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澳新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李 昆 图/王为群

  2002年3月下旬,甘肃省文化交流考察团一行九人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考察。
  我们旅程的第一站,是新西兰的最大城市奥克兰。
  奥克兰是滨海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绿色尽染,安静清新。站在市中心的伊甸山顶往下望去,市区尽现眼底。海面上布满大大小小的游艇,难怪有人把它称为“游艇之都”。沿海的平地和丘陵布满形式各异的欧式小楼,这些小楼连上了天边的白云,仅百万人口的城市竟一望无际。在树木、草地组成的绿色海洋中,红、白、粉、蓝、黄、青等多种颜色的小楼如同宝石镶嵌其中,用美不胜收形容也不为过。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还参观了海底世界、玫瑰园、传道士湾等景点,接触了市民,他们对来自中国西部的甘肃人表现出了热情和友好。
  从奥克兰驱车3小时,我们来到北岛中部的威托摩,参观融地质、生物奇观为一体的萤火虫洞。这个天然溶洞顶部,无数个萤火虫为吸引食物而贴壁发火,形成了满天星斗般的奇景。在前往萤火虫洞的途中,我们有机会欣赏这个岛国的牧场。公路两边草地茵茵,草场完全实行了围栏化。冬、夏牧场和饲草基地明显区分,马、驼鸟、羊、牛等在自己的围栏草场上悠然信步,成群的奶牛依次排队走向挤奶站,形成了特有的风景。牧场小镇的环境,人们的着装与城市毫无区别,房屋干净如洗,四周鲜花簇拥,马球场、垒球场随处可见。那里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也精心保护着大自然。
  新西兰是个多地热、多地震的国家,罗吐鲁瓦是地热集中区。在地热核心区,我们目睹了翻滚的泥浆,冲天的热浪以及周边多而不乱的温泉疗养区。在高达20多公尺的热浪旁,我们感到空气、山脉全是热的,既体会了大自然的慷慨,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威力。
  罗吐鲁瓦是毛利语的译音。这里是毛利人生活稠密地区,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土著民族。毛利人开办了自己的文化中心。毛利文化中心分聚会屋、村庄、餐厅和商品展示区。毛利人的村庄由高高的树桩做成的围墙与外界隔离,墙高而门小,据说是有利于防守。房屋用草木搭成,显得低矮。毛利人用烧热的石头做饭,将食物放在滚烫的石头上,用土盖上两三个小时后便可食用。聚会屋则院大房高,主厅是酋长用来开会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欣赏了毛利歌舞,五男五女边歌边舞,动作简单而歌声嘹亮,歌舞虽然原始,但民族风味浓郁。毛利人在顽强保护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融进了文明社会的行列。我们在新西兰社会各行业中都看到了毛利人的身影,眼前这个文化中心旅游业就搞得红红火火。
  在前往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途中,我们参观了地热发电站和淘波湖。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对地热资源的利用,位于北岛中部的这座地热电站发电量占该国北岛发电量的8%。被称为新西兰第一湖的淘波湖面积有616平方公里,是公元186年由火山爆发形成,据说崩出的山石滚到数百公里外,在中国的史书中都有记载。由于是火山口形成的湖泊,湖的最深处达162米,是当地人滑水、划船、垂钓、休养的理想之地。极目远眺,水天一色,青山倒影,松柏依偎,有谁能想到,1000多年前的大灾难造就了今天胜景,使人类受益匪浅。
  4月1日,我们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参观。在山巅上俯视市区,在滨海公路观看风高浪急的海涛,以及国会大厦、植物园、火车站、博物馆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新鲜而深刻的印象。国家博物馆是新西兰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新西兰陆地板块的形成,移民开发的历史,岛上各种生物的展示,民众风情的再现,儿童知识的启蒙以及自然朴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里应有尽有。许多展品需要观众自己亲手操作、体会,其直接的影响远远大于旁观和宣讲。我们看到一批批教师带着学生们参观,提出问题并当场演示,孩子们回去后写出体会和收获,可见这座博物馆在提高国民素质中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在门厅就有人主动询问你的语种并送上介绍材料,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主动克服语言障碍为你服务,就连走出时,也要一个不漏地登记人数,可以想象,这里年终报表的参观人数是非常准确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博物馆并不收费,它为社会各个阶层敞开大门。
