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极拳内功探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忠京

  学习太极拳,如果不对内功有所体悟,则不能断然说一个人学会了太极拳。内功,无疑是中国武术的核心,更是太极拳的灵魂,同时,也是人的神、意、气、劲等诸多因素在实战中综合运用的技术能力。
  目前,各派太极拳内功的修炼方式不尽相同,有的直接在成年累月的拳架演练中成就内功,有的单独有一套成就内功的练习方法,然后再渗透到拳架中去。但不管一个人的内功修炼方法有什么不同,其修炼主旨不外乎调节肌肉筋骨的最佳机能。而笔者更推崇在拳架的训练之外,另有一套练习内功的方法。通过下面的功法原理,或许读者对此会有所领会。
  
  一、桩功原理
  站桩是太极拳内功练习必不可少的筑基功。主要是为了得“气”。太极拳内功离不开“气”的运用,许多人对“气”在武术中的作用感到迷茫,要么过分突出“气”的作用,如讲隔山打牛之类则超出了武术范畴。要么过分贬低“气”的功能,认为“气”除了健身作用外,在技击中毫无用处。虽然“气”的面纱未被揭开,但“气”的许多特性人们已经了解甚多。比如,气的能量性、信息性、穿透性、可控性等。这些特性足以用来发挥人体的机能。太极拳的缓慢运动方式,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气的各种特性,达到调动全身肌肉机能的作用。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利用“气”来调动肌肉的方式,若与西方体育训练肌肉的方法相比,前者训练出的肌肉机能更能够充分运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肌纤维的运动更容易受意识的支配,做出更加精细的动作。也就是说,通过“气”来控制肌肉可以使全身的肌肉筋骨紧密协调,从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力量形式。如可集中力于一点,也可分散到身体各个部位,还可在某一部位连续不断的发力,等等。但西方训练肌肉的方法,在增加肌纤维体积和增强肌纤维的力的方面则明显有快速和更有效的优势。因此要把太极拳运用于竞技中,也应重视西方的体育训练,即把二者充分而合理地利用。
  “气”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就要通过站桩来得“气”。通过站桩的放松,使全身皮肤、肌肉,及内里的经络、神经、血管都得到气化,并与外界宇宙相感应,调动宇宙之精气为己所用。这正是桩功的主要功用。在桩功训练中,要根据身体中的气血运行、阴阳变化来调整手的位置,最终达到上虚下实,左右交感的气状态。大多数练习者从三园式站桩入手,当对气有体感后再进行手的位置调整。这种上虚下实,左右交感的气状态越巩固,就越能发挥“气”在技击中的作用,习者不可不加以体悟。
  
  二、外动与“气”配合,以达内功外显
  站桩得“气”后,可进入“以意行气”的过程,这正是太极拳拳谱中“用意不用力”的独特训练方法,即意念配合外在的技击动作。习者此时直接进入拳架训练,达到内功外显。初学者须经一些特殊训练,才能更好地完成拳架训练阶段。
  根据人体的运动规律,分别进行开合、升降、旋转等功法训练,配合呼吸、意念,体会“气”与动作的配合,使气在体内有鼓荡、行走等感觉,尽量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反应,如各肢体的互争感,躯干的球体感,身体的膨胀、收缩感等,从而获得横向、纵向及旋转的多项基本力。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从柔、轻、慢入手,逐渐过渡到刚猛发力,从而使肌肉与“气”结合起来,表现出各种外在的劲力。这正是习者孜孜以求的目的。实践证明,许多拳种,如形意、八卦等拳种的劲力获取过程,也是与此相近的。
  在获得上述的基本力之后,再进行全面的拳架训练就可如鱼得水。可根据动作的变化,使基本力得以丰富,衍化出更加复杂变化的劲力(如太极拳的八大劲),来适应技击的需要。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百炼成钢来比喻,百炼的是“气”与动作的配合,成的是劲力之刚。
  然而,纸上谈兵易,实践则难。“恬淡虚无”才能“真气从之”。在当今充满欲念的社会中能做到虚无已属不易,更何况还需要各种条件环境的俱备,然后持之以恒方可有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96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