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荷才露尖尖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义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理财报道遍地开。”理财报道今年可谓红红火火,遍地开花。这其中,作为平面媒体核心部分的要闻版,也开始加大对理财新闻的报道。
  平面媒体关于理财的报道,分散在不同板块。除要闻版外,有的分散在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和专刊板块,有的则整台成专门的财富或理财板块。从便于读者阅读而言,除要闻板块的报道外,理财报道日益趋向于整合成专门的板块。
  由于媒体内部定位和分工的区别,注定了要闻版和专刊特刊的侧重点不同,报道内容、形式、手法和数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与专刊版关注理财报道的知识不同,平面媒体要闻版关注的则是新闻,是和理财有关的重要的财经新闻。具体而言,有如下三方面:一是国家权威部门出台的重要财经政策及相应解读。如国家对房市、股市出台的调控政策、利率及银行准备金率的调整、税收政策的调整等等。随着国家经济越来越走向市场化和法制化,经济政策的调整对百姓的钱袋子影响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大,百姓也急需了解这些政策,也急需有人帮他们解读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应该说,这是要闻版关注的重要的理财报道内容。每有这种百姓关注的重要财经新闻发生,媒体总是不吝版面,全面详尽地给予报道;同时也经常约请权威人士给予有针对性的解读。比如银行经常调整利率,媒体往往在第一时间报道消息的同时,解读对百姓存款及股市的影响,告诉读者是否需要转存等等。再如重要的物价调整,也及时跟进解释分析。二是重要财经政策出台后全国和本地市场的反应。这是对政策报道和解读的后续报道,由于它具有印证解读的功能,也很为读者所关注。这也是各媒体要闻版碰报道的重要内容。比如最近国家出台关于第二套房贷款的系列政策,不仅提高了首付比例,还提高了利率。对楼市尤其是对炒房的影响很大。在政策出台后不长时间,对楼市的影响就显现出来,对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影响尤大,《齐鲁晚报》就及时摘发了新华社和当地媒体的报道和分析;不久,对济南乃至山东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又及时组织记者采写了有关报道。三是权威人士和权威专家的关于理财的新颖观点。这些人的发言往往代表了政策的走向或调整,他们的一言一行对股市、汇市、楼市等影响较大,百姓也非常关心。
  因为理财报道刚刚兴起,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对于都市类媒体而言,需要提高的空间还很大。主要有以下问题:
  从数量上讲,要闻版面对理财新闻的报道还远远不足,离读者的需求差得还很大。现在不少媒体要闻版面理财新闻的报道还是零散的,或者稿子很小,内容上展不开,或者放在了相对不重要的位置,在要闻版开辟固定专版者不多,大量的稿件都放在了后面的专刊版面上。这两年,股民、基民、金民等等爆发式增长,读者理财意识空前提高。对这方面的需求很大。媒体的最高原则是可用可读,满足读者的需求,媒体责无旁贷。同时,这给媒体的发展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土壤,做得好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忽视读者的这一需求,就会被部分读者抛弃。从港台美欧等发达地区媒体来看,理财新闻的报道都在整张报纸和要闻板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大都开辟几个专门版面,重要者经常登上封面甚至头条位置;反观境内媒体,缩手缩脚,大多还放不开。
  从报道质量而言,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报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少深度的分析;有的报道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过于偏颇。有的强词夺理,失之公允。还有的人云亦云,不去求证,连报道事实都有出入甚至关键事实出错,以致前后报道不一。让读者无所适从,形成误导。最近这种谬误报道不少,如关于征收物业税的报道,关于第二套房贷款政策的报道等等。关于股市收入征税的报道还一度引起了股市的波动,以致证监会不得不出来辟谣。因为牵涉到读者的切身利益,虚假理财新闻报道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虚假社会新闻的报道,这几乎又成了一大公害。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媒体的浮躁,更多在于报道者本身知识的欠缺和不求甚解的态度。
  从报道手法而言。也有不小的提高空间。一些报道不会讲故事,不会说百姓话,不擅用直观易懂的表现手法。最大的问题还是文字枯燥,面目可憎,堆砌大量专业用语,全不考虑读者感受。
  理财报道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以相关的财经新闻为依托,需要专家的解读。为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开辟出以理财报道为核心的专门财经要闻版面已显迫切。同时,理财报道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创新报道手法,增强报道的易读性尤为迫切,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
  增加故事性报道。故事总是生动鲜活的,能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同时故事中肯定也有人的活动,又是富有人情味的,这样就不是简单数字和术语的累积,不是简单理论的说教。不少报纸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齐鲁晚报》开辟了“股民股事”专栏,走进股民中间,倾听他们的苦与乐,讲述他们有代表性的典型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跃然纸上,读者窥斑知豹,从中得到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增加调查报道。概括地讲一件事,难以得到深刻的记忆,单独讲一个人的事,又难免片面。社会学中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得出的结果可能更接近于事实。同时,调查结果往往可以制成一个个图表,阅读起来也一目了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55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