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动物实验的安全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之一。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包括实验动物安全管理与动物实验安全管理。近几年来,随着各种致病菌的变异,致使人畜共患疾病不断增多,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这为工作人员在各种诊疗、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消毒、个人防护敲响了警钟。隔离不严密、污染物品消毒不彻底、实验人员自身防护不够、宣教工作不认真均可造成病毒性血液交叉感染及传播。实验动物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具有独特的接触致病菌的危险。因长时间与动物接触,且实验时需要经常操作锐利器械以及接触大量动物血液,尽管按实验要求严格选择各种实验动物,但由于一些单位的条件有限,致使合格的动物在普通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使其级别降低,其体携带一些可能会传染给人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处理不妥很容易形成传播传染病的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因此,要做好实验室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就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工作人员的措施做起,掌握各种隔离技术和消毒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引起每个从事实验动物的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现就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预防感染及自我保护措施总结如下。
  【关键词】实验动物;安全管理
  1实验动物的来源与人兽共患病的防护
  实验动物的来源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单位没有合格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使用的实验动物只能外购。由于实验动物的条件要求严格,具备生产合格证的单位少,成本高,且使用条件有限,使实验动物在购买上也有一定困难,致使市场会出现一些无证的动物被销售。这样的动物不仅不能够保证质量,其提内携带的传染源也无法估量,可能带有一些人兽共患病,随时危害实验动物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如兔、犬等可能会带有人假结核、狂犬病,大小鼠的流行性出血热,即使正规渠道的动物,我们也不能确定其是否完全健康。所以对外引入的动物,应进行隔离检疫。一般的隔离时间:大小鼠和兔一周,犬21天,在未知是否患有人兽共患病之前,要按传染性动物进行操作和个人防护。
  2实验动物环境的标准化与动物的健康管理
  实验动物环境的标准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清洁级或SPF级别的实验动物只能在相应的实验动物环境内生活,我们外购合格的实验动物,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将其防如普通的环境中进行临时的饲养观察与检疫,这样就降低了实验动物自身的级别,自身免疫弱的动物可能会不能适应很快死亡,免疫强的动物即使生存下来体内也会带有一些其他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这样对工作者构成的一定的威胁,更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在检疫期如发现病情,不能控制则坚决处死、彻底灭菌,消灭传染源。感染性动物使用过的笼具等设备要严格消毒,消毒水浸泡30 min,紫外灯照射约30min,放入储藏室备用。保证良好的合格的生活环境,营养条件,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
  3 进入实验动物设施内要高度重视消毒防护处理
  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工作中,主要切断血液中潜在的、具有传播性的病毒因子、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器官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要高度重视,提高警惕,自觉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和隔离等各项规程制度,尽力阻断细菌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为此,当工作人员进人控制区时,一定要戴口罩、帽子、穿一次性隔离衣。对动物的排泄物、血液、引流物及污水要及时进行清理并彻底消毒处理,严禁将非经消毒处理的废水直接倒人下水道。对污染垃圾、动物尸体要装黄色塑料袋,送专门处理机构焚烧。每个实验间每天应开紫外线灯消毒2次,每次约30 min,对地面要用消毒剂擦拭,用过的地板擦要浸泡在消毒液内。实验人员实验完毕后,定要按照制度要求自污染走廊出去,并将口罩、帽子、一次性消毒衣、鞋套脱掉放进指定的污桶内,然后换穿自己的衣服离开洁净区,重新洗手后离开。
  4 动物实验时要警惕刺伤引起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被污染的锐器损伤是导致血源性疾病传播、病毒扩散的主要途径。首先要预防锐器伤的发生,操作中需做到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术中不允许将刀、缝针、剪刀直接递交到术者手里,需放在盘中传递,严防刺破皮肤。当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使锐器面对着人,以免刺伤他人。在实验狗的手术过程中,使用锐器的操作人员受伤时有发生,我院在上半学期手术学实验中,被器械伤到的学生不在少数。手术过程中传递刀、针、剪等锋利器械和清洗器械时,均可能被锐器损伤,使病毒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而被细菌感染。
  5 实验动物工作人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害,使动物细菌、病毒不被扩散,从事实验动物的工作人员及研究者,必须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掌握常规的传播疾病知识,使每位动物实验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安全的管理制度提高防御意识,推广有效防止动物性传播疾病的隔离方式,尽量减少操作人员致病的危险,积极推行既具科学依据,又有切实可行的标准预防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华、王禄增、史小萍、张景云、肖玉平、王太一.实验动物学。2006
  [2]方喜业.医学实验动物学,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1998
  [4]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GB14925-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61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