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晔晔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学习钢琴。但是,由于丧失兴趣而导致的学习动机缺乏使得很多孩子最终放弃了钢琴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儿童的钢琴学习动机,使之始终保持对钢琴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儿童 钢琴 学习 动机 激发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46
  近年来,由于钢琴教育的普及,中国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学习钢琴的童子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儿童开始抱怨学钢琴是一件苦差使。在孩子上课和练琴过程中,常会出现下列状况:注意力不集中,练琴不用心,学习效率低,被动地练琴……。大部分学习钢琴的儿童都会经历从一开始对钢琴具有强烈的好奇和兴趣到不久便兴趣索然的转变过程,孩子不愿意继续学习钢琴是他们放弃学习钢琴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激发儿童的钢琴学习动机,使之始终保持对钢琴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的动力因素或者叫学习的动力,实际上也指引起学习的原因。[1]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动力。[2]当儿童对学习钢琴出现了向往的心情,就对学习钢琴产生了兴趣,由这个兴趣引起了参与学习钢琴活动的动机。儿童时期钢琴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在激发儿童学习动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一个优秀的儿童钢琴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学识外,能否把握好儿童生理与心理上的的特殊性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儿童的特点决定了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手段,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最优效果。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3]只有学生对学习钢琴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做到持之以恒。然而,演奏钢琴是一种复杂性强、困难度大的技艺,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练习。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如果钢琴教师不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钢琴”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渐渐地变得枯燥乏味。学习钢琴的兴趣减弱,导致练琴效率降低,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感。在儿童时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产生,钢琴教师应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要采用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养成“以心聆听”并歌唱的习惯。因为钢琴学习并不是单靠手指来弹奏,更多的是歌唱和用心倾听弹出的声音,以达到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演奏,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内心听觉。再则教师要使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优美的范奏来增加孩子学琴的兴趣。为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的使用上尽可能选用一些趣味性较强,曲调熟悉,优美动听,适合孩子们心理需求和符合其年龄段特点的乐曲。
  钢琴教师应把握好尺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弹琴质量的优劣。如果肯定过多,会使孩子骄傲自大不求甚解;否定过多,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心,丧失了学习钢琴的直接兴趣。要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因为激励可以得到比斥责更突出的效用。激励是把握儿童心理状态的最好手段,激励还可以使孩子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密感情,使孩子由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转移到对钢琴艺术的钟爱和信赖。实践证明,对孩子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适当给以表扬、鼓励,是激励孩子们学习好钢琴的教育办法之一。
  教师还应定期举办小型钢琴汇报观摩会,这可以使学生有相互交流的机会,家长们也可以互相交流陪练心得,同时刺激孩子的进取心和学琴的兴趣。有条件的孩子应积极参加各种钢琴比赛和考级活动,使业余琴童得到锻炼,同时也检验学习成果。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使孩子产生满足感和荣誉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琴效率。
  二、家长在激发儿童钢琴学习动机中的辅助作用
  在我国当前的钢琴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尴尬的现象:一方面,儿童学钢琴的热潮久盛不衰,但很多孩子并未真正喜欢音乐,另一方面,学习钢琴的需要来自家长,钢琴学习活动的行为承担者却是孩子。很多孩子往往是在没有对学习钢琴产生任何需要时就被迫开始了痛苦的学琴生涯。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刻苦、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对孩子学琴中反映出来的抵抗情绪也简单地归因于孩子的惰性。针对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出现的缺乏兴趣、厌学等问题,家长传统的做法就是采用强制手段或者是从经验出发做其思想工作,但结果是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而家长也逐渐失去耐心,甚至采用打骂、体罚等粗暴的手段来应付,于是,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解决此类问题,让孩子在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家长要明确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让孩子在学习钢琴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家长应该开扩孩子的音乐视野,经常带孩子听音乐会,陪孩子聆听观看优秀演奏家的演出或音乐会的录像,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感受,[4]并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让他们懂得,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在练琴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独立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不应什么都代劳。比如在最初识谱的过程中,儿童对音高和时值的掌握还很模糊,这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独立识谱,做到熟能生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适当的物质诱惑和精神鼓励也是必须的。笔者反对家长采用体罚来迫使孩子练琴,体罚不仅泯灭了孩子学琴的兴趣及热情,还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随之紧张,破坏家庭气氛,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学琴兴趣的激发,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应该积极表扬和奖励孩子,使他们觉得弹钢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并且真正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我们知道,在钢琴学习中出现的知识理解、技术难点这些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但面对一个不愿意弹琴的孩子来说,让他产生学琴的积极性,喜欢上练琴,却是非常困难的。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让孩子始终保持努力的状态,其中有许多心理规律需要研究,也有许多策略需要调整。教师和家长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充分激发孩子的钢琴学习兴趣,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把钢琴学习进行到底。
  注释
  [1]陈重艺、黄成惠主编《大学生心理学》鹭江出版社1999年
  [2]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第272页
  [3]肖承兰《简论钢琴教学中学生潜能的开发》中国音乐教育第29页
  参考文献
  1、陈重艺、黄成惠.大学生心理学.[M] 鹭江出版社199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肖承兰.简论钢琴教学中学生潜能的开发.[J]中国音乐教育 2003
  4、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 华乐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纪晔晔(1978―),女,硕士,讲师,上海大学艺术中心教师,钢琴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011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