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氯化铵甘草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建立氯化铵甘草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均采用常规法进行验证[1]。结果:用常规法检查细菌、霉菌、酵母菌,菌落回收率均高于70%,用常规法检查控制菌,试验组检出,阴性对照组未检出。结论:氯化铵甘草合剂无抑菌作用,可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关键词】氯化铵甘草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
  【中图分类号】R92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64-02
  
  系统的方法学验证可以避免因为选择方法不合理而造成漏检、误判,以保证结果的科学可靠[2,3]。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药品:仪器:医用净化工作台YJ-875(苏州净化设备厂),电热恒温培养箱HH-B11•500(上海市跃进医疗器械一厂),霉菌培养箱XL-3(上海虹浦仪器厂)等。药品:氯化铵甘草合剂(批号:080108,180ml/瓶,苏州市中医医院)。
  1.2 培养基及稀释剂: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MUG培养基、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提供。
  1.3 验证试验用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胞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MCC(B)98001]、黑曲霉[CMCC(B)98003],均由江苏省药品检验所提供,以上菌种所用菌株均未超过5代。
  
  2 方法与结果
  
  2.1 细菌、酵母菌及霉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2.1.1 供试液的制备: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制成1∶10的供试液。
  2.1.2 菌液的制备:
  ①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新鲜培养物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30℃~35℃培养18~24h,取1mL营养肉汤培养物至9mL0.9%无菌氯化钠中[1],10倍稀释至10-5~10-7之间。② 白色念珠菌: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24~48h,取1mL营养肉汤培养物至9mL0.9%无菌氯化钠中[1],10倍稀释至10-6。③ 黑曲霉: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23℃~28℃培养5~7d,用5mL0.9%无菌氯化钠将孢子洗脱,无菌纱布过滤孢子悬液,取1mL孢子悬液至9mL0.9%无菌氯化钠中[1],10倍稀释至10-5。
  2.1.3 菌落计数方法的验证:常规法:①试验组:取1∶10供试液1mL,分别加入10个平皿中,再依次加入以上5种菌的菌悬液1mL(含50~100cfu),每株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立刻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分别置30℃~35℃培养48h和23℃~28℃培养72h计数。②菌液组:分别取上述稀释的菌悬液1mL注入平皿内,每株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立刻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分别置30℃~35℃培养48h和23℃~28℃培养72h计数。③供试品对照组:取1∶10供试液1mL分别注入4个平皿中,立刻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每种培养基制备2个平皿,分别置30℃~35℃培养48h和23℃~28℃培养72h计数[1]。
  2.1.4 实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本品用平皿菌落计数法,说明该法可以用于氯化铵甘草合剂细菌、酵母菌及霉菌的检查。
  2.2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的验证:①试验组:取1∶10的供试液10mL,接种至1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内,加入大肠埃希菌75cfu,35℃~37℃培养18-24h,可见培养基浑浊,有气体产生。分别取上述培养液0.2mL接种至5mL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5h、24h,在366nm紫外灯下观察,均可见荧光反应,滴加靛基质,液面均呈玫瑰红色,为阳性反应[1]。②阴性对照组:取1∶10的供试液10mL,接种至1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内,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93cfu,35℃~37℃培养18-24h,培养基均无浑浊及气体产生。分别取上述培养液0.2mL接种至5mL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5h、24h,在366nm紫外灯下观察,均无荧光反应,滴加靛基质,液面均呈试剂本色,为阴性反应[1]。用1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可以用于氯化铵甘草合剂大肠埃希菌的检查。
  
  3 结论
  
  本实验结果可得知氯化铵甘草合剂无抑菌作用,其微生物限度检查可采用常规法进行:取本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1∶10供试液。
  
  参考文献
  [1] 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2005年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附录7173
  [2] 马绪荣, 苏德模.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62, 68,69, 82
  [3] 刘泽春.基层卫生微生物检查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5):622
  
  作者单位:215003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90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