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口增速首次超过出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军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于2008年1月31日在北京发布报告。该报告表明,200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口增速首次超过出口。与2006年相比,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口增速从11.2%提高到26.6%,上升了15.4个百分点,而出口增速从26.3%下降到25.1%,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官员说,从2000年以来,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增速一直高于进口增速,对外贸易保持持续的顺差。
  该报告发表的数据表明,由于我国2007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比2006年提高了25.6%,虽然2007年进口增速高于出口,但顺差仍达105.9亿美元,高于2006年的86亿美元。
  构成医药保健品外贸顺差的主要商品是西药类和医疗器械类商品。2007年,西药类商品进出口总额达243.6亿美元,占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的63.1%,贸易顺差达56.2亿美元,占贸易顺差总额的53.1%。在西药类商品中,西药原料药贸易顺差75.7亿美元,西成药贸易逆差20.6亿美元。医疗器械类商品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占贸易顺差总额的39.1%,其中医用敷料贸易顺差达22.6亿美元,一次性耗材贸易顺差达9.8亿美元,保健康复用品贸易顺差达16.2亿美元。
  此前,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吕博撰文指出,商务部2006年发布的《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2010年左右实现我国进出口基本平衡,但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因此我国对外贸易面临减顺差的任务。外贸顺差过高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发贸易摩擦;二是增加外汇储备进而带来通胀压力。
  吕博指出,减顺差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和大批工人失业等,所以减顺差的任务必须通过综合性宏观调控来实现。在200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宏观调控战略后,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调整加工贸易和税收政策,有效控制出口鼓励进口;推动进口便利化,加大进口采购力度,增加石油储备;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效促进内需;利用汇率、利率、银行准备金调整等手段引导市场。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指出,2008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经济存在很大变数,国内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节能减排对我国原料药的生产影响很大,出口退税政策会进一步调整。国际上美国经济的发展放缓,国际贸易保护抬头,贸易纠纷会增加,贸易保护的重点集中在产品安全性上,如美国提出从今年起对食品添加剂要加强监管,由于我国中药在国际上还没取得合法地位,我国中药和植物提取物一直是以食品添加剂的名义出口,所以中药类产品的出口会受到影响。
  周小明同时表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要加快推动医药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改变,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根据国外医药市场的新特点、产业发展趋向和我国企业现状,探讨确立我国医药进出口行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商会新的工作定位,为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增强行业的凝聚力;三是创新协调自律模式,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四是巩固和强化国际联络优势,全面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485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