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致乙肝病毒携带者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萍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液检测结果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根据传染病学的原理,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以有5种感染状态,即一过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与人体的免疫状态保持相互的平衡,即病原体所引起的机体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轻微,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机体的免疫功能又不足以清除病原体,因此病原体长期存在人体内。
  具体到“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曲和e抗原(HBeAg)阳性,血清中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即HBV DNA阳性)而转氨酶(ALT)正常。此种表现常见于在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但由于幼年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而长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长期携带病毒,其自发或治疗相关的HBeAg清除率均很低。
  另一种状态称为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表现为HBsAg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水平较低(即HBV DNA阴性),且转氨酶持续正常,对这部分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慢性炎症表现。
  对第一种情况的长期随访发现,约29%的患者在成年时出现转氨酶的升高和波动,约3%的患者出现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甚至5%的患者出现2次以上的转氨酶波动。这说明部分病毒携带者长期的携带状态是不稳定的,病毒与机体免疫平衡有可能被打破,继而出现肝炎的表现。而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中,约4%左右的患者会出现HBeAg的再次阳性,约24%的患者虽然始终保持HBeAg的阴性,却有转氨酶的波动,成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因此,乙肝病毒一旦感染,很难彻底清除。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如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握手、拥抱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乙肝病毒可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尿液、粪便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可成为传染源。
  注射乙肝疫苗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没有任何效果和意义。只有在未感染乙肝病毒之前进行注射,才能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和被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子女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一定要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即出生当天、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如果意外接触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未接种乙型肝疫苗或以前接种过乙肝疫苗但免疫失败者,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同时在注射免疫球蛋白不同的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适度参加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例如游泳、慢跑、打太极拳等等。活动应该适度,避免过度劳累;要起居有常,避免达旦劳作,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荤素搭配,少食肥甘厚昧,多食一些水果、蔬菜、豆制品;要注意个人卫生,家庭成员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品最好分开单独使用。为了防止乙肝病毒携带者演变为慢性肝炎,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吸烟等伤害肝脏的行为。酒精是乙肝病毒的“帮凶”,饮酒会损害肝脏,过度疲劳会使免疫力下降,均会为病毒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使病毒乘虚而入。
  鉴于“携带者”有可能发生炎症活动,有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因此,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者应该每6~12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HBsAg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应该每3~6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以及时发现病情的活动,及时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换人工髋关节
  徐栋华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主要包括原发性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功能受限,x线片可见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有骨质增生,甚至髋关节变形破坏。
  老年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或粉碎,有严重全身疾病,骨质疏松。生长力差,通过一般方法治疗难以愈合,适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手术后可以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和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所带来的病痛。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变的不同程度而采用不同方法。股骨头已经变形塌陷,骨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并出现疼痛、跛行的患者。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
  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局部髋关节病变 最常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这类疾病晚期髋关节间隙变窄、消失,无法活动,关节疼痛明显,药物无法缓解,必须进行髋关节置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28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