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经会阴盆底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对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评价

经会阴盆底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对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探讨经会阴盆底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对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产科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自然分娩妇女100例为研究对象,并于产后6~8周进行二维及四维的超声检查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到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经会阴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对女性盆底的各项功能指标影响。 结果 研究组盆隔裂孔各参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16.1±3.0) mm要明显大于对照组(11.7±3.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运用二维及四维超声诊断可以在早期发现临床中不易发现的盆底损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二维超声;四维超声;自然分娩;盆底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0(c)-0188-02
  女性盆底对支撑各脏器如子宫、膀胱和直肠等于正常位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若盆底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盆腔脏器的位置和功能,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自然分娩妇女10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二维结合四维成像技术对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异常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自然分娩妇女100例为研究对象,并于产后6~8周进行二维及四维的超声检查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到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年龄21~35岁,平均(26.3±4.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0.5)周,分娩前体重58.5~74.1 kg,平均(66.4±6.3)kg,分娩后体重46.5~63.7 kg,平均(54.3±6.5)kg,新生儿出生体重2.32~3.87 kg,平均(3.30±0.44)kg;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26.7±4.4)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0.5)周,分娩前体重57.5~75.1 kg,平均(65.4±6.7)kg,分娩后体重47.5~63.8 kg,平均(55.3±6.4)kg,新生儿出生体重2.31~3.91 kg,平均(3.31±0.45)kg,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前后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1.2.1 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检查 采用GE Voluson E8 Expert超声诊断仪[3],应用RAB4-8-D型二维探头及RIC5-9-D型腔内探头,受检者排尿后平卧于检查床上,将会阴部充分暴露,并将探头置于会阴部进行正中矢状切面扫面,保持探头中轴水平,在静息期、缩肛起、张力期对盆底器官的形态、位置等实施动态观察。
  1.2.2 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 四维彩超成像是应用三维容积探头连续采集图像,通过同步立体图像数据处理获得观察目标不同部位的实时动态三维图像[4],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采用表面成像法和透明成像法对受检者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三种状态下启动四维采集系统进行图样采集,并实施动态观察受检者盆底器官的形态、位置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经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对阴盆底的各项功能指标影响
  产后盆隔裂孔的各项指标在Valsalva动作时最大,在缩肛动作时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盆隔裂孔的各项指标、膀胱颈最大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女性的妊娠与分娩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任何的机构损伤都有可能引起盆底支撑和功能缺陷,盆隔裂孔(肛提肌裂孔)是最易发生盆底薄弱的部位,因此,肛提肌损伤被认为是盆底器官脱垂的主要原因[6]。而自然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极易引起肛提肌的损伤。该研究经会阴盆底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进行正中矢状切面扫面,对两组受检者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三种状态下测得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7]。由以上结果可知,在缩肛动作状态下,研究组盆隔裂孔各参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16.1±3.0)mm要明显大于对照组(11.7±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圣英等[8]在关于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练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因此,在二维及四维的动态检测下,自然分娩对盆底肌肉的影响要大于剖宫产,且经自然分娩的妇女,其盆底肌肉的重塑需要更长的时间,且对盆底的远期影响还有待于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蕾.Analysis by Pelvic Ultrasonography on the Impact of Pregnanty,Delivery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on the Pelvic Foor Function[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 谢佳佳.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Postpartum Pelvic Diaphragm Hiatus by3D Ultrasound[D].长沙:中南大学,2014.
  [3] 李海英,王忠民,吴晓爽.会阴侧切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5):377-380.
  [4] 张喜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检查和治疗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2459.
  [5] 单倩倩.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关系的临床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6] 杨晓丹.MMP-3及CollagenⅢ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
  [7] 王珂,魏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6):4414-4416.
  [8] 刘圣英,范亚萍,魏文珠,等.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练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44-145.
  (收稿日期:2015-07-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85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