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海军

   摘要: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疏血通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1 d(1疗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疏血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疏血通注射液;复方丹参
   中图分类号:R743.3 R28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11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主证: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证: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2周以内,具备2个主证以上,或1个主证2个次证,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
  1.2 一般资料 入选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88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6 h~48 h,平均30 h;均为首次发病,非大面积脑梗死,无昏迷,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3岁~75岁(59.16岁±6.40岁);伴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2例。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5岁~74岁(57.86岁±7.24岁);伴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9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有脑水肿表现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制药厂)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21 d为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两组均不用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按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变化及病残程度确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1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或增高18%以。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18.67±3.96)分,治疗后为(15.44±4.53)分;对照组分别为 (18.52±4.84)分和(16.33±4.51)分。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见表2)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瘀血阻络,具有发病急、症状重、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疏血通注射液是由动物中药精制而成的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水蛭素可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断凝血酶的蛋白水解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进一步血瘀反应,抑制受血凝酶刺激的血小板释放作用,并使血凝酶与血小板的结合分离。水蛭素还具有抗血栓形成,活化纤溶系统作用。蚓激酶可以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又可激活纤溶酶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产生抗凝纤溶作用,改善血流[2]。本研究显示,在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疏血通注射液可通过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梗死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的高黏度,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有利于血液的流动,促进血液的循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56.
  [2] 刘玉清,张书爱,王凡.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神经疾病杂志,2009,(12)5:50-51.
  作者简介:苏海军(1969―),男,现工作于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邮编:101500)。
  (收稿日期:2011-10-27)
  (本文编辑王雅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248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