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埋线针刀在美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才德 包金莲 于灵芝等

  杨才德,男,1969.3――,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针灸埋线针刀综合治疗疼痛类疾病。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1-02
  注:甘肃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立项课题(GZK-2012-60)
  埋线针刀是一种新型的操作工具,其操作技巧,简而言之,可归纳为“一个核心技术、两个运动形式、四个基本动作”:穿刺是埋线针刀操作的核心技术,切摆是埋线针刀的两个运动形式,纵切、纵摆、横切、横摆是四个基本动作。但在临床中,仅仅掌握这些技巧还是不够的,应该把握好操作中的“度”。
  1针具刺入的角度
  穴位在体内,不在体表。相同的解剖部位有病变,刺入的角度则不同。患者的体位不同,选的进针点不同,要刺达同样的位置,就要求进针的方向不同。穴位在体内的某个部位,体表进针的点与体内变性软组织连线的方向就是针刺的方向,这条线与皮肤的角度就是针刺的角度。其角度大小,主要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一般分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类。如头面部腧穴多用横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斜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横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
  2刺入过程的力度
  适当的力度快速刺进皮肤,可以大大减轻针刃刺入时的疼痛感;这就需要医生很好的控针技能,掌握埋线操作技巧。针具刺入皮肤至浅筋膜层即可,既要有力度又要使寸劲儿。几乎可以不痛,也能保证安全。针刺到达病灶治疗时,有时需要用力切割摆动,此时医生要手如握虎牢牢控制针体,将硬结、索条切开。有时为了准确刺达损伤的腱性组织部位,常需轻捏针柄,放松手指,小幅度轻提慢插,感受针感、获得疗效。操作的安全是埋线疗法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3针具刺入的深度
  针具应该刺多深?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标准在《腧穴学》中有具体论述,但在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年老气血衰退以及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之体,均不宜深刺;年轻力壮,气血旺盛者可深刺。人的体质和形体有肥瘦强弱之分。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可适当深刺。凡头面及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四肢及臀、腹部腧穴可适当深刺。经脉循行深浅,循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经脉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于手足指、跖部的经脉较浅,故刺之宜浅。另外,可根据经脉的阴阳属性,分别针刺的深浅。一般是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一般来说,阳证、表证,新病宜浅刺;阴证、里证、久病宜深刺。由于人体与时令息息相关,针刺必须因时而异,因此,在临床针刺深度上既要根据病情,又要结合时令。
  4埋线针刀治疗的强度
  埋线治疗的强度主要是指治疗量和治疗频率的适度把握。跟患者的体质、承受能力、调节能力有关,着眼点在于患者的感受。轻刺激还是重治疗,也是应该把握合适的强度的。体质弱者,治疗点要少,手法要轻,范围要小;病理变化轻重,病程的长短,治疗部位如肌肉的大小不同,轻重不一。不同的组织,使用的操作强度不一样。
  5针刃松解的程度
  主要是指医生治疗时对松解程度的把握,跟医生对患者病灶范围与病变程度的把握有关,其着眼点在于医生的感受。治疗时切几下、摆几下?这就是松解的程度如何把握的问题。以松为度,应该是最为准确的。针灸时的针感为酸、麻、胀,医生的手下是“如鱼吞钩”的感受,是通过患者的感觉和医生的感觉获得的。
  6埋线的长度
  每个部位适用于多长、何种号的羊肠线,由每位医者自行决定为宜。因为线似针,在针灸学中有长短粗细各种型号的针,有的医者喜用长粗针,有的喜用短细针。在埋线疗法中,有的埋线专家一直用4至5号粗线,有的2cm,有的长达10cm甚至更长,用于各个部位、治疗百病;有的学者专用针以00号线治疗百病,而他们埋线治病的疗效,基本已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虽然,埋线治疗百病,选用羊肠线型号随心所欲,但也有其一般规律和要求,即:头部(头皮部):多选用00至0号线,1-2cm长;面部:多选用0号至l号,1-2cm长;鼻旁沟、耳背降压沟:多选用000至00号线6cm长:颈项部:多选用00至l号线,1-2cm长;躯干部:多选用l至4号线,1-2cm长;四肢部:多选用00至l号线,1-2cm长;手掌:多选用00至0号线,1-2cm长;手足背和手指部:多选用于000至00号线,1-2cm长。小孩、年老体弱者在上述选线号的基础上减一个号,线体相应缩短一些。对精神分裂症、肥胖者要适当增一个号,增加长度。
  针刺操作中,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力度、强度、深度等是获得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是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力度、强度、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因为针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力度、强度、深度不同,那么所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感、治疗的效果也会有差异。
  针刺的角度、力度、强度、深度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横刺。对于延髓部、眼区、胸背部腧穴,由于穴位所在部位有重要脏器,尤其要注意掌握好一定的针刺角度、力度、强度、深度,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6290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