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丽 史松

  【摘要】 目的 探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型颈椎病中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 46例高度怀疑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 行胫后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皮层诱发电位检查(CSEP), 记录患者的P1潜伏期和P1-N1峰间波幅值, 根据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组:评分<9分21例为
  A组;评分≥9分25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SEE值的变化, 分析皮层诱发电位与脊髓功能的关系。
  结果 37例患者出现CSEP异常, 占80.43%, 其N20和P4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患者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的N20和P40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患者的CSEP出现异常, 提示CSEP值可作为评估患者脊髓受损程度,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29
  脊髓型脊椎病是由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脊椎的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导致的损伤[1]。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之间有一定的不完全平行性, 常有临床表现突出时, 其影像学检查显示轻度改变, 或其影像学重度表现, 但临床症状较轻, 其两者之间的偏差为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像学检查可做出定性和解剖学的定位, 但是对脊髓功能的定量无法分析, 不能准确的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2]。脊髓型脊椎病在其发病早期, 病理性改变不严重时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可以客观的评价脊髓的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 以弥补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不足, 对脊髓型脊椎病做出及早的诊断和定位, 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科、骨科门诊及病房的考虑为颈椎病, 高度怀疑CSM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 女19例, 年龄37~74岁, 平均年龄(46.3±10.8)岁, 身高145~183 cm, 平均身高(168.1±5.4)cm, 患者由于脊髓束受压导致的不同程度的锥体束征, 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平面不规整等症状。所有入组患者手术前完善颈椎X线、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 X线检查示椎间盘突出、有退行性改变增生的骨赘、椎管容积变小等, 行MRI检查显示有11例患者出现脊椎T2的高信号。根据JOA评分分组:评分<9分21例为A组;评分≥9分25例为B组。所有入组患者均建立病案资料库, 记录姓名、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检查日期、诊断确定性、症状、体征、所检测项目。
  1. 2 排除标准 其他类型的颈椎病、脑血管病、脊髓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手术适应证:颈脊髓受压明显、进行性运动功能受损、非手术治疗后无效者。
  1. 3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 所有患者采用美国Nicolet 公司的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 以拇指微动的强度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和踝部胫后神经处, 头皮记录电极按脑电图学会制定系统, 上肢为C3、C4点, 下肢为Cz-FPz, 测量N20和P40的峰波期和潜伏期, 记录Erb点电位。刺激强度为25~30 mA, 次数为100次, 至少重复3次, 取3次的平均值[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所有患者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 有37例患者出现异常, 占80.43%。CSM患者在N20和P40的潜伏期和波幅上与正常值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通过JOA评分, A组和B组的N20和P40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比较 A组在N20的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和P40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优于B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脊椎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疾病, 主要由脊髓的病变导致, 多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见[4]。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是一种电生理神经系统的检测, 可准确的判断脊髓损伤的病变情况, 是评价脊髓功能和损伤的重要手段。脊髓型脊椎病在发病早期病理性改变不严重时, 可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脊髓的中枢神经有一定的不可修复性, 手术只能解决对颈脊椎的压迫,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神经细胞的创造功能, 防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5]。但是手术治疗对神经的功能恢复能力是有限的, 脊髓的长期受压在解除压迫后已严重受损, 不能再生[6]。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可以更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技术, 不但可以客观的反应脊髓受损的范围和程度, 还对疾病的判断和手术中监护、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可看出, 多数的脊髓型脊椎病患者都有颈脊椎的损伤, 本研究中几率为80.43%, 其N20和P4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可反映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和脊髓功能, 但在本次研究中根据JOA评分将患者分为A、B两组, 患者的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根据CSEP可值评估脊髓受损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峰, 张佐伦, 崔新刚, 等.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评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18):1408-1409.
  [2] 刘峰, 张佐伦, 孙建民, 等.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及预后的评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11):673-676.
  [3] 苗胜, 龚维成, 秦宏敏, 等. 影响脊髓型颈椎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骨伤, 2007, 20(10):666-668.
  [4] 陈裕光, 李佛保, 彭新生, 等. 脊髓型颈椎病术中CSEP异常变化与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27):1891-1895.
  [5] 王丹, 章汉平, 曾尚广, 等.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8(2):13-14.
  [6] 刘峰, 魏开斌, 范新成, 等.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改善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评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23):1958-1960.
  [收稿日期:2016-0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7793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