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00例颈外静脉穿刺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丽桂

  摘 要:在医疗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深静脉插管不再是护士能独立完成的技术操作。为了更好地配合医疗,提高护理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科自2000年起开展颈外静脉插管术――从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的100例颈外静脉置管分析,结果显示有其优点: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满足各种输液、抽血等。存在不足及对策:一次置管成功率不高,需通过宣教以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困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较短,有待导管材料的改进。有阻塞的可能,要求正确使用及封管并护理。
  关键词:颈外静脉置管成功率并发症
  
  在医学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高难度的手术越来越多,癌症晚期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营养问题,化疗引起静脉炎等问题,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保证手术后的顺利康复,如何解决晚期患者的营养、治疗难题。因此,我科从2000年始开展颈外静脉至上腔静脉插管术。颈外静脉穿刺术是一种能满足各种输液,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由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现将此项技术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优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并服务以病人。
  
  1.临床资料
  
  选择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我科所做的100例颈外静脉穿刺术。男性77例,女性23例,年龄21―72岁,留置时间为7―180天(时间长的使用原位置换导管的方法)。大手术病人(术前1天留置导管),晚期癌症病人使用高营养,周围静脉难穿刺,化疗病人,均为留置对象。留置期间每周三次更换穿刺处的敷料贴并检查导管的位置。
  
  2.穿刺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头稍后仰并偏向穿刺对侧,助手以指按住锁骨上凹使静脉充盈,术者选择静脉显露处作为穿刺点,穿刺见回血后以导丝引导导管进入上腔静脉(约16―18cm)处。固定并连接肝素帽进行输液。
  2.1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是指一针见血或三次以下的皮下探测血管动作并能顺利完成置管。二次置管成功是指另选进针点进行穿刺或三次以上皮下探测血管动作并能顺利送入导管。
  本组病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为83例,占83%。二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7%。
  
  3.讨论
  
  3.1技术难度
  3.1.1颈外静脉易受病人的情绪变化而痉挛收缩,且其解剖变异大,每个病人的血管走向不尽相同,易受患者体位、血流等的影响。
  3.1.2导丝的送入及旋转角度不易掌握。本组病例中有一例进入颈内静脉,病人主诉耳后及颈部不适。一例进入腋静脉,一例进入腋静脉分支,表现为肩部及上肢的酸痛、不适。因此,操作护士应掌握上肢血管的走向,随时注意导丝弯头的方向,当导丝进入锁骨下静脉(穿刺左边)或无名静脉(穿刺右边)时(约7―8cm),应旋转导丝180度,使其顺利进入上腔静脉而不至于进入其他分支。
  3.2颈外静脉穿刺术的优点
  3.2.1颈外静脉是一条较显露且粗的外周静脉,具有操作直观性,因此其操作成功率高,本组成功率为100%。
  3.2.2其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创伤小,并发症少。据有关资料表明锁骨下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达3.4%,误穿动脉可达12%。本组100例中有2例渗漏,无血、气胸等较大并发症的发生。
  3.2.3颈外静脉导管流速快,可达240―310ml/h可供各种输液,高浓度的液体,很快进入体循环,无血管的刺激不良后果,化疗药物在短时间内稀释,无局部的毒副作用。颈外静脉导管可采血,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在紧急情况下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3.2.4颈外静脉穿刺导管同锁骨下静脉导管,是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与人体生理特性相适应,在体外导管保持一定的硬度,进入血管后受人体温的影响导管会变得十分柔软,避免了导管撕裂的可能。另外,留置颈外静脉导管的病人,其活动较方便,不影响其淋浴,冬天,无需挽起大量衣袖,进行维护较方便。
  3.2.5与PICC一样,颈外静脉导管也是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护士可以独立完成的技术操作。
  3.3颈外静脉穿刺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1有些病人颈外静脉不明显,给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需通过摆动病人的体位,稳定病人的情绪来提高穿刺成功率。一部分病人存在恐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加强病人的宣教,减轻病人的恐惧感,可利用健康宣传栏、工休会,穿刺前宣教,对病人进行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便更好地配合操作,减少人为因素所带来的操作困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加强穿刺病人的指导,有利于导管的维护。
  3.3.2夏季病人汗出较多易使敷料贴边沿卷起,使其寿命缩短。因导管材料所决定,颈外静脉留置时间较短。需长期输液者,必须使用原位导管置换,本组病人有两例置换导管。
  3.3.3每次输液后需要用肝素盐水或盐水封管,肝素帽的反复穿刺,存在一定的感染机会。要求每次更换敷料要严格无菌操作,可采用可来福接头避免反复穿刺带来感染机会。本组病例有三例出现病人畏寒、发热,疑为感染而拔管,经导管培养、血培养均为阴性,确定非置管引起的感染。本组病例均每周三次使用无菌技术更换敷料,遇渗漏则及时更换。封管不到位易引起导管阻塞,静脉高营养物质也易在管形成沉积,造成管腔堵塞。本组病例有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现象,需用肝素钠盐水融化,其中有2例融化失败提前拔管,给病人带来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要求护士在封管时正压封管,以脉冲的手法冲掉可能存在的附在管壁的沉积。每次输完高营养物质如:脂肪乳等,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保证管道通畅。值得说明的是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须慎用肝素,因此,当此类病人导管阻塞时只能拔管。目前,尚未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3.3.4本组有两例出现穿刺处渗漏,一例因胸水多,压迫而引起穿刺处渗液,经胸水引流后,渗液消失。另一例穿刺口与导管存在缝隙,可能是穿刺针在皮下搓动而引起的,经缝合、加压处理后渗液消失。
  总之,颈外静脉穿刺术要求技术上要熟练,护理上要到位,护理的关键及难点在于预防感染,防止阻塞渗漏。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29吴勤等。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2]华西医药卫生1998.13(2):190刘军等,锁骨下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
  [3]中华护理杂志2002.8第37卷第8期胡翠环等,对30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的调查与分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615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