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位改变对老年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荣芳

  [摘要] 目的 分析体位改变对老年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0例,在患者坐位、卧位时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坐、卧位心电图检查的结果。结果 坐位检查时心电图多数导联QRS波振幅明显变化,十二导联QRS波总振幅无明显变化。其中有3例患者在卧位时窦性心动过缓,2例患者在卧位时房性前收缩,2例患者坐位时房性期前收缩。结论 不同体位时患者心电图QRS波振幅有明显不同,不同体位可能引发某些心律失常,在检查心图时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体位。
  [关键词] 体位改变;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 R5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a)-0051-02
  随着社会医学的进步,心电图检查越来越普及,常规心电图检查一般患者取平卧位[1],这对于临床上需要行心电图检查,又不能平卧的患者会造成一定影响[2-4]。体位的改变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成为临床医师需要考虑问题,目前临床医师开始关注坐位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本文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0例,观察不同体位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5月来本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健康检查10例,40例为住院患者。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72.8±12.1)岁。包括高血压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3例,慢支肺气肿患者4例,脑梗死患者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例,糖尿病患者1例,头皮血肿患者2例,肝癌患者1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例,体质性低血压患者1例,脑出血患者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1 例。
  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平卧位行心电图检查,随机反复4次检查。坐位时患者背靠墙可以垫棉被或者枕头,保证脊柱与床面90°左右夹角。两上臂自然下垂,下肢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屈曲或平放。采用日本光电ECG-9130p型心电图机。QRS波幅的测量标准:①计算出最大的正向波顶峰至最深的负波谷底之间的垂直距离,再减去基线宽度。对于标准的十二导联全部进行测量并计算。②QRS综合波电压代数和为R-(Q+S),同时测量Ⅰ、Ⅲ级导联[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坐位检查时心电图多数导联QRS波振幅明显变化,十二导联QRS波总振幅无明显变化。其中有3例患者在卧位时伴窦性心动过缓,2例患者在卧位时房性期前收缩,2例患者坐位时房性期前收缩。
  坐位电图检查时QRS综合波振幅按标准分析胸前导联V2~V6,以前肢体导联Ⅱ、avF均小于平卧的胸前导联V2~V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的V1、Ⅲ、avR导联及十导联总振幅与平卧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按标准QRS综合波代数和分析,坐位Ⅲ、Ⅰ导联明显高于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心电图是对患者心律失常、心脏肥大、心肌梗死、心率异常、心肌缺血等进行检查的常规手段,患者一般取卧位进行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50例患者采用不同体位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两者差异显著;本文对于不同体位的心电图作出与QRS波振幅相关的诊断,供临床参考,也可以结合影像学、心电向量对患者进一步观察,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使振幅变化成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指标[3,6]。对于体位改变影响患者心律失常,本文结果显示心律失常在坐位、卧位时均有发生[7],所以心电图检查时可以改变不同的体位共同检查。
  综上所述,不同体位的心电图检查,是对于卧位检查的完善和补充,对于一些不能平卧的患者可以用坐位进行心电图检查,需要注意诊断QSR波振幅变化。对于正常患者可以选用不同的体位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更完全地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
  [参考文献]
  [1] 吴斌,吴萍,王跃,等.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心电图节律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25(2):90-93.
  [2] 王志华,袁玲霞.不同体位影响急诊患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09,2(6):110-111.
  [3] 姜由香,韩桂兰.不同体位心电图ST-T改变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2):69-70.
  [4] 王玉燕.站立性体位对12导联心电图QRS波电压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6):683-685.
  [5] 马艳丽. 145例体位性T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5(28):71-72.
  [6] 叶雅致.不同体位心电图ST-T改变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356.
  [7] 陈华,李全忠,池慧.体位变化对QRS波形态的影响[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4):277-279.
  (收稿日期:2013-04-17 本文编辑:魏玉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542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