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数学课堂,彰显人文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谓数学课堂上的人文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内容选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美”;独立自主,凸显数学课堂的人文性。人文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之一,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新课程标准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其基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数学兴趣
  苏联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形成中的个性的发展,无论如何一切都由外部决定,但是个性发展中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外部条件直接培养出来。外因只有通过人的内部领域,只有以人的积极性为中介并在人的内部得到实现,才能形成个性。”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态度”。
  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情感教育是一条有效策略。教师通过对学生友情感、亲情感等满腔热情去感染学生,引起师生之间感情上的沟通和共鸣,在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对数学的向往和追求感。例如,在平时批改作业,我从不对学生的错误打叉,我认为会挫伤学生自尊心,我有时打个小圆圈,提醒他下次要注意。如果是不细心引起,我会在旁边加注:“下次得细心哟”,遇到同学做得比较好的,我会写上:“你真棒!”“老师很欣赏你。”“你有什么疑问吗?请随时和老师交流。”这样情感的注入,心灵的沟通,为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所形成的“内部态度”――学习内驱力架起了桥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舍得情感的投注,使之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是比课本知识广得多的知识、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真正内心的需要,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学习。
  二、重视内容选择,挖掘数学内涵
  1.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课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请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用灵巧的双手,设计出你最喜欢的图案,把我们的教室装饰的更漂亮一点!”这里我们让学生学有所用,用自己的双手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也提了不少很好的建议,体现自己是学习主人翁的态度。同时敢体现学生能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而且使学生明白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充分展示了生活中的“数学美”。
  2.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儿童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在教学中,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循环小数”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让学生反复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这样,“循环小数” 不仅呼之欲出,而且被赋予了情感色彩。
  三、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成长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反对教师课堂“霸权”。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过程的展开,都应该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次在期末练习题,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左边两棵树,右边画了三棵树,在三个括号中本来是想让学生填上:(2)+(3)=(5),可是有的学生在这里是填上了(5)+(3)=(8),在批改时我就给你学生画了个问号。学生在课堂中说:“老师,左边的树上有5片树叶,右边有3片树叶,所以一共有8片树叶。说得太好,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教师不能搞“霸权”。学生是课堂发展的主体,不应当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师生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接受对方的情感和观点,才能体现出课堂上应有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成长。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反对教师包办代替。没有思考,不可能理解知识本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也在不断增强。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智力的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情景,使他们在这种活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通过他们自己独立的思维活动来加深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学会如何进行试验、猜想、联想、类比、合情推理。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拉的方法,自己动手操作,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因此,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学生能做到的,我们决不包办。同样在此教学过程中,杜绝教师包办代替,把现成结果直接奉送给学生,而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与能力,从而更好地自我发展,体现自身的价值。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反对教育标准化。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情感成份是千差万别的,正是由于学生个体多样性,才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但我国课堂教学受功利主义影响,追求教育统一性和标准化,使学生接受为他预先设计好的标准化知识,发展为他设计好的才智,获得为他计划好的思想。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必然导致人性的缺乏,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保证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交流环境,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恰当个人活动条件,接受学生看待问题不同的方式方法,容忍学生有不同的个人见解,真正让学生个性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有人说:“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而回归数学课堂生活的人文性,需要教师以辨证的眼光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微观剖析,作出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支撑的扬弃型变革。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47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