适应。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适应;人际动力;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4.2,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5)004-0316-05
  适应是处于过渡期的大学新生群体必须经历的。西方心理学家从20世纪中期开始从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分化水平、个体应对策略、亲子依恋关系等因素出发,研究其对新生适应产生的影响。我国对过渡期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但或单独研究人格特质与新生适应的关系,或单独研究家庭类因素对新生适应的影响,鲜有两者结合的研究。
  人格发展是一个稳定且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个体的基因遗传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天性,同时后天的人际交往过程和经历不断地塑造完善个体的人格,这其中以家庭的影响最为显著。单一的研究人格特质或是家庭因素对新生适应的影响不能够区分其内在作用机制,一方面人格的天性会作用于家庭互动模式从而影响新生适应,另一方面家庭互动模式也会影响后天人格的发展再作用于新生适应。因此本研究运用通径分析模型探讨人格特质与家庭人际动力特征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2月,通过发放心理测评卡对上海市某高校2013级4300名本科新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普测,每张测评卡均对应唯一测评密码,新生在拿到心理测评卡后一周内可登录学校心理健康普测中心,输入测评密码进行在线测试。施测量表包括SCL-90、16PF、MIDQ-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精神病性筛查问卷。考虑到测评结果的分析需要和测评时长对测试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本次测评中16PF和SCL-90为必测量表,其余量表均由系统随机分发。1850名新生参与MIDQ-U在线测试,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其中男1129人,女721人;理工类1553人,文史类297人。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9±2)岁。
  1.2 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包含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精神症状越严重。本研究用此量表从身心健康角度测量新生适应状况,单项因子≥2.5分者筛选阳性考虑适应不良。
  1.2.2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 16Personality Factor,16PF)
  该问卷从乐群性、聪慧性、自律性、独立性、敏感性等16个维度对人格特质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之上,卡特尔通过二阶因素得出四个次元人格因素,即适应与焦虑性、内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和怯懦与果敢性。本研究采用其中的次元人格因素测量新生群体人格特质。16PF问卷采用3级评分制,次元人格因素评分是综合对应的一阶因素得分、常数和均衡数量计算得出。为保证统计理解的准确性,下文中次元人格因素的命名将与计分方向保持一致(焦虑性、外向性、安详机警性和果敢性)。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在焦虑性、外向性、安详机警性和果敢性人格特质越凸显。
  1.2.3 大学生多重人际动力特征问卷(Multi-Interpersonal Dynamics Questionnaire for Undergraduates,MIDQ-U)
  包含78个条目3个分量表,从人际关系特征的4个维度(亲近、冷漠、独立、顺从)测量大学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三重人际动力特征。该问卷的内外部信度从各类关系的维度分到总分的一致性都属于较高水平(>0.7),4个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值0.743~0.766,且与人际问题综合诊断量表、SF-36健康测量量表显著关联,平行效度良好。该量表采用1(从来没有)~5(几乎总是)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某个维度人际关系特征越突出。本研究选取该量表中亲子关系分量表,测量其家庭人际动力特征。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对新生适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AMOS17.0进行通径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适应状况评分比较
  1850名学生中筛选阳性(SCL-90单项因子≥2.5分)50人,适应不良检出率2.7%,男生31人,女生19人。其中强迫、人际关系单项因子≥2.5分人数分别为33(1.8%)和20(1.1%),居症状前两位;其后为抑郁和焦虑,人数分别是11(0.6%)和9(0.5%)。
  SCL-90阳性组的焦虑性人格因素得分高于阴性组,而外向性、安详机警性和果敢性得分低于阴性组。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比较中,SCL-90阳性组独立因子得分低于阴性组,冷漠、顺从因子得分则高于阴性组(表1)。
  2.2 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影响新生适应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SCL-90总均分作为因变量,人格特质的四个次元人格因素和家庭人际动力的四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焦虑性、冷漠、独立、安详机警性、顺从因子先后进入方程,可解释的变异率为42.0%,且对症状分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格特质的焦虑性、亲子关系的冷漠和顺从对症状有正向预测作用,而亲子关系独立以及人格特质的安详机警性对症状分有负向预测作用(表2)。
