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彼时小荷尖尖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闻韶

  当年,金静是静安越剧团最有名的青年演员,也是最早出国的一个。现在,她是静安越剧团唯一的演员,也是唯一回归剧团、坚守舞台的。她天赋优越,出类拔萃,却也曾经和梦想失之交臂。她一路顺利,连一次配角都没演过,却也在台上台下经历波折。她在最宝贵的岁月离开了舞台,却在离开越剧十余年之后回来,重拾戚派传承重任。她总结说,自己的青春时代一直顺利,一直自信,一直单纯,一直阳光。是这样吗?让我们从她的故事来感受。
  
  金静出生在上海,从小就有一条好嗓子,连哭声也特别明亮。小金静的童年正是样板戏的时代,才三、四岁她就开始学着唱京剧。经常边做功课边听收音机,跟着广播咿咿呀呀地哼唱,小嗓子无师自通。直到现在她还是杨春霞的铁杆粉丝,最喜欢《杜鹃山》,每一段唱都还记忆犹新。痴迷京剧多年,金静立志要做一个京剧演员,有意识地开始练功。十二岁时,金静被全国招生的“五七京训班”录取,成为这一批学员中最小的一个。离实现梦想还有几步之遥,这一年中国碰到两件大事:粉碎“四人帮”和唐山大地震,一批新招的学员体检完还没开始上课就遗憾地各自散去。“李炳淑老师到现在还在说,‘太可惜了,金静你怎么不唱京剧啊!’”
  过了没多久,上海各越剧院团陆续招生。考试时,金静一段临时抱佛脚的段子还没唱完,考官就叫停通过,叫她回去等复试。后来得知,这位考官就是著名的越剧音乐家、静安越剧团主胡第一把交椅贺孝忠。
  “大家都说我是走错了好几个门。京剧门没进,吕派门也没进。歪打正着就唱了戚派。”两三万考生中挑选的十五个学生,行当齐全,都送到上海戏校培养,金静则是花旦中最优秀的一个。金静从小练功基础特别好,悟性也上佳,似乎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轻松领先,唱腔、身训、武功都是满分。“戏曲演员要腰腿功,我的腰又软又有力度,扳腿不但不用老师帮忙,还帮老师给同学扳腿。”老师也对她要求也更严格,要她工青衣兼刀马旦,朝文武双全的方向培养。戏校里金静学的大都是吕派和金派的戏。第一次登台,她与后来进入上海越剧院的钱丽亚合演了一段《盘夫》,被袁雪芬一眼看中,点名想把金静招进越剧院。戚雅仙老师知道以后坚决不同意,紧张之余,索性把一班马上要毕业的学员统统拉回剧团。
  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上海戏校毕业的金静,进团却反而坐起了“冷板凳”。导演金风对她说:“我们静安越剧团是流派剧团,以戚、毕流派为主。金静你的嗓子太好了,不适合戚派。”因此把重点放在另外两个嗓音不那么亮的花旦身上。“我说一定要唱戚派才能重点培养吗?好,你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一定把戚派练好。”三个月以后,金静以戚派名段《血手印・法场祭夫》在第一届江浙沪越剧大奖赛中载誉归来,一举成名,成了剧团青年演员中当仁不让的女一号。随后团里为她们排演了第一出大戏《香罗带》,阵容整齐、唱做俱佳,煞是好看。二生一丑围绕着她,如众星捧月一般。金静本钱也好,演戏时无论身上怎样大汗淋漓,脸上完全不见汗意,“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演唱上中低音运用自如,悦耳又富有韵味,加上又刻意模仿,令无数戚派观众为之痴迷。
  看到金静小小年纪故意把嗓子压低模仿戚派沙哑的音色,戚雅仙老师既高兴,又有几分不安,一次特意对她说:“小鬼,唱得是真像,像得有点吓人,但是我年轻时的唱你听过吗?那时候我的嗓子也是很脆的!”金静于是找来戚雅仙早年的录音,一听之下就迷住了。从这开始,她对戚派唱腔的理解更深一步,从描摹其形状到刻画其神韵。“老师最希望流派能发展,看到我们学生超过她就非常开心。”
  虽然取名为静,也总在台上扮演秀丽端庄的大家闺秀,但金静的性格其实比较活泼,时不时地想要调皮一下。有一次她模仿一段毕派,用录音机录下来拿给毕春芳老师听,只说:“毕老师,我给您找了一个学生。”毕春芳一听很高兴,连忙问道“这个小生是哪里的?”金静一本正经地说,“就是我们静安越剧团的。”毕春芳更加惊喜:“谁呀?”“就是我呀!”毕春芳又气又笑。除了戚、毕两位艺术宗师,静安越剧团的几位名编名导也都非常喜欢金静。戚雅仙的先生、已故著名越剧编剧傅骏更是从金静还在戏校开始就十分看好她,有意培养她做静安新一代当家花旦。而贺孝忠老师更是在金静的唱腔上花了很多心血,至今还留着金静的录音,不时拿出来听。
  短短的几年间,金静排了不少戏,围绕着她的是非却也不断。静安越剧团招生时,多少有为上一代演员培养班底的打算。然而这一批青年演员从戏校出来后分外齐整,剧团也为他们配备了单独的乐队,排演了很多新戏,深受观众喜欢。看着水葱似的小字辈青春盎然、风华正茂,已过黄金期的演员们心理多少有些微妙。加上金静唱戏出了名,歌也唱得不错,早早开始四处“走穴”。当时演员一个月工资36元,而她走穴一场就可以赚几百元,团里其他演员渐渐有点不满,有人叫她“万元户”,甚至有人偷偷给税务局写信举报她偷税。
  想金静从小拔尖,一路走来也比较顺利,加上个性好强直爽,还带着几分傲气和血性,显得有些不驯。后来她离团出国,也多少有一些受此影响。“这时候血气方刚,戚雅仙老师说我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在静安越剧团没有别人敢和戚雅仙顶嘴,而金静刚进剧团不久,就敢和戚雅仙拍桌子顶撞――当时流行邓丽君的通俗歌曲,金静的过人才艺也引起了唱片公司的兴趣,为她推出了歌曲盒带《九月的故事》。她的这些不安分的举动让戚雅仙不太能接受,认为戏曲演员不应该唱这些“靡靡之音”,还要求金静把出盒带所获得的稿费上交剧团。金静不愿低头,反而叛逆起来“不让我唱我偏要去唱”,据理力争之下,稿费到底还是没有上交。几年以后,戚雅仙老师回忆这些事不无感慨地说,“当时不支持你唱歌是我不好,应该支持你多方面发展”。几句话使金静非常感动,“所有委屈都烟消云散了”。
  金静出国时距她进团还不到五年。1987年,金静趁戚雅仙老师在外地演出,悄悄办好“停薪留职”的出国手续――说是想出去看看,谁知一去就是十多年。戚雅仙得知后大为光火,急得要处分当时“放走金静的人”。但是离开后,隔山隔水之时,她与老师反而消除了隔阂,交流多了起来,彼此也更理解更亲密。得知老师去泰国旅游,金静把自己打工赚的第一笔钱换成泰币托人带去,不想老师感动异常,逢人便夸自己的学生有多好,又特意为她买了礼物。戚雅仙依旧非常钟爱这个天赋出众的小弟子,她在世时,经常在家里放金静的磁带,再得意地向先生傅骏炫耀:“看看我们戚派好听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4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