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B型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探讨B型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内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的86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B型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和对照组(传统标志盲穿法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并发症(误穿动脉以及血肿形成与否、气胸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型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置管术较传统标志盲穿法更安全、快捷,值得推广。
  关键词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肿瘤内科患者外周静脉条件多较差且常需多程化疗,而化疗药对血管刺激性较强,以及某些患者需长期静脉输液(或高营养液)等多种特殊需求,因此多要求行深静脉置管,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但穿刺置管过程易发生置管失败和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严重后果。国外研究发现在超声辅助下行深静脉置管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文对86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的穿刺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均为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B型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术)和对照组(传统标志盲穿法)。男53例,女33例,年龄37~89岁,平均53岁,其中颈短肥胖及特殊体位(不能平卧)26例约30%。特殊用药所需16例,外周静脉条件差难以顺利给药的35例,需长期输液的15例,为避免外周静脉化疗的痛苦、不便和静脉炎或曾发生静脉炎,患者要求17例,外周静脉留置针失败后3例。所有病例排除颈椎畸形和术前明确诊断动静脉畸形患者,均指定有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
  1.2仪器:美国Philips公司ATL3000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8-12MHz。
  1.3方法:两组均采用右颈内静脉入路,同一规格的中心静脉单腔导管。患者仰卧位,肩下垫一簿枕,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实验组于B型超声引导下行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先用超声探头在右侧颈部扫查,明确颈内静脉位置,确定最佳穿刺点后,常规消毒,穿刺点局麻。将B超探头上无菌保护套置于胸锁乳突肌下缘,紧靠穿刺点内侧,清晰显示颈内静脉,
  超声图像上的静脉和动脉表现为环状黑影,用探头轻压皮肤时,静脉受压更大。穿刺针表现
  为超声回波,穿刺针沿着超声中显像的静脉穿入,见针尖进入静脉并回抽见血后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置入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志盲穿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两组均于回抽见血后,导管内注入肝素(100U/ml)共3ml。用皮肤保护贴膜及缝线固定导管。
  1.4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穿刺时间(穿破皮肤至颈内静脉的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并发症(误穿动脉以及血肿形成与否)的发生率。
  2 结果
  2.1实验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s VS 40s)。
  2.2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43 VS29/43),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总体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总体穿刺成功率为91%,7例穿刺失败后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
  2.3试验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5例误入动脉,1例形成血肿。
  3 讨论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有创性操作,在穿刺过程中常会误伤到颈内静脉周围组织,尤其危重症患者全身水肿,以及颈短肥胖、颈椎病致颈部旋转受限导致穿刺时体表定位困难的患者,易致穿刺失败,出现颈动脉损伤、血肿形成及气胸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严重后果。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径路很多,但主要以可见的或可触及的解剖标志为定位依据,穿刺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包括解剖变异、肥胖、体位等)。谢柏章认为任何大静脉,尤其是锁骨下、颈内或股静脉,若连续穿刺3次未成功,应改换其他部位的静脉,若勉强多次穿刺,可能会造成静脉撕裂或巨大血肿或血块堵塞。近年来兴起的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是采用无创超声定位技术,对血管进行准确定位,在直视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随着便携式超声扫描仪的问世,使临床上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为可能。我们对86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100%vs91%),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秒vs40秒)。超声图像清晰,易于辨认,不需专业培训即可分辨动脉与静脉,在直视下操作,故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41/43VS29/43),总体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总体穿刺成功率为91%,7例穿刺失败后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穿刺并发症少。与国外研究发现在超声辅助下行深静脉置管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致。
  因此,我们认为在超声影象的实时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的一项较理想选择,既可及时准确地了解病人的颈内静脉情况及穿刺置管的全过程,又提高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较传统的根据解剖标志的经验盲穿法更安全、快捷,尤其对于颈短肥胖,颈部活动受限及被动体位情况下反复穿刺失败的患者,应常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827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