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太极拳的“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子英

  人们在论述太极拳理时往往强调一个“松”字,这是因为太极碰撞的最大特点是讲求松柔,柔中求刚,刚柔相济。做不到“松”就没有柔的出现,没有松柔就称不上太极拳。因为只有做到了“松”才能使头脑清静,气就自然下沉,精神更会提得起,就更加在松静练拳架时默识到哪部分是松,哪部分是紧,从而使血气流畅全身,以气运身,达于外与内四稍,起到调和阴阳、强身养命的作用。在高度上,当手臂与对方接触时四大节得“松”下来,听对方的力点何处。双眼神同时要审查对方的身形变化便能得知己知彼,得机得势,才能由柔化至刚发,通过不断磨练增长功力,才能承受对方的来劲,并实现化、引、掌、发的功效。
  由于“松”至关重要,所以有的教太极拳者一开始便强调初学者要做到松,还要求他们大松大软。这是值得斟酌的。因为“松”说到底是太极拳的内在要求,对初学者来说,让他们知道松的重要性,并初步接触到一些关于松的基本道理是可以的,但要求他们一开始就做到松是不切实际的,要做到“松”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必须以拳架的正确熟练为前提。一个初学者必须先把拳架学好,掌握要领,做到拳架基本准确,演练纯熟,那时才能谈得上寻求真正的松柔。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松呢?
  所谓“松”在外形上就是在拳架熟练的基础上,把整个身法调整好,头要用意虚虚领起,胸要松,背微紧,头、身、脚即三大节要做到整体配合,眼睛要平视,内视(不受外物影响)指心与意合,筋与骨合、气与力合,即内三合。
  两肩要松沉自然,肘要下坠,使内气能通过全身节节贯穿,达于两臂、两腿、两掌指、两脚趾,即到达稍节,腰要正直,两股要微微向前托起,即所谓并裆,胯要落、膝要微松,使身躯形成一个具有弹性的运动实体,使血气劲能通过正确的外形畅通无阻地周流全身,并且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转。
  “松”不是丢懈。松是在外形正确的前提下使筋络、经脉全面打通,使血气、劲力节节贯穿,没有任何阻滞,而且往返不断。道家的“二道九还”中,丢则是动作不到位,外形支撑不起,就打不通筋络和经脉,以致血气、劲力处处受阻,松必须有内气贯通其间,上势结束至下势开始必须有内气贯穿连接,亦即所谓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不然就会出现丢势。又从何谈得上练太极拳内功呢!
  松与紧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人讲松就一直强调“松”不讲求紧,这是片面的。只有“松”没有紧就违背了拳论讲的刚柔相济的原理。正如郑悟清祖师指出的,练太极拳者如此走上阴柔之路,导致损身损寿的恶果。其实松与紧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行拳当中,形体松柔,但内气腾然,内气不能松懈。再者,全套拳几十个架式,每个式都有松有紧,有虚实,柔刚变化,“松”即是虚、柔,紧即为实、刚,每势以至每个动作都有松紧、虚实和刚柔。整套拳在运行中,就是要使每个式都循着走弧、转圆、滚动的路线来达到松紧交替,虚实易位,刚柔相济的效果。
  求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正如轻里求轻,松里求松,松是有层次之分的。亦即所谓一层功夫一层道理,初学者所要求的松只能是在不断纠正拳架姿势中讲求松沉,逐渐去掉一些僵劲和撼力。随着功夫的熟练,松的要求就会由局部进入到整体,由形体的松进入到内在的松。松的程度越高,你的功夫也就越深,反过来,功夫越深,对松的质量的要求也就越高。功夫没有穷尽,所以对松的要求也是没有止境的。
  以上是我跟随武当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先生学拳十六年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请方豪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91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