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儿补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颖  张 朋

  小儿输液在小儿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不良反应发生,故掌握好使用目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小儿输液的几个问题予以简要介绍。小儿输液的主要目的
  ①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②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血压;③补充营养,维持机体所需的热量和必要的营养素,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小儿生长发育;④输入脱水剂,调节血液渗透压,达到利尿、消肿、降低颅压、消除脑水肿、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⑤非体液丢失性小儿疾病,静脉输入相关药物,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小儿输液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为了达到正确、合理输液的原则,小儿输液前要全面了解疾病情况,从病史、临床表现和有关化验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水、电解质紊乱的性质和程度,制定输液的总量、组成和步骤及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不理想的输液方案。
  非体液丢失的小儿经静脉给药治疗相应疾病,应当首先分析是否有必要经静脉给药,尤其是一般感染的小儿,给抗生素者,更应严格掌握。
  小儿输液具体操作时,必须从三个方面的需要考虑,即首先补充累积损失量,之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补充累积损失量 根据脱水程度及性质补充自发病以来发热、呕吐、腹泻、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累积损失的液体量。轻度脱水补充量为30~50 ml/kg;中度为50~100 m1/kg:重度为100~150 ml/kg。这些标准只适用于婴儿。对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补液时,应减少1/4~1/3用量。在补液的同时,既要补充液体,又要补充钠盐。低渗性脱水以2/3张含钠液补充:等渗性脱水以1/2张含钠液补充;高渗性脱水以1/3~1/5张含钠液补充。若临床一时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补充继续损失量 在开始补充累积损失量时,腹泻、呕吐、胃肠引流等损失仍会继续存在,以致体液继续丢失,补充原则是丢多少补多少。具体丢失量依原发病而异,各种体液丢失的性质见表l。一般继续损失量可用1/3~1/2渗透压的含钠液补充,如果腹泻为主时,多给含碳酸氢钠液体;如果呕吐为主,多给含氯化钠液体。另外还需补充钾盐。
  
  补充生理需要量 补充生理需要量应包括每日小儿需要的热量、液体量、电解质。小儿补液时必须注意热量的补充。第一天补液时可按基础代谢需要的热量补充。婴幼儿可按50~60 Kcal/kg计算,以后应逐渐增加,至补充足够热量,以防止组织消耗。补充生理需要的液体量应包括每日从肺部和皮肤挥发的不显性失水和从尿液及大便中损失的显性失水。在进行小儿输液用葡萄糖供热的情况下,第l天婴幼儿所需的液体约为65~75ml/kg。至于电解质的补充,因每天由汗液、正常大小便生理消耗的电解质变化范围很大,但在补液时,钠、钾、氯的消耗范围均在2~3 mmol/100 Kcal之间。生理需要的补充,一般用1/5张力含钠液,加入0.15%氯化钾(有尿之后加入)补充,对于有发热、呼吸增快等情况小儿应适当增加液体量。
  
  小儿输液应注意的其他原则及事项
  
  ①小儿输液时的速度,应遵守“先快后慢”的原则。②有关液体浓度要遵守“先浓后淡”的原则。◎在电解质和糖的关系上要遵守“先盐后糖”的原则。④对有心、肺、肾功能不全的小儿输液时,总量应严格限制,输液速度也应适当减慢,要随时注意有无尿液,并应注意尿液量和尿比重的测定。⑤严重感染和营养不良小儿输液时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如果病人情况不能进行胃肠道营养,应进行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液中必须包括氨基酸、能量、电解质、矿物质和维生素。⑥治疗小儿休克时,虽然休克早期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不明显,但也要立即进行输液治疗。休克晚期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配合输血进行治疗。如果无条件输血,可输给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儿用量为10~20 ml/kg。⑦小儿输液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首先是排尿后要给钾。也要注意葡萄糖的供给和钙、镁、磷等电解质的补充。⑧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高压,消除脑水肿时,要快速脱水,达到减低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状态的目的。但还要边脱边补,保持入量小于出量,达到维持患儿轻度脱水状态,要防止过度脱水降颅内压造成循环障碍,甚至损伤脑功能。⑨非需要补液,只为静脉给药的小儿输液时,对其他液体的种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可用5%或10%的葡萄糖溶液,也可用0.9%氯化钠液(生理盐水),但小儿肾脏浓缩功能尚未健全,输钠过多可致高钠血症、口渴、水肿。另外生理盐水中的氯浓度超出人的血氯浓度1/3,大量应用生理盐水可致高氯血症,故应尽量避免将生理盐水溶液静脉大量输入,也应避免将葡萄糖溶液给糖尿病儿。
  
  小儿输液常用的各种溶液及其作用
  
  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液。补给小儿只作供应水分和液量。
  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体液容量,纠正体液渗透压、酸碱和电解质失衡。
  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和复方氯化钠溶液(Ringer溶液)均为等渗溶液,可有效提高体液晶体渗透压。生理盐水的缺点是氯与钠的比例是1:1,而小儿血液中氯和钠的比例是2:3。大量输注会使血氯增高。除非存在低氯血症,否则应选用2:1张的含钠液(即2份0.9%氯化钠液加1份1.4%碳酸氢钠液)较为合理。
  3%氯化钠液属高渗溶液,在儿科临床上只用于纠正低钠血症。
  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和11.2%乳酸钠溶液,主要用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目前多主张应用1.4%碳酸氢钠液或1.87%乳酸钠溶液,两者均为等渗液,而5%碳酸氢钠属高渗溶液,反复使用可使血液的渗透压增高,故多经稀释后再用。
  氯化钾制剂为10%溶液。主要用于补钾,尤其当存在低钾血症时常经静脉补钾。一般情况下,可配成0.15%~0.3%浓度。不能静脉直接推注,以免发生心肌抑制造成死亡。
  氯化铵制剂为0.9%等渗液。用于纠正低氯性碱中毒。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混合溶液:常用的有1份生理盐水和1~4份5%~10%葡萄糖溶液配成的1/2~1/5张力的1:1液、1:2液、1:4液,这些液体主要用于治疗高渗性脱水和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的补充。含有2份生理盐水和1份1/6克分子乳酸钠溶液配成的1/2液,此液体是等渗含钠液,主要用于低渗性脱水补液的开始和休克抢救的初期。还有用4份生理盐水,3份1.87%乳酸钠或1.4%碳酸氢钠和2份5~10%葡萄糖溶液配成的4:3:2液,主要用于补充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的补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3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