  4月3日,我们到达雨后初晴的克赖斯特彻奇市。这是英国之外最具英国特色的城市,19世纪的典雅建筑比比皆是,给人以不可抵挡的魅力,道路弯曲,林荫处处,怀旧的电车穿梭市区。
  早餐后,我们抓紧时间向路易・艾黎的故乡奔去。雪山下艾老家乡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和纯朴。有一座反映艾老与甘肃人民友谊的雕塑是当地人民纪念他的标志,据说创作这个雕塑的人也创作了山丹县纪念艾黎的雕塑。雕塑后是纪念图窗,在一幢木制的敞开的小房内,八组图窗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载着艾黎的生平。离雕塑和图窗不远,是村长博巴先生的住宅。他和老伴常年义务照看、管理着雕塑和图窗。陪同我们参观的加思・费雷泽先生是艾老生前的好友,他的讲解充满感情和回忆。代表团对这几位老人为中新人民友谊做出的贡献,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墨尔本是位于澳大利亚最南端的维多利亚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350万人口。墨尔本被列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三大城市之一,以“花园之都”闻名于世,市内公园随处可见,市民出门便可进入公园。
  4月4日清晨,我们来到占地60公顷的国王领地公园。公园内既有澳洲原有树木,也有移民栽种的树木,从被称为“树木化石”的梭椤树到我国的君子兰,从美国大叶榆到夏威夷棕榈,应有尽有,仅桉树就达100多种。在墨尔本人的观念中,公园不在乎有多少人来,看重的是它对空气的清新作用;不在乎平均每人多少绿地,看重的是绿地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良性生态的维护。
  墨尔本市的博物馆五花八门,内容不相同,形式也差异极大。纪念一战阵亡将士的战争博物馆是一幢花岗岩砌成的并不大的建筑,室内地面的中央雕刻着一句话:“永恒的爱”。周围广场上有一些一战将士的雕像,甚至为战马也留下纪念地,并写着“永远不要忘记可爱的战马”。库克船长是澳大利亚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从1700年开始,他率船队三次远航,发现了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夏威夷,并证实了这里适合人类居住。为纪念他,墨尔本市把他在英国的住宅小屋迁至市中心的花园,铸造铜像,成为一处名人博物馆,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墨尔本的皇家博物馆建于1880年,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歌德式建筑。近年在它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有土著人风俗、澳大利亚移民历史、澳大利亚生物、科学世界等。在生物馆门口,摆了一些动物标本,专供观众触摸,使观众增加直观感觉,满足好奇心。
  维多利亚洲立图书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内部改造得相当现代化。一楼大厅各种期刊报纸琳琅满目,供上网查询的电脑层层排列,供读者免费使用的复印机一字排开,服务人员均为国家公务人员,彬彬有礼的服务,令人十分满意。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漂亮不乏文雅,秀丽不乏庄重。堪培拉处处花园绿地,说她是建在花园中的城市也不为过。堪培拉市只有30万人口,面积却达239平方公里,主要为国家机关、外国使领馆、学校及博物馆。市中心是周边11公里长的格里芬湖,喷泉水柱高达140公尺,命名为库克船长喷泉。湖边有一尊按库克船长使用的地球仪制作的模型,人们见景生情,永远不忘库克船长发现澳、新大陆和夏威夷的功绩。
