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几种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弓形态影响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云事

  [摘要] 目的 采用自锁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探讨和分析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 方法 选择40例牙列拥挤的患者,使用自锁托槽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发生的变化。 结果 40例患者矫治后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明显的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区。上颌中切牙唇向前移和第一磨牙发生远中向后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显著相关。 结论 采用自锁矫治技术对拥挤患者进行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关键词] 自锁托槽;牙弓长度;牙弓宽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39-02
  自锁托槽是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一种轻力矫正器。1935年,Stolzenburg J[1]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自锁托槽Russel Lock。传统托槽采用不锈钢结扎丝或结扎圈进行结扎,而自锁托槽通过槽沟唇侧的弹簧夹或滑盖关闭槽沟。Damon医生认为,摩擦力极低的自锁托槽可以起到功能矫治器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肌功能不调,使唇颊舌肌的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牙弓狭窄的患者能起到快速扩弓的作用。对牙弓整平有一定作用。目前关于自锁矫治的牙弓变化还存在很多争议,这方面进行的临床研究也很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正畸科进行自锁托槽矫治的患者40例,满足以下条件:(1)无缺失牙(第三磨牙除外);(2)治疗中未使用快速和慢速扩弓,未使用口外弓和前方牵引装置,未使用功能矫治器,未进行过邻面片切;(3)不伴有唇腭裂;(4)治疗前后记存模型完整。40例患者中,安氏Ⅰ类12例,安氏Ⅱ类22例,安氏Ⅲ类6例;上颌拥挤度平均值(6.58±3.38) mm,下颌拥挤度平均值(3.32±2.56) mm。平均年龄(13.80±2.63)岁,男17例,女23例。使用的自锁托槽包括Damon3(Ormco,美国)、Smart-clip(Unitek,美国)、Clippy(Tomy,日本)和杭州三比。
  1.2 测量项目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研究模型进行牙弓测量。(1)拥挤度的测量:用0.5 mm直径黄铜丝测量牙弓两侧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间的现有弧形长度,用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应有长度,两者相减得出拥挤度。(2)牙弓宽度(图1、2、3),①3~3宽度:两侧尖牙牙尖、龈缘间距离;②4~4宽度:两侧第一前磨牙颊尖、中央窝、龈缘间距离;③5~5宽度:两侧第二前磨牙颊尖、中央窝、龈缘间距离;④6~6宽度:两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中央窝、龈缘间距离。(3)牙弓长度(图4),①前段牙弓长度:中切牙接触点到尖牙牙尖连线的垂直距离;②中段牙弓长度:尖牙牙尖连线到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连线的垂直距离。(4)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与腭皱点(第三腭皱近中点的中点)在颌平面上投影的距离。所有项目选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3 测量工具
  (1)工具:游标卡尺(精度0.01 mm);直钢板尺(精度1 mm);(2)颌平面投影的确定:将模型置于放有砂子的容器内,利用水平尺调整模型使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将Minolta相机固定于相机架上,使相机镜头垂直于地面,以保证相机垂直于颌平面,在与颌平面相同高度的位置放直尺以矫正相机对模型的放大或缩小。在相同的焦距和曝光度下对模型进行拍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的测量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一元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以及牙弓变化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牙弓变化
  治疗前后上颌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的龈缘宽度变化以及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龈缘宽度变化和上颌中段牙弓长度无显著性变化。其余指标矫治后的值均显著大于矫治前。如表1所示。
  2.2 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
  颊尖宽度变化>中央窝宽度变化>龈缘宽度变化。
  2.3 治疗前后腭皱点的距离变化
  上颌中切牙与第一磨牙相对腭皱点的距离均有增加,前者增加较多,但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模型的测量方法
  3.1.1 牙弓宽度的测量 在以前的文献中,关于测量牙弓宽度时选择标识点的说法较多,由学着选择牙尖、中央窝、龈缘、唇颊面的最突点等[2]。本试验选择颊尖、中央窝、龈缘作为标识点,一方面可以避免矫治中制作的模型唇颊面托槽对测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同一牙三个测量值的变化反应牙齿的移动为整体移动还是倾斜移动。
  3.1.2 上颌中切牙与第一磨牙位置变化的测量 本实验以腭皱为标志点分析上颌中切牙和磨牙的移动。以前关于腭皱稳定性的研究较多:Lebret研究表明腭皱间的距离较恒定,尤其是近中点的距离。学者研究发现腭皱远中点随着牙齿移位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头颅测量牙齿前后向移动。有学者比较使用腭皱作为标志点和使用头颅测量上颌牙齿矢状向的位置变化,结果发现,前后和后者一样可靠。
  3.2 自锁托槽矫治前后牙弓变化
  3.2.1 牙弓宽度变化 使用自锁托槽对拥挤患者进行矫治后,牙弓宽度增加主要表现在前磨牙区,尤其是第一前磨牙区。这与以前的学者对拥挤患者进行传统直丝托槽矫治的结果一致,国外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临床中使用的弓丝在前磨牙区较宽所致。拥挤患者尖牙常唇向异位,这可能是导致前磨牙区尤其是第一前磨牙宽度增加的原因之一。陶列等[3]对Damon矫治技术矫治前后牙弓变化进行测量,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在本实验的40例患者中,前磨牙颊尖、中央窝、龈缘宽度增加值依次减小,表明牙齿存在一定的倾斜移动。这与采用低摩擦力结扎圈进行轻力矫治的研究结果一致[6]。   3.2.2 上颌中切牙与磨牙位置变化 上颌中切牙与第一磨牙相对腭皱点的距离均增加,表明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分别向唇向和向远中向移动。上颌中切牙向前的唇向移动可致唇前移,增加突度。研究表明,应用自锁托槽技术对拥挤患者进行矫治时应选泽面型较好的患者。关于磨牙位置的改变,陶列等[3]的研究发现在第二磨牙萌出前,对Damon技术能有效地远中移动,其移动量与拥挤度显著相关。
  对拥挤患者进行矫治,牙弓长度和宽度或者其一肯定会增加以缓解拥挤。研究认为,在牙列排齐过程中,Damon矫治器与普通矫治器唇前牙的幅度无显著差异[4-5]。关于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在对拥挤患者进行矫治上是否存在差异[6-7],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4 结论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拥挤患者进行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牙弓宽度增加主要表现在双尖牙区[8]。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参考文献]
  [1] Stolzenburg J. The Russell attachment and its improved advantages[J]. Int J Orthod Dent Child,1935,21:837-840.
  [2] 姜若萍,傅民魁. 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8):459-463.
  [3] 陶列,姚冉,唐国华,等. 应用Damon技术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的牙弓测量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2008,17(3):243-249.
  [4] 白雪芹. 不同自锁托槽系统在牙齿排齐阶段摩擦力的对比实验研究[J]. 口腔正畸学,2007,14(3):131-134.
  [5] 姜若萍. 自锁托槽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第二部分)[J]. 口腔正畸学,2007,14(1):45-48.
  [6] 丁鹏. 自锁托槽矫治器的摩擦力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09,16(3):140.
  [7] 周欣容,盛敏,厉松. 自锁托槽不拔牙矫治牙形态变化的研究[J].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09,16(2):90-94.
  [8] 张丽雯,徐宝华. 自锁托槽矫治器的特点、分类及应用前景[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4):581-585.
  (收稿日期:2013-01-21 本文编辑:郭静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841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