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米非司酮配伍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国清 顾 英 张惠英

  [摘要]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雷公藤多甙组30例,每天口服雷公藤多甙40mg,连服3个月;组2,米非司酮组3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连服3个月;组3,联合用药组(米非司酮+雷公藤多甙)3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雷公藤多甙20mg,连服3个月。比较3组治疗期间和停药3个月时的子宫及肌瘤体积和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以子宫肌瘤缩小25.0%以上为有效,组1有66.7%,组2有73.3%,组3有9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时组3的月经改善情况和子宫肌瘤变化优于组1和组2。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远期疗效较单用米非司酮或雷公藤多甙更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雷公藤多甙; 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61-02
  
  子宫肌瘤是女性发生率最高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已有的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是具有雌、孕激素受体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雷公藤多甙对性腺轴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米非司酮是孕激素的拮抗剂,临床观察表明米非司酮和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的疗效。本文进行了米非司酮配伍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妇产科学》为诊断标准[1],选择2008年4月~2008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经临床及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3组。组1为雷公藤多甙组:30例,平均年龄34.6岁,肌瘤体积平均为4.3cm×3.5cm×4.0cm。组2为米非司酮组:30例,平均年龄35.1岁,肌瘤体积平均为4.2cm×3.3cm×4.2cm。组3为联合用药组:30例,平均年龄35.5岁,肌瘤体积平均为4.2cm×3.4cm×4.4cm。
  1.2 方法
  
  1.2.1 用药 组1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江苏泰州制药厂生产)40mg/d ,分别于早、中、晚口服10、10、20mg/次;组2口服米非司酮片(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25mg,每日1次;组3每天口服米非司酮片(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10mg+雷公藤多甙(江苏泰州制药厂生产)20mg,每日1次,晚饭后服。于自月经周期的任1天起开始服药,连续服用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门诊定期随访观测。
  1.2.2 观测指标 月经的变化:包括月经量变化、闭经及月经恢复情况;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治疗前后和停药3个月时B超检测子宫肌瘤数目及子宫和肌瘤体积的三维径线,即长(a)、宽(b)、厚(c),按体积(V)= 1/6πabc计算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总体积为各子宫肌瘤之和。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数据以(χ±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比较
  服药期间所有患者月经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组1用药期间有24例闭经,余6例月经稀发;24例闭经者中,停药3个月月经恢复者有18例,占75.0%;月经量恢复者14例。组2服药期间有27例闭经,余3例阴道有不规则少量出血;27例闭经者中,停药3个月时月经恢复者有20例,占74.1%;月经量恢复者16例。组3用药期间有28例闭经,余2例月经稀发;28例闭经者中,停药3个月时月经恢复者有24例,占85.6%,月经量恢复者21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
  3组治疗后无论子宫体积还是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较组1、2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均减小,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以子宫肌瘤缩小25.0%以上为有效,组1有20例,占66.7%;组2有22例,占73.3%;组3有28例,占93.3%,组3较组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复发情况
  组1、2停药3个月时子宫肌瘤有不同程度缓慢增大,组3停药后3个月内子宫肌瘤无明显增大。组3较组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时较停药时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生育妇女中发病率为20%~30%,是导致育龄期妇女行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切除使生育年龄的妇女难以接受。因此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治疗手段。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在肌瘤组织中发现雌、孕激素受体且含量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研究证明孕激素在肌瘤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使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明显下降,从而有效阻断孕激素,使肌瘤组织和肌瘤组织内的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肌瘤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质变淡,细胞核固缩,肌瘤组织内血管腔缩窄,血管内皮细胞变性,从而影响肌瘤细胞的能量代谢,使肌瘤出现缺氧性坏死,肌瘤缩小[2]。长期服用米非司酮,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功能,造成无排卵,孕激素呈低水平,也是导致肌瘤缩小的原因。雷公藤多甙对性腺轴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卵巢功能的抑制,使E2、P处于低水平状态可能是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之一。雷公藤多甙治疗后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量下降,降低了雌、孕激素在肌瘤组织中的生物学效应,是雷公藤多甙治疗肌瘤的另一机理[3]。
  本研究可以看出,联合用药3个月时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其效果较单用25mg米非司酮或40mg雷公藤多甙更为明显。可以认为两种药物从不同途径协同作用于子宫及卵巢雌、孕激素受体及下丘脑-垂体轴,从而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停药3个月时联合用药组子宫肌瘤体积增大不明显,单用25mg米非司酮或40mg雷公藤多甙组子宫肌瘤明显增大;同时联合用药组月经状况基本恢复,其恢复程度好于其他两组。因此我们认为米非司酮配伍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且不易反弹,尤其对肌瘤小、围绝经期或希望保留生育能力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妇女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7-298.
  [2] 杨幼林. 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24-626.
  [3] 高玉平,陈德甫,朱建善,等. 雷公藤多甙对子宫肌瘤组织及肌组织ER和PR表达的影响[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23(1):47- 50.
  (收稿日期:2009-05-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11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