  2.3 新生适应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2.3.1 人格特质影响新生适应的通径模型
  假设人格特质受到家庭人际互动的影响,运用AMOS17.0绘制人格特质到家庭人际动力特征到SCL-90的饱和模型,并根据各项拟合指标进行修正,删除不显著和系数不合理的通径路线。图1为多个竞争模型中拟合程度最佳的通径模型,此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都符合良好模型的标准:X2=2.55(P=0.028),X2/df=1.27,CFI=1.000,RMSEA=0.012,GFI=1.000,AGFI=0.995,RMR=0.035,NFI=0.999,IFI=1.000。模型图显示,安详机警性直接影响症状分,通径系数分别为-0.06。焦虑性和外向性既有直接作用,通径系数分别为0.57和-0.01,还通过冷漠因子产生间接作用,作用大小为0.031和-0.004。果敢性则完全通过冷漠作用于症状分从而预测新生适应状况,通劲系数为0.008。
  2.4.2 家庭人际动力特征影响新生适应的通径模型
  假设家庭人际互动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运用AMOS17.0绘制家庭人际动力特征到人格特质到SCL-90的饱和模型,并根据各项拟合指标进行修正,删除不显著和系数不合理的通径路线。图2中的通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14.64(P=0.002),X2/df=4.88,CFI=0.996,RMSEA=0.046,GFI=0.997,AGFI=0.982,RMR=0.024,NFI=0.995,IFI=0.996,模型拟合较好。模型图显示,冷漠既有直接作用,作用大小为0.1,还通过焦虑性产生间接作用,作用大小为0.084。亲近、独立、顺从均通过焦虑性产生间接作用,作用大小分别为-0.102、-0.09和0.1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格特质和家庭人际动力特征影响大学新生适应。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人格特质的焦虑性、亲子关系的冷漠作用明显,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心理适应不良者往往表现出低稳定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的人格特征(即焦虑性人格特质),个体情绪激动容易产生烦恼,不易应付生活中的挫折,经常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不定,急躁不安身心疲乏。同时表现出忧虑抑郁,患得患失缺乏自信。这些不良人格因素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人际关系适应和学习适应,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削弱个体成就动机。此外,家庭缺乏情感温暖、关心和理解,一味的冷漠,不利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从而对其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功能体现,个体既是环境影响的相对被动的接受者,又可通过自己唤起的反应在环境事件中起作用,还可以在选择和创造环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很好地解释了本研究中通径分析的结果,人格特质与家庭人际动力特征互相作用进而影响新生适应。一方面动态的家庭人际互动影响到个体的人格特质发展,另一方面稳定的个体人格特质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家庭间人际互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最终影响新生群体的身心健康,进而预测其适应的好坏。
  与既往家庭评定量表相比,大学生多重人际动力特征问卷从亲近、冷漠、独立、顺从4个维度出发,直接将家庭人际互动的特征与个体的心理与适应问题联系起来,凸显了家庭互动方式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多元回归以及通径分析的结果显示,冷漠比其他维度因子对心理健康的病理指标影响更显著。冷漠表达的是一种带有消极情感体验的人际疏离,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减少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主动回避或压抑人际联接。客体关系的“好母亲”(good mother)理论对冷漠与个体适应的关系做出了很好解释,该理论强调亲子关系不一定要非常完美,但一定要“足够好”(good enough),冷漠疏离的亲子关系会对成人个体的总体人际关系产生难以修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即使离开家庭步入大学,个体的人格发展以及身心适应仍会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大学心理工作者在对新生适应进行干预时,应当考虑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重要性,尤其注意冷漠因子对新生适应不良的预测效果。
  4 未来研究方向
  对影响新生适应的焦虑性人格因素、家庭冷漠因素以及所造成的后果等还有待进一步探明。本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大学本科新生,未考虑研究生新生群体,未来研究可将其纳入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看,本研究选用了三个量表同时施测,测试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被试疲劳影响测试结果,后期研究时可分次测评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未来可通过定性访谈深入探讨冷漠因子影响大学新生适应的作用机制。
  编辑:赵志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0049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