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救中心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10)10 - 23 - 03
  【摘要】目的 探讨急救中心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运用整体抽样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对本院急救中心68名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离职倾向等。结果 工作压力源与离职倾向呈正向关系。结论 急救中心护士工作压力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建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急救中心护士的心理健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护士离职倾向,减少护士流失。
  【关键词】急救中心护士;压力源;心理健康;离职倾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提供快速高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院前急救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1]。而急救中心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它涵盖了所有临床专科的急症护理,同时又有自身的中毒急救、灾难急救、心肺复苏和急诊护理等。急诊护理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艺术。其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急救中心护士较院内人员要承担更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使得急救中心护士的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心身疾病如:身心耗竭综合症、特质焦虑、忧郁等。而护士群体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群体,他们不仅要付出时间、精力,以良好的行为满足工作上的高要求和压力,还要在家庭中承担多重角色带来的家庭的责任。家庭与工作不能相容时,产生工作家庭冲突,产生离职倾向。它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造成国家教育经费及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将影响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急救中心整体抽取68名护士和随机抽取院内内外科7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0.10±7.38)岁;已婚占54.5%;未婚占42.8%;离异占1.3%;护龄0.5~37.0年;平均护龄(9.46±7.76)年;学历:本科占34.3%,大专占46.3%,中专占46.4%。急救中心护士与内外科护士在以上各个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统一指导语和填写方法,有调查人员统一发放、收回。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离职倾向调查表(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9个基本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项症状按1~5级评分,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好。
  
  3 讨 论
  工作压力是由于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压力源是引起压力的事物。急救中心压力高于院内其它科室的护士。在工作环境、工作量、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工作家庭冲突、人力结构、职业风险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各种灾害、工业、交通事故等各种灾害性事件日益增多,加之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医疗卫生需求的提高,作为医院的窗口,急救中心往往是医院工作量最大的科室。加之急救对象多为病情危、急、重者,患者家属求医心切,要求很高,且急救中心担负着院外急救、抢险救灾、危重病救护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时间紧急、责任重大。急救中心护士长期抢救突发患者、危重患者和各种外伤患者的第一线,其救治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其长期处在高度的精神集中和精神紧张状态。因而更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3.2 工作量过大、人员编制不足截止2007年底,全国护士队伍发展到154.3万名,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但医院临床护士数量不足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少,医护比例呈倒置状况。根据卫生部2007年对全国696所三级综合医院调查记录,696所三级综合医院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8:1没有达到卫生部要求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为0.4:1的标准。国内现行的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仍沿用1978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的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急诊护士与医院总住院病床之比为1~1.5:100 此配备方面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急诊护理模式。它为考虑急诊患者的数量,就诊患者病情急缓程度、专科点、地区差别、造成人力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医院高精尖设备的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使护理工作的范畴、护士的职责、互利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护理业务日趋繁重。
  3.3 复杂的人际关系急救中心位于救死扶伤的最前线,其救治工作本身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患者及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其以焦虑、抑郁、敌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表现突出。而护士不能及时疏导导致病人大吵大闹,谩骂威胁,甚至大打出手。而医院有规定和患者产生矛盾是不论原因在谁,首先处罚医护人员,使护士产生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倾向增强。