  在库克船长喷泉边的岸上,是首都展览中心。在这座并不大的展览馆里,把堪培拉市的由来和布局介绍得清清楚楚。圆形的地形沙盘由激光指引,解说使用多种语言,主题突出,只5分种,就使参观者听得明明白白。这种介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国立美术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里面举办着许多专题美术展览。华人吴文达的毛发艺术、书法碑刻和张环的人体形体艺术正在展出。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在欣赏着华人美术作品的同时,我们对这句话的体会就更为深刻。
  国会大厦是堪培拉市的中心建筑,建在国会山上,华人设计师贝律铬是设计者之一。这座建筑免费向游人开放,人们可以随时旁听会议,游览参观。站在国会山顶远眺,堪培拉市犹如一个以绿色为基调的美丽画卷,夕阳晚唱,清风拂面,今人心旷神怡。
  国会山一侧是使馆区,每个使馆建筑都集中了自己民族的风格。这里如同一个民俗建筑陈列馆,我们虽“走马观花”,但也大饱眼福。
  国家铸币厂也对游客开放,陈列了澳大利亚铸造的所有硬币、纪念币及2000年奥运会的奖牌。有趣的是,这里允许参观者参与制币。我们往制币机投入2元硬币、按动开关后就会制造出一枚新的一元硬币。虽然付出了一元澳币的代价,但觉得十分新鲜。
  布里斯本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昆士兰洲首府。我们代表团在与当地政府官员进行了工作交流会谈之后,参观了昆士兰洲艺术中心。这个艺术中心建于1998年,耗资2亿多澳元。艺术中心的后台可同时容纳四部货车运输装卸道具。中心的歌剧院、话剧院、音乐厅、电影院四个剧场虽不乏现代科技手段,但后台的拉幕、吊景等仍用人工,原因很简单,担心电脑出故障影响演出效果。四个剧场都设有方便残疾人的专门通道和专门座位。剧场内地面全铺纯毛地毯,吸音效果极强,座位舒适考究。剧场四周的大厅宽敞明亮,几乎每个通道口都有卫生间。为观众着想,为艺术服务,在这里表现得极为突出。艺术中心演出总监告诉我们,这里每年85%的时间都在演出优秀剧目,剩下15%的时间维修剧场,使小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国家的巨大投资能充分、长久地发挥作用。这个艺术中心既没有商场,也不设酒吧和录像厅,显得严肃而高雅。
  凯恩斯是昆士兰州最北部的一个城市。我们在市郊的热带雨林参观了澳洲独有动物展示园,袋鼠在游人间自由散步,树袋熊在树叉上抱头酣睡,澳洲鳄在水池里养精蓄锐,毒蛇在玻璃箱内“无可奈何”。这个动物园虽小得袖珍,倒也叫我们大开眼界。乘坐水陆两栖车游览热带雨林使我们这些来自内陆干旱地区的游客如痴如醉。我们乘坐的水陆两栖车曾参加过二战,在树林观看了数十种珍奇植物后,“战车”进入深达十多米的水塘,在这里我们见到龟、蜥蜴等动物。
  热带雨林中的土著人文化村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内容。十多个土著男人在身上涂上白、黄色图案,为客人们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娱乐的情景。在一露天演出场地里,七个土著人为游人表演了节目。他们的演出十分原始和简单,两人击木加伴唱算是乐队,五个壮年男人表演了土著人舞蹈。这些舞反映了他们伐树、掏蜂蜜等日常生活情景,他们还模仿蛇、袋鼠等动物动作。最后,表演者邀请游客与他们同台演出,使演出更富有情趣。
  4月10日,我们来到悉尼,这是此行考察的最后一站。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的悉尼市面积250平方公里,人口450多万,是新威尔士洲首府。悉尼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空气新鲜,鸟语花香,整个城市仿佛是座大花园。悉尼歌剧院、港湾大桥、美术馆、邦迪海滩、维多利亚女王购物中心、悉尼塔、奥运会场及美丽的海湾都是我们的涉足之处。奥运会主场馆能容纳11万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幅不可多得的建筑奇观。向导及场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座耗资达200亿澳元的宏大的体育城在奥运会后基本闲置,想来这不是建造者的初衷。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财富。我们开展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目的是取长补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此次澳新之行,使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具体和更深刻的体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2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