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萍 孙宏伟 庄 娜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临沂师院的271名大学生进行SCL-90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主观支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某些因子分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Li Ping, Sun Hongwei, Zhuang N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4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 lsupport ,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the method of delaminating the samples and whole taking out the troop, 271 college students of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Students in different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need different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and the difference had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ubjective support and depression, anxiety, terrorand psychoticism. There ar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ping style of unmature or mixed and some factors scores of SCL-90.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mostly use the coping style of unmature or mixed.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有资料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1]。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2]。了解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如何去应对、社会支持系统如何以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及干预具有现实意义和迫切性,为配合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笔者对大学生进行了此项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临沂师范学院的本科学生300名作为调查对象,获有效问卷271份,其中男148名,女123名。平均年龄18.6±1.24岁。
  1.2 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共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②应对方式问卷[3],该问卷共设62个条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个因子,在6个因子的基础上又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因子,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自责、幻想、退避3个因子,合理化为混合型的应对方式,每个条目有“是”与“否”2个答案供选择。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3],该量表共设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
  在教师的协助下,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采用统一指导语,答卷完成后由教师统一收回。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将SCL-90各因子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利用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支持利用度与强迫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各项均无显著相关。
  将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抑郁、敌对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合型应对方式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0.05),与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试表明,男、女大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2个纬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对支持利用度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应对方式问卷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成熟型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P<0.05)。而不成熟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理论认为,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心身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心身健康水平,并且主观支持扮演重要的角色。已有资料表明,主观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大,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好[4],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仅表现主观支持方面,而在其他维度上差异并不显著,表明获得的主观支持越少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往往会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即感受到的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5]。

  男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纬度比较发现,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男生(P<0.05),说明女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希望得到帮助,也较主动去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系统。男女生社会支持利用度的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性别间的社会心理差异有关[6]。在传统社会观念中,人们对男、女角色期望是不同的,总是期望男性更加自立,而对女性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少,因而女生遇到困难时较多的寻求帮助。同时也与男女生性格特点差异有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成熟型应对方式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作为一种应对的资源,使个体更有可能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个体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Ando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情绪关系的研究表明,成熟心境分数高的大学生采用认知中心的应对策略,并表现出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社交活动,成熟心境分数低的大学生采用情绪中心的应对策略,表现出焦虑和烦躁不安的症状[7]。应对是应激与身心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抑郁、敌对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合型应对方式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表明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及混合型应对方式,使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很少去别处寻求帮助,难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指导,难以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同时提示成熟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应激强度,帮助个体应对应激事件,从而起到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降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大学生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改善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8]。
  另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个体良好的适应状况可能本身就能为其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背景[9]。本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强迫及精神病性等症状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提示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选择,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促使其选择和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
  大学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建议把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纳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鼓励他们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处理困难和挫折,鼓励大学生尤其是男大学生主动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系统,这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成熟型应对方式的选择和使用的能力,从而又进一步增强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4 参考文献
  [1]张强,陈丽娇,赵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03-404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增刊:1-5
  [3]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35,113-115,130-131
  [4]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青年研究,2003,(3):29-33
  [5]苏霞,刘启辉,殷晓莉.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10-412
  [6]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4-116
  [7]Ando M. Relationships among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s, and mood.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2,(90):606-612
  [8]樊富珉.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395
  [9]王桂平,陈会昌.中学生面临学习应激的应对方式及其与控制点、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31-434
  (收稿时间:2007-0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08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