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身备五弓与太极拳的内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琪

  我是从2002年开始学练太极拳的。由于从未拜过师,只跟着碟片比画,虽然从外形上有那么个模样,但是自己总觉得气沉不下去,膝盖又酸又疼,根本无内劲和脚下生根的感觉。内行们也说我的拳有些飘。后来我买了一些太极拳方面的书籍,订了一份《少林与太极》,按照书上的要求一点一点地去练,虽然有些许成效,但对太极拳的理论仍有太多的疑问。有一天早晨醒来,突然灵感一闪,太极拳不是要“身备五弓”吗,我能不能从弓的力学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上去探索一下太极拳的理论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练习,我以前的疑惑和不解全部迎刃而解了。
  我的体会是,起势时必须把直立的身体撑成弓形,想象胸前抱着一个球,身体就是球的表面。随着这个球不断地充气,自己的身体向四面八方撑开,身、腿、手都在不断伸长。首先随着气沉丹田命门向后撑圆,即“上臀掀起,尾闯自然收进”,千万别把腰部后弓,腰要松直开拔。书上说“从头顶百会到尾间是身弓,命门是弓把”,但我个人感觉只要从腰部到会阴形成弓形,尾间和腰是弓梢,腰以上必须松直。这样身体自身的重力自然就在腰部和尾间的弓梢上产生向内的压缩力和向外的反弹力。从力学原理来看,弓把(命门后撑)拉力越大,弓梢的压缩力和张力也越大,于是身上就有了向下松沉、向上虚领顶劲的开拔的感觉。二是把裆部撑圆,“胯根后缩,脚踝外撑”,裆部有一股撑开的力,两腿弓也就形成了,腿弓的弓梢(脚与胯根)也就有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再加上会阴至胯根这一段是身弓与腿弓的共同部分,身弓弓梢向下的作用力加强了腿弓的压缩力,身弓腿弓的合力使脚弓上的力量加大,脚下变得更有力。此时两足自然平放在地上,由于涌泉这个足弓是身体的自然形态,当身弓、腿弓传下来的压力增大,两脚就像两座拱形桥似的结结实实地吸在地上,就有了五趾抓地的感觉。这不是小腿肌肉紧张的结果,故而不会使腿部僵硬。同时由于反向的身弓与腿弓向着三个不同的方向,我们的身体更稳固。三要把两肩背中那一点撑圆,即含胸拔背,就产生了手臂外撑的劲力,完成了虚两腋、放长手臂的要求,再加上沉肩坠肘,手弓就形成了。以上这些劲力与我们平时腰胯腿膝脚上肌肉的紧张度无关,可完全放松,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内劲。这内劲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我们平时不太用的肌肉(我姑且称它为腹肌、背肌、裆肌或某些不熟悉的深层肌肉)的收缩力与张力产生的。在太极拳的演练中,各把弓的压缩力与张力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中。因为腿上的力量要传递到手上,手上受力后要转换成反作用力,这个过程全靠身弓来完成,所以在练习中特别要注意身弓的弓把,故而有“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隙”一说。一般来说弓把上的那一点力是不能消失的,否则就失去了弓的形态,内劲也就没有了。但在某种时候,我们可以让部分弓把上的力瞬间消失。以掩手肱捶为例,在蓄势时命门向后拉足,出拳时弓把力瞬间消失,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发力,这不是腰腿手的肌肉紧张产生的,而是一种速度很快的弹抖力,这也许就是大师们说的“放松就是最快”。身备五弓是内劲产生的前提条件。
  除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外,利用弓的弹性原理能使我们在打拳时更加轻灵圆活。过去练拳,我在弹跳时靠的是两脚的蹬力,感觉身体很重无法跳起来,落地时又很笨重地摔下来。现在我懂得了运用腰腿部的张力向上弹跳,虽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跳得高飘,但已能轻松地跳起来,落地时也是利用腰腿部的收缩力而轻轻地着地。在平时生活中我也注意运用弓的弹力,例如骑自行车时,原先靠的是小腿向下踩的力量,上坡时非常吃力,如今我用腰部的张力,两脚作圆周运动,上坡变得很轻松。
  上面说的是单张弓的力学原理,弓与弓还能组合。做独立步时有一个平衡的问题,过去我理解只要心静身正、虚领顶劲、保持重心垂直的静态平衡就行了,但在实践中感到这样很难保持稳定。后来我利用弓的原理,为保持弓的形态腿不能伸直,命门后拉劲不能松掉,再结合弓的反向组合产生的拉力,就形成动态平衡,把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结合起来,保持平衡就容易多了。拳谱上要求“肩与胯相合,肘与膝相合,三尖相对”,这样使身弓、腿弓、手弓中必然有三张弓保持在一个平面,与另外两张弓形成不同的角度,产生力的组合、传递、转换与平衡。其中的深层原理我还没有搞明白,怎样才是最佳角度我也无法解释,希望得到明家的指教。
  在《太极拳秘境》中,崔仲三老师说:“打拳时就像抱着一个太极球,我们的背部有如地球的经线纬线组成。”我想既然人体是一个球体,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不止五张弓了。因为从理论上来讲,球体的每一段弧都能成为一张弓,这弓可大可小。我们的身、腿、手可合成一张大弓,五弓的任何一部分也能变成~张小弓,那么这无数的弓就合成太极拳运动中的整劲,任何弓把和弓梢都能成为进攻的力点,运用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我们就能够借用敌人的来力并将其转换成反作用力,从而达到“粘连黏随”、“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当然这必须通过长期的练功以增强自身的内力――增强弓的力度和弹性,通过推手练习达到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运用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才能达到“阶及神明”的程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27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