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美玲

  [摘要]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地塞米松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症状或体征的临床变化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较快控制了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病程显著缩短,提高了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抢救成功率,可作为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抢救用药。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重症;病毒性脑炎
  [中图分类号] R5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41-02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重症病毒性脑炎主要表现为稽留高热、频繁或持续抽搐、意识障碍、颅压增高及中枢性呼吸衰竭,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2],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和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关键。我院采用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200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4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并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设为观察组,共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11岁;2~5岁12例,6~11岁10例。常规治疗加地塞米松治疗设为对照组,共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2岁;2~5岁12例,6~11岁11例。入院后均经腰椎穿刺查脑脊液(查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血培养。45例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并且符合下列条件2项以上者为重症病毒性脑炎,频繁抽搐或惊厥持续状态;昏迷;瘫痪;出现脑干受累症状:如血压波动、呼吸节律改变等;脑干CT或MRI显示脑实质和(或)脑干异常密度灶。45例患儿中脑脊液正常者29例,细胞数升高者11例,蛋白轻度升高者3例,糖降低者2例,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及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查脑电图表现有弥漫波δ波异常者30例,头颅CT检查33例中9例异常。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脱水降颅压、止痉、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地塞米松0.3~0.5 mg/(kg・d)静滴,1次/12 h,连用3 d;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静滴,1次/12 h,连用3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发热、惊厥、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和实验室检查平均恢复正常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t检验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两组从开始治疗到症状、体征消失所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个体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从开始治疗到发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颅内高压等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其神经系统受累是由于病毒直接侵犯和破坏脑组织,以及病毒抗原引起宿主剧烈的免疫反应,导致脱髓鞘病变及血管与血管周围脑组织损害所致[3-4]。重症病毒性脑炎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预后差,易导致死亡,病残率高,易出现“恶性瀑布效应”,故应尽早诊断、积极治疗。
  目前病毒性脑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控制高热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脑水肿、预防继发感染、支持治疗等。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时其降压作用增强[5],作用机制是保护血-脑屏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拮抗炎性介质,抑制细胞钙泵功能,减少因子释放,拮抗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溶酶体,改善脑血液循环和供血,保护钠泵和脑脊液分泌[6]。甲基强的松龙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其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的机制:①强烈的免疫作用;②直接的神经生理作用,可以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炎症和水肿;③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改变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使抗体合成减少;④增加损伤神经组织的局部微循环开放,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
  本文通过对4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分组观察,进一步证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具有早期缓解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抢救成功率等优点,可作为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抢救用药。
  [参考文献]
  [1]吴保敏,王华,叶露梅,等.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396-399.
  [2]雷淑琴.小儿病毒性脑炎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53-154.
  [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4.
  [4]刘云凤.临床易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疾病4例报道[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39.
  [5]林峰,陈家洲.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220.
  [6]周承珍,孙道开.病毒性脑炎治疗进展[J].小儿急救医学,1998,5(1):4.
  (收稿日期:2009-12-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478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