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新影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 临床应用
护理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把护理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指导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护理好各类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医护者的本领。为了更好地将护理心理学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诊断患者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情况,对患者实施计划护理
要使护理心理学和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要考虑患者在这种病情影响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患者住院后,护士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法和交谈法的形式,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关注患者病情,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建立起与患者相互信赖、互相合作的关系[1]。
通过与患者交谈、向患者亲属和来院探视人员了解患者发病前的性格特点及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
通过向主管医生询问及查阅病历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发病前的特质,从而掌握患者在患病后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反应,找出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恰当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不断观察患者疾病及心理上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计划动态化,从而及时掌握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获得最佳护理效果。
掌握干预患者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患者的心理活动寓于每个患者的头脑之中[2],完全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患者对疾病和其他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法完全可以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因此,护理心理学不仅要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干预心理活动的方法。
通过医护人员权威性的劝说和解释可以改变患者对病情和事物认知方式;通过医护人员真诚的服务态度可以转变患者的情绪状态;真情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使患者精神振作;热情巧妙的暗示可以使患者按照医护人员的意志行事;通过提升护士自身良好的医德以减少患者的顾虑,增强对医护人员信任;通过一系列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预防和护理,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患者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差、对自身行为控制力降低的现象。开展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美好的语言、友善的态度、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环境使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医护人员应避免说教式的劝慰,避免和患者辩论,主要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启发患者敞开心扉;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要因人而宜,不能统一模式,统一方法,要灵活运用心理护理的理论;医护人员言行要谨慎,要科学委婉恰当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要减轻患者受打击的程度;要懂得尊重患者人格,应让患者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情注意力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中,或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与患者非正式的谈话内容,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感,对患者的许诺要兑现,对于办不到的事应耐心解释,不可敷衍、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为患者进行任何治疗与护理均应告诉患者治疗护理的理由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掌握护理心理学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掌握护理心理学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需要,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患者是复杂心理活动的人,要想为患者服务好,就必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依据患者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护理措施。因此,医护人员要想真正把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应做到: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对他人利益、健康的关心态度和能力;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以理论为指导,结合医疗护理程序,根据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发展等方面状况提供适合其健康需要的身心护理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医学专科领域知识,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以适应护理工作需要,具备判断性思维的技巧,使用科学方法计划、制定护理措施;具备掌握心理调查、心理测评与建立心理档案的应用技能;具备灵活运用语言工具在医疗服务中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具有分析能力,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春燕.开展心理护理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前卫医药杂志,2001,17(3):209-210.
2 田晶.临床护理当中护理心理学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8):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452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