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桂枝汤煮散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瑞东等

  【摘要】 目的:观察桂枝汤煮散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外感风寒表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桂枝汤煮散治疗,对照组采用桂枝汤饮片治疗,两组患者除用药煮散与饮片形式不同外,在临床症状、病情程度、处方组成及疗程上均一致,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所需处方费用、实际药物消耗剂量、煎煮药所花时间、成本、直接利润率等成本效益指标,评价煮散与饮片治疗的优势。结果:治疗组患者中,痊愈31例,显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煮散在药物费用及煎煮耗时方面优于饮片。结论:桂枝汤煮散与饮片有相同的疗效,而煮散更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
  【关键词】 桂枝汤; 风寒外感; 煮散; 饮片
  中图分类号 R51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32-02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伤寒论》第十二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十三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以上2个条文献可以看出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原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现代教材桂枝汤的组成:桂枝(去皮)(9 g),芍药(9 g),生姜(9 g),大枣(切)(3枚),甘草(6 g)[1];近年来中药资源匮乏,中药饮片价格上涨,传统的中药煮散在临床中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节约中药资源,倡导临床广泛应用中药煮散[2]。2012年1-8月,经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中药专业人员与临床医师多次讨论、研究与探索,选取了40例外感风寒表虚证的患者使用桂枝汤煮散治疗,同时选取40例外感风寒表虚证的患者使用桂枝汤饮片治疗作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来源均是广西灵山县中医医院门诊80例,将所选外感风寒表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40.97±9.47)年,病程1~10 d,平均(5.23±2.57)d;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1.37±8.26)岁,病程1~9 d,平均(4.87±2.3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中医诊断为外感风寒表虚证,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肌肉酸累,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未见异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肺部炎症侵润或肺结核等。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感染、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糖尿病、各种癌症、高血压病、精神病、严重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乙型肝炎、尖锐湿疣等性病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桂枝(去皮)(15 g),芍药(12 g),生姜(15 g),大枣(切)(3枚),甘草(10 g);以上中药执3付,用中药粉碎机使用24目将其加工成粗粉,再将其调配均匀成7小包,1包/d,水煎250 ml分2次服用。具体操作:先用280 ml水浸泡5 min,用武火煮沸后以文火煮10 min,将药液煎至250 ml后,将所有药液全部倒出,分成2次口服;煎药总时间:15~20 min;中药费:2.3元/付×3付=6.9元,中药按80%的成本计价:5.52元;制作散剂收取中药特殊调配项目7.9元/次,总处方费用:14.8元。
  1.3.2 对照组 桂枝(去皮)(15 g),芍药(12 g),生姜(15 g),大枣(切)(3枚),甘草(10 g);以上中药执7付,1付/d,水煎250 ml分3次服用。具体操作:先用400 ml水浸泡30 min,用武火煮沸后以文火慢炖40 min~1 h,将药液煎至250 ml后,将所有药液全部倒出,分成2次口服;煎药总时间:70~90 min;中药费:2.3×7=16.1元,中药按80%的成本计价:12.88元。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外感症状如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肌肉酸累4大症状消失;显效: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肌肉酸累至少消失2~3个症状;无效:外感症状如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肌肉酸累4大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费用、实际药物消耗剂量、煎药时间、成本、直接利润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在所需处方费用、实际药物消耗剂量、煎煮药液所花时间、成本、直接利润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详见表2。
  3 讨论
  桂枝汤是临床上极为常用,且临床上很多方剂也是由桂枝汤加减而成。中药汤剂是中药剂型中最常用也是疗效最大的,而中药煮散则是汤剂的其中一种。中药煮散即把中药饮片粉碎加工制成粗颗粒,按照剂量要求和服用次数,与水共煮,去渣取汁服用,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具有汤剂的特征,也是一种传统剂型,其沿用历史悠久。较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四逆散等捣细加水煎汤的用法。现代有中医药的学者考证了中药煮散来源于先秦,东汉时期明确有医籍记载,唐宋时期为鼎盛的发展时期,明清后逐渐衰落,但是一直延续至今[3]。煮散与汤剂相比,具有节省药材,便于服用等优点。中药饮片经加工为粗末后,药物与水接触面积增加几百倍,可使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溶出。经过本次的临床研究,证明了桂枝汤煮散与饮片有相同的疗效,而煮散更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2.
  [2]王力宁,冯春辉,陈金月,等.麻杏二陈汤煮散治疗小儿特禀质咳嗽的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2,8(5):32-35.
  [3]徐海波.中药煮散源考[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4):11.
  (收稿日期:2013-09-26) (编辑:王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088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