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秋醉桂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临雅

  桂花开放的时节,说起要到新都桂湖去,就好像已经闻到了桂花的香气,陶醉在了记忆中那满园的芬芳之中。可是到了才知道,我们来之前的几场秋雨。把花都洗刷得无影无踪了,好不遗憾。然而,怎么总觉得四下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似有若无的香味呢?那些茂密的桂树枝头一定还藏着一些没有被打落的花粒吧?于是抬头放眼,到处搜寻……没有,没有……没有了花,又哪来的花香呢?是别的什么气味吗?不,那就是桂花的香味啊,曾经如雪如云,层层叠叠,纷繁喧哗的花儿朵儿们被风吹雨打过后,撒落在地上,飘进了水池,躺在了花草、树丛中,石阶、屋顶上,隐身在桂湖的每一个角落,让土里、水里、树里、草里、风里、雾里……到处都点染了它们的幽香,可谓,飞离枝头去,依然香如故。只不过不再是馥郁芬芳的浓香.而是一种若即若离、渐行渐远的薄香。它们和青草、绿树、残荷的气息,清新、湿润、洁净的空气的味道,浸润缱绻,形成了只有在这里才能闻到的缥缥缈缈的淡雅的浅香。那是桂湖特有的芳香。
  都知道到桂湖园林是岸上赏桂,湖中观荷,而此时,在秋风秋阳之中,桂花都看不到了,荷花更是早已无处寻觅。偌大的池水中,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棵棵;一排排、一片片、一簇簇的荷叶,仍然保持着绿色的是少数,大部分都开始枯萎了,像被火烧焦的枯黄色是从叶子的边缘开始的,有的叶子只有一圈,有的被侵袭了一小半、一大半,有的则已经完全枯黄干瘪,无奈地倒了下去。还没有倒下的荷叶,以自己纤细干瘪的身躯,极力维持着昔日的队形和阵容,明知道那倒下的时刻总会到来,却依旧傲然地挺立着,挺立着……闭上眼,和苍苍茫茫的荷叶们一起抚今追昔,让眼前这些残枝败叶恢复夏日的模样。那时候,它们何等的光鲜,充满了活力,簇拥着风情万种的荷花争相竞放。那时候,真是难以想象,那样勃勃生机,光彩照人的生命,怎么可能衰败……其实,满池的枯叶也是一种美,一种凋零的美,让人伤感和惆怅,生发对时光和生命历程的感慨。
  桂花仅留余香,荷池只见枯叶,秋之桂湖,还能欣赏什么呢?哦,还有那一处处郁郁葱葱的树木!堤上、岸边、亭台楼阁的周围,所有的角角落落,高高低低、疏疏密密的林子,没有了花的桂树也是它们中的一员。有的成为一道屏障,有的自成一处风景。在川西坝子,十月天是小阳春,高大的乔木依然葱茏,成排的柳树依然婆娑,绝大多数的树叶都还没有被秋风染黄,也还没有开始脱落,铺展出满园的绿意。曾几何时,当荷花怒放或是桂花盛开的时候,这些树也许不会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们只是一种陪衬,一种大背景,只有在这个时候(应该还有春天吧),它们才能如此这般地让人看重,如果说荷、桂是桂湖园林的主要角色,那这些树木就是成千上万的群众演员。其实,树木是整个园林的骨架,是景点的支撑,它们衬托了荷池桂树,装点了亭榭堤桥,没有它们,花再美再香,恐怕也会觉得寂寞,这偌大的园子也多少会有一些单调吧?
  除了林木花草,桂湖还有很多景观值得一看,纪念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的升庵祠,收藏他的妻子――我国散曲史上第一位知名女作家黄娥作品的黄娥馆,四川最大的清代碑林,800米的隋唐城墙以及全国唯一的非对称型双亭“交加亭”、全国唯一的清代川派鹅卵石假山翠屏山,主干直径86厘米、总覆盖面积达420平方米的我国城市里的最大紫藤等等。
  2006年7月起,桂湖闭园,进行了一次历时三个月的大整修,这是自清道光年间那次大修葺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在新增加的设施中,有一座博物馆,据说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县(区)一级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新都本地出土的文物,人们可以在这里静静地与历史对话,回望自己站立的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沧海桑田。在展厅里。还有一处类似电脑屏幕的设置,屏幕上一边是一辆古代的车子的轮廓,另一边是这辆车破碎了以后散落的碎片,按照拼图游戏的原理,用鼠标把那些碎片一块一块地找出来,放到合适的地方,就拼成了一辆车。你可以把那个过程当做是面对着挖掘出土的一堆零散的东西,经过你的辨认、选择、拼接,把它还原成了一辆古代的车,多有意思!
  就要离去之际,忽然看见一处黄桷树和楠木林掩映的庭院里,一个仿古的戏台上,已经摆放好了一把古筝,原来,这里每天下午都有演出。可惜我们时间有限,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只能想像,身着飘逸古装的年轻姑娘,用纤细灵巧的手指拨动琴弦,乐曲在绿树丛中缭绕,那人那琴,那调那韵,又该是怎样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情景……
  秋之桂湖,以它别有意趣的秋的风貌,秋的韵致,令人陶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98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