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职业精神,和谐医患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新秀 许龙龙 李宝玉

  【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呈现了持续紧张和逐步恶化的发展趋势,如何缓解医患矛盾、和谐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动一方的医务人员要想和谐医患关系,应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善自己的行为,而做到这些的前提首先必须培养自身的职业精神,树立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努力做到医者先行,从而尽量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 职业精神;医患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55-02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患者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医院内摆灵堂、院门口停尸到医务人员戴钢盔上班、聘请警察当副院长防医闹,无不反映出医患关系呈现了持续紧张和逐步恶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和谐医患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1]。
  医患关系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而医方在这一关系中往往起到了主动地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因此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既需要患方的努力,更需要医方的改进。2012年8月2日陈竺部长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调研并参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座谈会中提出:构建医患和谐,医者应先行一步。目前我们医务人员个人无力改变医疗大环境的前提下,培养职业精神,并在其指引下改进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才是当前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医务人员职业精神主要表现为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我们发扬职业精神,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1 树立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指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要求个人热爱所从事的专业,尊重所从事的职业,维护专业所具有的基本要求,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力量都投入到专业活动中去,使专业充满生命力和神圣光彩。人命之贵,贵如千金,医务人员在向患者提供服务时,既要满腔热忱,更要精益求精。药王孙思邈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在工作中热爱和尊重医学事业,在医疗实践中热爱服务对象,体现“视病犹亲,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医疗作风和服务作风,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不能在态度上对患者采取双重标准,区别对待;更不能对患者的病痛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杜绝对工作粗疏,草率,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2 培养科学精神
  医学科学精神是医生求真务实、推崇理性、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医疗技术的精神。它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为及时、正确和全面的诊疗工作,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优劣和医疗安全,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重要推动。医圣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要求医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不断学习,加强继续教育,因为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现代医学迅猛发展,要求医务人员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现代化技能,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补充和更新现有的知识体系,才能应付这种巨大的压力。另外还要博采众长,创新治疗手段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守旧,这样才能针对不同患者采取适合的正确的治疗措施。患者本身是十分复杂的,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也要从患者本身的实际出发,本着为患者着想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诊疗手段。但在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一项现状调查中显示:14.97%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2],而这也是当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患者对不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简单粗暴的治疗方式将无益于医疗活动的开展,相反会导致更多的医疗纠纷的出现。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培养科学的职业精神,积极向上,规范学术。
  3 拥有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们平等交往的精神,是互助合作、关心人、爱护人的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处理好医患关系,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缺乏人文精神、缺少人文关怀是医方所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而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已使医学界处于被动,提高医师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3]。如今,医患关系逐步从传统的医方主导、病人被动的模式向医患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模式转变,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都要求医务人员不仅仅关注疾病,更重要的是关注患病的人。因为医患关系是两个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主体之间的行为交往关系,医务人员只有在承认患者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救助活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要贯彻知情同意的原则,要在患者同意下才可施行治疗措施;要了解患者的心态及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要认识到单纯的生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不能拯救所有的病患,加强心理安慰和疏导,深刻领会和践行美国医生特鲁多一辈子行医生涯的座右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加强人文关怀,常怀“仁爱”之心,提高人性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医疗大坏境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导致的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确实属于“医不自治”的范围。但是培养职业精神,促进医务人员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努力做到医者先行,从而尽量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谐医患关系,却是我们力所能及且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 王日军.以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医院[J].医院管理论坛,2008(6):21-23.
  [2] 别桂琴,杨剑.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现状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5(23):616-617.
  [3] 殷大奎.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职业责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620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