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葛兆光先生的《唐诗选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长英

  [摘要]本文通过对葛兆光先生《唐诗选注》的浅析,使读者大致了解了作者选注唐诗的客观态度以及依照写作美学与审美意识进行的独立性解读;尤其是双重的评判,让读者更加精准地理解了所选的每一首诗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唐诗选注 双重评判 解读 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94-01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学都有一种偏爱,尤其是唐诗宋词更甚。多少个寂静的夜晚,捧一册唐诗或宋词,在古典的意境里独享“兴于诗,成于乐”之悠然,从中获得丰饶的精神财富和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仔细想来,我们的童年几乎是从吟诵唐诗开始的,唐诗几乎成了生活或生命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葛兆光先生的《唐诗选注》,一种质朴而又有历史感的气息,再次把我们带入唐诗的殿堂。一个盛大的唐诗世界,在这里像一幅缓慢展开的画卷,呈现出应接不暇的壮阔与胜景。
  一、对诗人的体恤与关照,是葛兆光先生选注唐诗的客观态度
  回到书名的后缀,“选注”最直接无非是两种含义,一是选的眼光,二是评的说法。这是能否出彩的根本,也是我们判断其好坏与否的标准。读一本诗词注本,自然先要看它的选文。很多选本或过于迎合读者,把选文当成了“流行歌曲”的“精品集”,或过于偏狭与偏执,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一本好的选注本,应从诗歌本身出发,还原一个真实的唐诗。葛兆光先生的《唐诗选注》对选文的把握很是精到,既入选了很多众人熟知的杰出诗作,又在细微处体现了选者的匠心,“按照诗史的轨迹与诗人的特色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以隐约察觉其个人的偏爱和对唐诗文本的独特领悟。
  可以说,对诗人的体恤与关照,是葛兆光先生选注唐诗的客观态度。惟有抱以如此的情怀,才能得以入乎其内,体会诗人在彼时彼境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尽可能地贴近诗史,始能出乎其外,认识到诗人在今天意义上的价值。在诗人的小传中,葛兆光先生像一位历史学者,非常注重史学的真实性,与一般选本的切入角度有所不同,参考了以《唐才子传》为主的诸多史料文献,重点突出了诗人在古体诗向近体诗演进及在近体诗不断深化、延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而且,葛兆光先生还兼顾了人性的关怀,使小传既有史学的真实,又入情入味,展现了诗人有血有肉的内在形象。比如初唐四杰,闻一多在《唐诗人研究》中试图为之辩护,四人离经叛道的言行都被刻意淡化了,明显让人感觉是在为其掩饰和美化,而葛兆光先生则是立足于文献、史料中真实的一面,做出人性化的解释和处理:“恰恰是他们这种富于个性的气质、不平则鸣的性格加上一肚子牢骚与悲凉,使他们摆脱了初唐诗坛上那种百无聊赖地搬弄辞藻的慵懒和平庸,使诗歌多了一种刚健、悲凉而饱满的情绪,恰恰是他们这种坎坷而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诗比起千人一面的应制、酬和、同咏、奉题少了些许无聊与空洞,多了一些生机勃勃的主题与内涵。
  二、双重评判,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一首诗的真正内涵
  如果从诗学的角度来说,在关注诗人写了什么之外,更应该去关注诗人究竟是如何去写的。只有如此的双重评判,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一首诗的真正内涵。对一首诗的解读,过多空泛的理想或感悟,很有可能会遮蔽最为本质的要义。葛兆光先生就从语言的形式上分析,不再“用印象和感悟的方式”,而强调对语言的感悟和精准的把握,找到理解诗歌内蕴的突破口。这种独特的注释与解说,让我们看到了诗歌评注的一种新形式和手法,启发阅读诗歌的时候,更加理解“汉字的魔方”之神奇。在讲到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葛兆光先生指出这种词序的颠倒并非简单的凑合韵脚,而是让四个词语不再有主宾轻重的差别,成为四个并列等级的意象,具有集体式呈现的盛大场况,在刹那间体验“海上旭日”“残夜黑幕”“江上春色”“旧年残冬”重叠交替的情景,与正常的词语成分的细分容易看到“意思”却忽略“意象”有所不同。如此鞭辟入里的分析,如此独辟蹊径的解读,我们又怎能不理解唐诗的意境与神韵呢?
  当诗人随着繁荣时代的结束走进了历史,当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浮躁与沧桑沉入心灵,我想葛兆光先生的内心应是非常复杂的,他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叹:这样的时代,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不也很值得特别写上一写么?这本《唐诗选注》让我们对唐诗有了新的理解,在开阔对唐诗的阅读视野时,也接近了唐诗的审美内核。如果说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瑰丽的奇葩,那葛兆光先生的《唐诗选注》,便是在唐诗的花丛中搜集精髓的采蜜者,帮我们更深入地体味唐诗的神韵所在。面对这些令人尊重的评注,内心变得沉重起来,唐诗中一个又一个具有重量的汉字,开始深深地根植于心灵的深处。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不断地亲近经典,聆听那些不朽的沉吟,才能告慰不灭的诗魂,并以此来完成唐诗的华彩与荣光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葛兆光.唐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014253.htm