  3.4 心理健康由于急救中心护理人员的流失导致临床护理人员绝对不足。由于临床一线护士短缺,工作辛苦,加上频繁的夜班,生活节奏紊乱,尤其急救中心的环境较普通科室嘈杂,容易使护士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人际冲突,是护士情绪受到压抑,得不到正常的宣泄,造成护士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而相对病房的医务人员,急诊科护士常目睹各种交通事故、灾难现场等各种极度痛苦的事件,这些都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护理工作有服务业的性质,但与服务业相比,急救护理工作更紧张繁重,专业技术要求更高,护士的平均学历远高于专职服务业人员。在新的护理模式下,护士不仅要付出体力、脑力劳动,还需付出更多的宽容与爱心。这种反差,使有些护士感到心里不平衡,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3.5 工作家庭冲突是一种角色冲突的特殊形式,在这种冲突中来自工作和家庭生活领域的角色压力是不相容的。工作家庭冲突有3种形式:基于时间的冲突、基于压力的冲突和基于行为的冲突。基于时间的冲突指的是将时间投入于满足一个领域的需求会消耗投入于其他领域的时间,可以是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占据;基于压力的冲突指的是一个领域内产生的压力(例如不满意、紧张和疲惫等)会导致很满足另外一个领域的需求;基于行为的冲突指的是一个领域内培养起来的行为对于另外一个领域的角色需求来讲是不相容的,并且个体在领域间变换时无法调整行为。护士群体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群体,她们不仅要付出时间、精力,以良好的行为满足工作上的高要求和压力,还要在家庭中承担多重角色带来的家庭的责任。工作与家庭两者不能相容时,产生工作家庭冲突,产生离职倾向。(1)工作家庭冲突中的压力维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护士在工作中银工作量大而精疲力竭,当护士回归家庭时,难以满足在家庭中角色的要求。相反,由于护士群体以女性为主体,在家庭中承担着比男性更多的家庭职责及家庭的压力,当护士家庭中的压力未能得到缓解时,难以满足工作要求,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压力增加,产生离职倾向。(2)工作家庭冲突中的压力维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当把家庭中家长的作风带到工作中来护理患者或与同事沟通,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不满或沟通不畅。而将工作中的作风带回家庭,又造成家人不理解,表现在工作行为上,产生行为冲突,产生离职倾向。(3)工作家庭冲突中的时间维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护士倒班导致了工作时间的不规律及时间长,超时工作,限制了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娱乐时间,将时间投到家庭中的活动减少;当回到家庭中时,在家务劳动中又要消耗很多的时间,使其难以在家庭中有时间考虑工作的要求,对工作家庭造成影响,产生离职倾向。

  3.6 人力结构不合理护士人力合理的组织结构即比例关系、层次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有严格的护士准入制度和完善的职称评审体系,但未涉及对护理人员的分级,未体现护士职称与岗位的关系,技术风险与护士等级的关系,护士不论学历、职称、年资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部分高年资、高职称护士以及一些年富力强的护士中坚力量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脱离一线,而被照顾到二线护理岗位上,造成护理队伍高职称人员短缺。
  据统计,一名熟练的急诊护士培训周期为4~5年,但大多数医院急诊护士都是低年资护士,有调查显示,上海市各医院急诊护士普遍年轻,护龄不到5年的过半,对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尽人意。
  3.7 职业风险急救中心劳动强度大,长时间的行走、站立、弯腰等动作,可引起肌肉、肌腱疲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及经期宫血过多等。而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离不开穿刺、注射及处理污染伤口及分泌物等职业性接触,其接触途径主要为被污染的针具及其他利器刺伤、割伤或割伤的伤口不慎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而传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当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时,吸入高浓度的过氧乙酸、含氯的空气消毒液时,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哮喘、皮肤过敏、色素沉着等症状,甚至还有致癌、致畸作用,而紫外线极易损害眼睛和皮肤,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皮肤红斑反应、光感性皮炎,甚至诱发癌变。臭氧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物之一,由于臭氧的特殊气味可引起呼吸困难、过敏性哮喘、头痛、头晕、恶心及呼吸道刺激症状而产生剧烈咳嗽。
  4 对 策
  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有其治疗、护理的专科特点,据国外学者[2]研究发现,在对创伤治疗中,有急诊护士参与护理的成功率较非专科护士者高15%~20%。可见急诊护理人力的合理编配与医疗安全密切相关。
  4.1 增加工作人员于急诊患者日益增多,急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强度相当大,轮班、夜班频繁,医院管理层可适当增加人员,缓解期工作压力。美国急诊医学院(AAEM)声称:急诊护理人员配置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护患比例达不到临床实际要求。“善适当的急诊工作方针,要求急诊护患比例不得少于1:3或按照入院患者概率安排每位护士每小时照顾患者不能超过1:2.5个”。此外急诊注册护士(RN)与患者的比例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变更,以实现合理的人员配置。
  4.2 改善工作环境医院管理层改变急救中心脏、乱、差现象,改善急救中心工作场所,优化布局,更新设备,为急诊护士营造干净、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4.3 提高业务水平医院应定期安排人员外出学习、进修,拓宽其知识面,掌握最新的急救知识,熟练掌握“三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操作)和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外,还要熟练掌握常见急救操作技术,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CPR、电除颤、气管插管等。这样他们工作起来不至于心理压力过重,可以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4.4 增强心理素质加强素质训练,提高对职业压力的适应能力。急诊护士应注意人文学科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学习,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适应职业和环境急救,寻求疏导不良心理情绪的方式,增强体质,保持旺盛精力。因为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当体内调节压力的能力与精力消耗不成正比时,机体平衡失调,可导致器质性功能障碍,使人不能做出判断和决策[2]。所以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容对待各种压力源,减轻压力带来的身心损害。
  4.5 加强职业防护,提高防护意识认真洗手并加强防护用具的使用,在接触血液、体液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重视医疗职业防护行为的训练,保障医疗职业防护的基本条件,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医疗职业保险制度,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3]。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94:3-5.
  [2] 杜新荣,韩耀辉.美国国家急救研究课题:为什么急诊护士非常重要.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2):73-74
  [3] 贾万梁.现代产科服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3-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98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