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教师的时代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燕文

  我是一名从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起来的区级学科教研员。面对着语文试题筑就的厚厚的“应试墙”,我曾经迷惘过,甚至产生了逃离语文教育的念头。然而十分有幸的是,在我感到最无奈的2006年,我进入了上海市“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无比忠诚,深深地感染了我,坚定了我对语文教育的信念。
  2010年初,我又有幸参加了于老师主持的“上海市九郊培训者培训班”,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我在课程观、学生观、语文教育观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崭新的收获,或是说,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逐步懂得了一名现代教师需要有怎样的时代精神。
  一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融合精神。
  这是在“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组织的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顿悟。当时,于老师让大家讨论课文《拿来主义》。于老师回忆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她将《拿来主义》引进课堂的情景,由此切入,谈到了全球化时代我们怎样做语文教师的问题。于老师说:拿来,再拿来,是我们的第一态度;融合,再融合,还是我们的第一态度。于老师铿锵有力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是的,经济全球化――各种文明的交汇、碰撞构成为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阔大背景。亨廷顿讲八大文明,这只是大略言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谁能以自信的心态、开放的胸怀、接纳的姿态、睿智的眼光去融合各种文明的优长,谁就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强者。事实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发展史,也早已证明了融合精神的价值。因此,引领学生坚定地站在中华大地上,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世界文明,应当是一位现代教师具有的时代胆识与气魄。
  二是现代课堂的民主精神。
  在研读于老师的著作《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时,曾看到这样的案例:一次于老师讲授《变色龙》,教室里坐着一百多位观课的老师,课到尾声,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教错了!”作为老师您会怎么办?于老师的做法是“立即请这位同学上台前讲述……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同学七嘴八舌表示赞成。学生是可爱的,我请他们用红粉笔修正我白粉笔线条的错误”。
  若从“五四”算起,我们讲“民主”已近100年了。但像于老师这样“民主”的课堂现在有多少呢?平心而论,是非常非常少的。今天,“一言堂”依然占绝对优势。主要体现在“标准答案”说了算,“教师理解”说了算,“师道尊严”说了算。这种具有专制色彩的“一言堂”,与现代课堂民主、平等的育人理念背道而驰。所以,于老师一直在谆谆告诫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独立的个体地位,因此,课堂就应当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搭建“互助合作的学习平台”,师生进行“平等愉悦的对话”。
  三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坚守精神。
  前面谈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融合精神。但融合绝不应沦为对自我的简单否定,更不能变成对自我无原则的抹杀,而是使自我更加强大。一种很可怕的现象是,在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交汇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失去了自我,教育的底线一再被突破。如于老师所言:“社会上包括教育领域在内,有些思想对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很有干扰。简言之,那就是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中华文化不屑一顾”。所以,于老师多年来一直在呐喊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今天,语文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培育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这是老一代教育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坚守精神的集中体现。坚守的是什么?是中国心!是承载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中国心。
  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所应有的时代精神,绝不是不管好坏,不辨美丑,不分善恶的随波逐流、与世俯仰;恰恰相反,应该表现为在时代洪流中的卓然独立、精思明辨和韧性的坚守,这就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价值。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孙彦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71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