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舞蹈艺术形式的锤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惠仪

  艺术形式,在美学领域里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在众多学科中,很少有像美学那样对形式给予特别的关注,文学家歌德在《诗与真》一书中说过:“对于每个人,素材摆在面前,似乎对内容有所把握,就抓住内容形式,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形式是一个奥秘。”同此可见,形式的重要性。
  强调舞蹈形式的意义,总离不开对具体可感形式的探求与创新,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对舞蹈艺术而言,它以人体为工具,以动作为手段,将既有舞蹈动作的素材结构重组,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动态节律化、组图化、情感化和寓意化,这是舞蹈艺术形式创造的本质意义所在。由此可见,形式对舞蹈艺术来讲尤为重要。在舞蹈创作中,尽管难以找到完美体现内容的形式而感到费神,但却偏偏要在舞蹈艺术创作形式上渴求得到美的真谛。如此,要求舞蹈家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用睿智的眼睛和智慧去捕捉生活现象,在舞蹈艺术的底蕴下,执着追求,创造出具有舞蹈美的艺术形式。
  
  (一)舞蹈创作素材的结构重视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艺术美学的特征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物质材料,充分体现人体美为主要内容的形式美。舞蹈创作总是以动作为核心而贯穿始终,以动作为思想载体而传达主旨,通过舞蹈编导平时捕捉到的生活特质原素与其头脑中贮藏了大量的舞蹈动作素材相碰撞,在艺术唯美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加工、提炼而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动作,而这些动作均称为具有舞蹈特质的动作素材。同时,舞蹈创作的大忌是将既有的动作随意拼凑、改动、堆砌,最终为无味的“舞蹈艺术作品”。掌握并挖掘、选择和发展主题动作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手段,从既有动作素材中,找到适合舞蹈的形式法表现意旨,在合乎主题的动作上进行取舍、演绎、变化、扩展、升华,使舞蹈艺术形式变化无穷,动作色彩强烈,并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舞蹈动作可以在力度上呈波浪般变化,使动作在力度与节奏、点与线、刚与柔的对比上产生不同的动作形式,舞蹈《黄河魂》编导苏时进用自己的形体,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经过无数个日夜推敲、琢磨、提炼,准确地把舞蹈《黄河魂》的动作形式、主题找出来,并以艺术化的舞蹈形式呈现。
  
  (二)日常生活动态的节律化和图式化
  
  任何一种艺术从产生到形成过程,无论怎样设计刻意创新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赋予它的胚胎形成,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已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看出美来。”在生活中,创造视觉艺术的人往往都是受到外界影响才进入创作状态的,无论艺术表现什么情态,其创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日常熟知的物品以及由自然景物中产生。舞蹈《雀之灵》、《两棵树》、《小溪、江河、大海》等,都表现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态,展示自然动物的动态,并将其转化为舞蹈动作形式,强调了以生活动作中的节奏韵律加以衍化,动作与动作过程中经过一定的路线形成的图案,并将其艺术形式化,这中间就是一个节律化和图式化创造的过程。
  1.节律化
  德国美学家艾・格罗塞说过:“舞蹈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动作的有节奏的程序,没有一个舞蹈是没有节奏的。”舞蹈的基础原则就是表现身体有节奏、有规律的运动形态。在时代节奏、情感底蕴、心理张力、身心合一的过程中有两方面关系:一是时间关系,即运动周期的时值长短,能够给人以快慢有致,疏密有律、撒得开收得拢,变化流动,凝聚又起伏跌荡,同时又有集中均衡之感觉。二是力度关系,即是周期性变化的强弱,流畅与停顿、力度与速度、能量大与小的有机无限组合,充分体现了舞蹈动作节奏的不同内涵和色彩。舞蹈《海浪》中的海燕形象,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摹拟,而是一种经过提炼的节律化动作;海燕时而骄傲地自由飞翔,时而滑过海面,时而急速升腾上天,时而回旋俯冲而下,时而海浪翻卷逐浪高等,均表现了舞蹈节奏和韵律的强与弱、快与慢、高与低、 错落有致,由于充分运用舞蹈动作和舞蹈结构节奏的变化,使作品的舞蹈形式具有了鲜明的生活内容。
  2.图式化
  创作舞蹈是从生活的抽象动作中吸取养料,创作出具有一定生活内涵的动作图式,并通过舞台的空间创造具体丽感,直观运动的动作组织,构成一组组舞蹈图式。图式化不仅仅局限在单纯动作上,它还突出人物形象,渲染意境,张弛节奏,充分利用舞台空间进行以人体动作作序列的有组织的舞台转换流动,采取平衡与对称,分散与集中、单线与复合线,使构图合理组接变化,动与静、正与反、明与暗、增与减都使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层次更清楚,主题更加突出,并增强艺术表现力,铸造了作品的形式风格。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就是用最简洁的圆场步,在舞台构图上运用横线与直线、平行线与交叉线、圆形线与曲线的移动,使画面如流水行云、水银泻地、曲径通幽、旋涡迭起,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情景交融的流动画面,洋溢着强烈的舞蹈艺术感染力,给人们带来一股清新、强劲的时代之风。
  
  (三)舞蹈动作的情态化和寓意化
  
  罗丹曾经这样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任何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都离不开情感这个重要因素。舞蹈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是舞蹈艺术内在的核心。它一方面是艺术家情感的独特的内心感受,是对事物情感捕捉和发自内心感情的概括,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印象化为相对应的知觉意象,而将这些意象心灵化,以强列的情感冲动来传达人生的感受,凝聚到直观新颖别致的艺术形象之中。另一方面是艺术形象中的情感流露,把人物内心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色彩形象性地表现出来。情感的魅力不是单一的平淡感情,而是情感的张力――复杂情感,冲突和一致、紧张和松驰、激动和安静等物化于每个动作之中。正如日本现代舞蹈家邦正美讲的:“舞蹈不单是把舞步和固定的程式组合起来的机械动作,更必须是用身体把人的内心表达出来的艺术。”因此,情感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强大推动力,也是艺术的表现内容,只有使操练动作充满情感,才能使动作具有丰富的内涵,才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的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一曲原汁原味的秧歌调,唤起一位老艺人的回忆,他眯缝着双眼,摇晃着脑袋,甜滋滋、美滋滋地追忆着伴随他一生的秧歌,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扭秧歌的火爆场面而如痴如狂。一个活生生的秧歌艺人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蹈形式的创造区别于纯动作形式的体操。任何舞蹈形式不管它的节律变化如何生动,不管它的图式转换如何使人目不暇接,不管他人情感宣泄如何淋漓尽致,其实质是特定时期的社会方式在意识形态上的升华,确定动作的形式以及表现功能都承载着动作的内容,使动作形象与内在意蕴相吻合,构成现实世界的象征寓意。动作形式一般具有象征性,通过形式载体之寓意去传达一定的文化艺术意义。《荷花舞》中的清荷出水,寓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不入俗流、洁身自好的人生价值取向,舞蹈《溪、江河、大海》则通过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寓意着滴水汇成河,百川终归大海的哲理性主题。
  艺术最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对舞蹈形式的探求和创造,应当成为创作过程的中心。创作者应当根据自己采用某种艺术题材、门类的特征要求,不断创造、锤炼新的艺术形式,为不断寻觅独特的舞蹈形式,而倾注独到的心力。
  (作者单位:鹤山市文化馆)
  责任编辑:晓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8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