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迎梅

  摘要: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分析《孙子兵法》的两种英译本,试图为文学翻译和文学批评提供新的视角,展现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为大学翻译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孙子兵法;目的原则;忠诚原则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1971年,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认为译者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她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指出翻译批评的依据应是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创立一种基于源语语篇和译文语篇功能关系的翻译批评模式。
  赖斯的学生弗米尔摆脱了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翻译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他认为,翻译的过程是由翻译的目的所决定的,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译文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理论中较少提及原文,认为原文只是为目的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
  贾斯特一曼塔里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探讨了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并着重论述了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条件三个方面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在《目的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功能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提出“功能加忠诚”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诺德强调了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质量和数量由预期译文功能确定,它同时也为决定处于特定语境的原文中哪些成分可以保留、哪些则可以或必须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甚至“改写”。
  可见,功能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翻译目的理论和翻译行为理论,贯穿其中的是翻译原则。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主要是目的原则、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
  二、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孙子兵法》的两种译本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谈兵论战的著名兵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常大。本文所分析的两种译本分别是贾尔斯和袁士槟所译。贾尔斯的父亲是英国著名汉学家,他本人又生于中国并在中国生活过,1910年,贾尔斯以《孙子十家会注》为原本,将《孙子兵法》译成英文,所以该译本达到了较高的翻译水平。我国翻译家袁士槟的译本算是最新的英译本,在西方也被广为推崇。前者经典而有西方色彩,后者现代而有东方神韵,比较具有代表性。
  1.目的原则分析
  目的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两位译者的翻译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期望,那就是将中国的经典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让他们知道并理解中国文化中的这支奇葩。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译本对原文的解读有差异,为了实现不同的表达功能,他们在翻译原则和所采用的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如: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辑秆一石,当吾二十头。”
  Version1:Hence a wise general makes a point of foraging on the enemy.One cartload of the enemy’s provisions is equivalent to twenty of one’s own,and like wise a single picul of his provender is equivalent to twenty of one’s own store.(贾尔斯译)
  Version2:Hence,a wise general sees to it that his troops feed on the enemy,for one zhong of the enemy’s provisions is equivalent to twenty of one’s own and one shi of the enemy’s fodder to twenty shi one’s own.(袁士槟译)
  二者的差异主要在对中国古代的两个量词“钟”和“石”的翻译上,袁士槟采用了直译法,而贾尔斯则把它们换成了其它计量单位:“one cartload”和“a single picul”。如果说袁的翻译以原文为中心的话,贾的翻译则是目的论所提倡的译文为中心的翻译原则。这里的差异反映的不是判断谁对谁错的问题。功能注意翻译理论认为译文必须在目标语言背景里更好地为读者所理解。即便在当今,中国读者都不一定对“钟”、“石”这两个计量单位有明确的概念,更不要说英语读者了。类似的情况在其它古典作品的翻译中也很普遍。贾尔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精心做了巧妙的“改编”,将之用西方读者较为熟悉的两个量词代替,很好地实现了译者的目的。可能有人会批评贾的翻译不忠实于原文,其实,此处所谓的“不忠”不是以文化的壕沟的产生和信息的遗失为代价的,它更能让读者理解原文。
  2.篇内一致原则分析
  篇内一致原则即是说读者应该能够理解原文,译文在其介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较大意义,译者必须从语言和社会的双重功能角度来考虑译文本身的连贯性,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篇内一致原则对在交际背景下实现译文的表意价值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如: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Version1:Amid the turmoil and tumult of battle,there may be seeming disorder at all;amid confusion and chaos,your array may be without head or tail,yet it will be proof against defeat.(贾尔斯译)
  Version2:In the tumult and uproar,the battle seems chaotic,but there must be no disorder in one’s own troops.The battlefield may seem in confusion and chaos,but one’s array must be in good order.(袁士槟译)
  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圆”二字的处理上。钮先钟先生在《孙子三论――从古兵法到新战略》中解释说,如果一支队伍排兵布阵很好,它将成方形;反之则成圆形。因此,原文中“圆”应和“方”对应,不是贾尔斯所想的那样与“with head and tail”相对应。而袁的翻译则做了相应的省略处理,看似有点难理解“形圆”,但其译文中“confusion and chaos”使得整个句子的意思很明了,读者仍能领悟译文意思。由此可见,译者的主要工作是转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并通过译文的表达让读者能领会此意图,而不是逐字逐句翻译原文。
  3.忠诚原则分析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但不同于“对等论”中的忠实,而是指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多变关系力求一致。在翻译目的与原文意图发生冲突时,忠诚原则要求“尊重原文作者,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因此,忠诚原则是对目的论的补充。所以在翻译批评时,既要以翻译目的论为标准,又要遵守忠诚原则。比如: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Version1:The art of war,then,is governed by five constant factors,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one’s deliberations,when seeking to determine the:conditions obtaining in the field.These are(1)The Moral Law;(2)Heaven;(3)Earth;(4)The Commander;(5)Method and Discipline……(贾尔斯译)
  Version2:Therefore,appraise it in terms of the five fundamental factors and make comparisons of the various conditions of the antagonistic sides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results of a war.The first of these factors is politics;the second one,weather;the third,terrain;the fourth,the commander;and the fifth,doctrine.(袁士槟译)
  以上译文中,贾将“道”、“天”、“地”分别译为the moral law,heaven和earth,而袁则译成politics,weather和terrain。如果说前者近乎直译,后者则是意译,而且三个古汉语词可以用politics,weather和terrain代替,好像袁的翻译更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然而目的原则要求不以原文的文化信息的遗失或原文与译文之间产生壕沟和冲突为代价的,袁的翻译就存在这样的情况。读者一般不希望翻译作品读起来完全像译者自己的表达,而是好像就孙子站在面前用具有孙子特色的语言娓娓道来。尽管在跨文化的翻译中不容易达到,但是译者应尽力创造这样的意境,努力去靠近读者的心理预期,贾尔斯就是这样处理的。贾的处理不但不会让读者不可理解,不违背目的原则,而且巧妙地将两个文化之间架起了座桥梁,使英语读者借此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文学作品无论其题材或体裁,都是作者创作行为的结果,行为总是以某种目的为指导,所以功能翻译理论可以用来解决文学翻译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评价标准,对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批评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另外,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也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遵循的功能主义的翻译标准,在实际翻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美芳.功能加忠诚[J].外国语,2005,(1).
  [2] 袁士槟.孙子兵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 钮先钟.孙子三论――从古兵法到新战略[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007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